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又到豐收季 “梨城”果飄香

發布時間:2023-09-08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

  光明日報記者 趙明昊 王藝釗

  初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充滿詩意。向北眺望,天山山脈如同盤龍臥虎進入視野。城內(nei) ,穿過熱鬧街區的孔雀河緩緩流淌,河麵荷花隨風搖曳。塞北奇觀與(yu) 江南風情,在這座城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曾經的庫爾勒,卻不是這般模樣。老一輩人回憶,由於(yu) 地處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東(dong) 北緣,這裏難見綠色,沙塵暴天氣頻發。沙塵來襲時,狂風裹著沙礫敲打著門窗,人們(men) 躲在家裏不敢出門。

  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生態修複治理讓這裏變了模樣。荒山綠化、生態輸水、濕地保護……庫爾勒市在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中闖出了一條路子。

  在庫爾勒市南部的城市“綠肺”——杜鵑河城市濕地公園,庫爾勒市水利局水土保持辦主任魏書(shu) 偉(wei) 告訴記者,科學保護和修複小麵積、碎片化的濕地是發揮濕地生態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對維護庫爾勒生態平衡意義(yi) 重大。

  “杜鵑河是孔雀河的一條支流,也是人工濕地。從(cong) 2016年開始,我們(men) 用3年時間栽種了灌木、花卉、草類等,10.6公裏的河道及周邊3000多畝(mu) 土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全麵改善。”魏書(shu) 偉(wei) 說,公園用水是南市區汙水處理廠淨化之後的水。如今,城市的環境好了,帶來了這“半城梨花半城水”的如畫景致。

  因風景秀麗(li) 、盛產(chan) 香梨,庫爾勒市被譽為(wei) “梨城”。目前,庫爾勒市現有香梨種植麵積41.2萬(wan) 畝(mu) ,在統籌水資源的有效供給、加強果園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當地正在推動香梨產(chan) 業(ye) 向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循著梨子的香氣,記者一行來到“中國香梨之鄉(xiang) ”阿瓦提鄉(xiang) 。在香梨產(chan) 業(ye) 標準化示範園,連片的香梨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一派喜人的豐(feng) 收景象。

  “這片基地有近600畝(mu) ,平均畝(mu) 產(chan) 香梨1噸半左右,今年的商品果率提高了20%。”阿瓦提鄉(xiang) 其蓋克其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哲敏介紹,通過種植技術的改進,特別是高效節水技術、水肥一體(ti) 化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香梨的產(chan) 量。

  劉哲敏繼續向記者解釋:“我們(men) 目前已經可以做到精準計算用水數量和施肥需求,滴灌比以往大水漫灌的模式能節約一半左右的用水量,同時不會(hui) 因為(wei) 缺水缺肥而出現‘小果’,這也是商品果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香梨豐(feng) 收,如何處理廢棄果樹枝條?在鐵克其鄉(xiang) 廢棄果木循環利用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這個(ge) 問題有了答案。生產(chan) 車間中,廢棄果樹枝條變成了一根根食用菌棒。

  “食用菌生產(chan) 園建成後,每年可將3萬(wan) 噸廢棄果木枝條加工成1000萬(wan) 支食用菌棒。廢棄菌棒又可用來生產(chan) 優(you) 質生物有機菌肥,反哺林果業(ye) 發展,這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循環農(nong) 業(ye) 係統。”該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李維介紹,產(chan) 業(ye) 園生產(chan) 的食用菌已被列入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名錄,全產(chan) 業(ye) 鏈直接帶動穩定就業(ye) 近800人。

  碩果滿枝,香梨成熟的芬芳彌漫在果園裏。初秋的塞外梨城,正迎來新一輪的豐(feng) 收。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8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