合力穩工業!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因業施策
9月5日,《電子信息製造業(ye) 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對外發布。至此,工信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製定的鋼鐵、石化、機械、汽車、輕工業(ye) 等十大重點行業(ye) 的穩增長工作方案均已印發實施。
《經濟參考報》記者當日從(cong) 工信部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下一步相關(guan) 部門將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持續做好政策研究儲(chu) 備。同時,加快恢複擴大需求,係統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持續增強發展動能。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ye) 經濟運行總體(ti) 上保持恢複向好的發展態勢。前7個(ge) 月,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8%,增速較去年全年加快0.2個(ge) 百分點,較一季度加快0.8個(ge) 百分點。工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8.5%,保持穩步擴張態勢。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強勁,出口額同比增長52.3%。
“總的看,我國工業(ye) 經濟處於(yu) 疫後固本培元期,生產(chan) 恢複過程中有一些曲折,但依然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處於(yu) 領先,工業(ye) 經濟持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說。
推動工業(ye) 經濟持續回升,重點行業(ye) 的拉動作用非常大。“我們(men) 選取規模大、帶動性強、關(guan) 聯性高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業(ye) 、電子信息製造業(ye) 等主要製造業(ye) 行業(ye) ,增加值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的7成左右。”陶青說,穩住這些重點行業(ye) ,基本上就穩住了工業(ye) 經濟。
記者注意到,一方麵,相關(guan) 舉(ju) 措著力恢複和擴大重點領域需求,促進投資、消費、出口共同發力。其中,機械行業(ye) 70%以上的需求來自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行業(ye) 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同時也是穩出口的主戰場。工信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司長王衛明說,要加大信貸等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供需對接平台,推進外貿出口提質增效。統籌做好智能製造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模式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充分釋放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需求。
汽車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長、涉及麵廣、帶動性強。《汽車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力爭(zheng) 2023年全年實現汽車銷量2700萬(wan) 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wan) 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0%。王衛明表示,將落實好新能源汽車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優(you) 惠政策,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汽車企業(ye) 加快研發和生產(chan) 麵向國際市場的汽車產(chan) 品,培育汽車出口優(you) 勢。
另一方麵,係列措施著力搭建高質量供給體(ti) 係,穩產(chan) 業(ye) 、育企業(ye) 、建標準,激發工業(ye) 增長內(nei) 生動力。例如,麵對電子信息製造業(ye) 需求不振、預期轉弱、增勢放緩等挑戰,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dong) 說,將堅持創新引領,加快關(guan) 鍵材料設備、工藝薄弱環節突破,保障高質量產(chan) 品供給。麵對電力裝備行業(ye) 部分關(guan) 鍵零部件仍存在短板,個(ge) 別領域產(chan) 能過剩等挑戰,工信部裝備工業(ye) 二司一級巡視員袁鑫濤表示,將發揮“鏈主”企業(ye) 作用,推動電力裝備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快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進電力裝備領域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建設。
“相關(guan) 政策部署聚焦重點行業(ye) 分類施策,從(cong) 供需兩(liang) 側(ce) 協同發力,將進一步發揮我國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超大市場規模形成的發展優(you) 勢,推動重點行業(ye) 生產(chan) 平穩增長、結構優(you) 化升級。”中國信息協會(hui) 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陶青表示,下一步將加強政策協同落實,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持續做好政策研究儲(chu) 備,以企業(ye) 需求為(wei) 出發點加強政策精準性、有效性。(記者郭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