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玉米田裏的教師節

發布時間:2023-09-11 10:1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九月的合肥,暑熱未減。9月10日下午,剛從(cong) 皖北玉米田回來,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馬慶連家都沒回,就又趕到學校旁邊的玉米試驗基地,約著學生一起查看新培育的玉米品種情況。

  玉米即將成熟,一人多高的玉米地,走進去幾乎看不到人影。

  馬慶戴上草帽,一頭鑽進玉米地,邊走邊喊著學生的名字。“平時在玉米地裏交流要靠吼,你看我們(men) 都練就了大嗓門。”馬慶笑著說。沒走幾步就傳(chuan) 來了回應,“馬老師,往這邊來”。馬慶緊趕幾步,看到了學生們(men) 的身影,正要打招呼,突然一個(ge) 學生從(cong) 旁邊蹦了出來:“馬老師,教師節快樂(le) !”這一嗓子把馬慶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學生半彎著腰,把一根剛摘下來的玉米高高舉(ju) 過頭頂,玉米上還掛著蓬鬆的須子。學生滑稽的動作把馬慶逗樂(le) 了:“這個(ge) 禮物好,比花實惠。”

  “這個(ge) 玉米,你們(men) 給打幾分?”馬慶拿著玉米在手裏端詳了一會(hui) 兒(er) 問道。“我給90分以上,現在進入了乳熟期,我們(men) 分析了莖粗、果穗粗、果穗長、株高等數據,綜合來看,表現很穩定,達到了咱們(men) 的預期。”學生回答。

  每年教師節前後,馬慶幾乎都在玉米田裏忙活。這個(ge) 時候正是玉米成熟的關(guan) 鍵期,作為(wei) 安徽省玉米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專(zhuan) 家,他要沿著全省玉米主產(chan) 區跑一遍,看看玉米生長情況。對他來說,玉米長勢好,就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馬慶主要從(cong) 事玉米分子遺傳(chuan) 育種研究,他有兩(liang) 個(ge) 講台,一個(ge) 在學校,一個(ge) 在玉米田。做育種的,多數時間都在玉米田裏和玉米“較勁”。所以,他會(hui) 集中一段時間把課程講完,然後就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帶著學生在田間搞研究做示範。“畢竟,黑板上種不出好玉米嘛!”

  長期的戶外作業(ye) ,讓馬慶曬得黝黑。“馬教授每年都要來我們(men) 這兒(er) 很多次,每次下車都是直接下地,一點教授的架子都沒有。”安徽省臨(lin) 泉縣種植大戶陳金說,“玉米種植都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們(men) 都熱得受不了,馬教授總是渾身大汗堅持到最後。”在馬慶的指導下,當地玉米抗逆生產(chan) 技術到位率穩步提高,每畝(mu) 產(chan) 量平均提高了50公斤以上。

  近些年,馬慶先後選育出多個(ge) 抗逆性突出、豐(feng) 產(chan) 穩產(chan) 的玉米新品種,推廣麵積超過200萬(wan) 畝(mu) ,帶動農(nong) 民增收2億(yi) 多元。

  夕陽西下,馬慶終於(yu) 和學生們(men) 鑽出了玉米地,“走,今天教師節,慶祝一下,今晚吃食堂刷我的卡!”“老師,要請就得來頓大餐嘛!”……

  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間,一行“草帽”闊步朝前走去。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1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