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有期待,我們就有動力”
作者:曹文軒
核心閱讀
節目受歡迎,歸功於(yu) “土”:演員“土”,演員來自黎苗山村,之前無一人接受過專(zhuan) 業(ye) 訓練;樂(le) 器“土”,伴奏樂(le) 器都是黎族的竹木樂(le) 器,如鼻簫、牛鈴、灼吧、哩咧等;演出形式“土”,民歌、舞蹈均來自黎族苗族民間,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而“土”,源於(yu) 對家鄉(xiang) 和民族文化的熱愛,“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彩雲(yun) 縈繞,七仙嶺山腳下,萬(wan) 人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農(nong) 曆七月初七,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年一度的民間傳(chuan) 統節慶——嬉水節。每年這天,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以下簡稱“歌舞團”)都會(hui) 精心準備一場大戲,今年也不例外。《仙嶺善水》《仙來嬉水》……台上,載歌載舞,節目輪番上演;台下,掌聲不斷,觀眾(zhong) 叫好連連。
“十裏八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來了!大家拿出最好的狀態!”給演員們(men) 鼓勁的人叫藍元金,是歌舞團團長。他一會(hui) 兒(er) 盯著舞台上的演員目不轉睛,時不時跟著動作比劃幾下;一會(hui) 兒(er) 探出頭看看觀眾(zhong) 們(men) 的反應,觀眾(zhong) 笑,他也跟著笑。
每年惠民演出超過百場,服務群眾(zhong) 超萬(wan) 人。“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有期待,我們(men) 就有動力!”今天演出格外成功,藍元金興(xing) 致高昂,拉著記者來到排練室。階梯牆上,一幅幅照片記錄著歌舞團20年成長曆程,宛若“時間走廊”……
紮得深
“當著家鄉(xiang) 父老的麵表演,心裏踏實”
2003年,22歲的藍元金從(cong) 部隊退伍,是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猶豫之際,朋友帶來消息:縣裏剛成立歌舞團,正在招聘演員。毫無歌舞基礎的藍元金動心了。“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先做兩(liang) 個(ge) 月,攢點錢,把春節過了再做打算。”
麵試後,藍元金還真收到錄用通知。哪知剛進團,碰到兩(liang) 個(ge) 難題:一是訓練苦,團裏請老師做兩(liang) 個(ge) 月的強化訓練,壓腿、下腰,藍元金疼得齜牙咧嘴,起不來床。二是工資低,前兩(liang) 個(ge) 月更少。
有人萌生退意,藍元金也動搖了。“你的根在這兒(er) ,再堅持一下,要是還不適應,出去打工我們(men) 也支持你。”父親(qin) 平日寡言少語,一席話卻讓藍元金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首演在雨林環抱的新政鎮報什村,這個(ge) 村莊位置偏遠。“當時跟過年似的,村裏人都來了,場地擺滿五顏六色的塑料凳,牆頭、樹上、房頂上都是人。”藍元金回憶說。演出結束後,村民們(men) 遲遲不散,送野花、拉家常、設宴招待。一位90多歲的老人說,這是自己這麽(me) 多年第一次看表演,拉著他們(men) 的手久久不放。
掌聲和感謝,讓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感覺自己像個(ge) “明星”。藍元金說:“從(cong) 那以後,練習(xi) 動作時腦袋裏都在模擬上台表演的場景。”
保亭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環境閉塞,山隔著山,河望著河。歌舞團從(cong) 客運站租來的中巴車僅(jin) 有20個(ge) 座位,人和道具一起擠在裏麵。有的村子路途險陡,濕滑泥濘,眾(zhong) 人就大包小包手提肩扛。雨林裏螞蟥非常多,如果不慎被咬,本地的孩子也有辦法,掐一把路邊的“飛機草”捏碎敷上,血就止住了。不管遇到什麽(me) 樣的困難,大家的想法很一致:“把戲送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家門口,大家都在盼著。”
20年,彈指一瞬。從(cong) 隊員到隊長,再到副團長、團長,藍元金說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家鄉(xiang) 。從(cong) 外麵回來的朋友邀請他一起外出務工,被他拒絕;演出有了名氣,演藝集團來高薪挖人,他也從(cong) 沒想過離開。為(wei) 何?“當著家鄉(xiang) 父老的麵表演,心裏踏實。”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早已脫貧摘帽,村村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茅草屋變成平頂房、小洋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越來越好。
歌舞團的演員們(men) 每年一半的時間都在送戲路上奔波。今年10月,歌舞團成立即將滿20周年,37名演職人員正加緊排練,期待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端上“新菜”“熱菜”。
演得“土”
“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舒緩的黎調悠揚入耳,排練室裏,歌舞團原創大型民族舞劇《甘工鳥》正在預演。演員們(men) 身著民族服飾,頭戴草帽;竹竿翻動,舞步嫋娜。別看現在的表演成熟流暢,創排之初,他們(men) 直發愁。
“甘工鳥”是黎族群眾(zhong) 家喻戶曉的愛情傳(chuan) 說。幾年前,也曾有劇團對其創作改編。2020年初,歌舞團收到縣裏通知:把“甘工鳥”升級改版,再次搬上舞台。
眾(zhong) 人摩拳擦掌,同時也有點忐忑,以前大家都是排簡單劇目,沒排過複雜的故事。舞劇情節連貫,故事性強,要重寫(xie) 台本,編導團隊一時不知從(cong) 哪入手。
解決(jue) 問題還是靠老辦法——下鄉(xiang) 采風。歌舞團的編導團隊分成幾個(ge) 小組,用一個(ge) 月時間,先後尋訪保亭、白沙、東(dong) 方、五指山等地老人,聽他們(men) 講述自己眼中的“甘工鳥”,同時尋訪老藝人,記錄音律曲調,為(wei) 配樂(le) 做準備。那段時間,排練廳的燈總是亮到深夜,采風歸來的眾(zhong) 人席地而坐,複盤當日收獲,齊心把口口相傳(chuan) 的故事像拚拚圖一樣漸漸還原。
“從(cong) 小聽到大的故事一定要演好。”為(wei) 了貼合故事,演員們(men) 跟著網上教學視頻學習(xi) 剪輯,先剪出配樂(le) 的小樣,再跑到廣州和製作人溝通。經費有限,做服裝和舞美道具常常自掏腰包。扮演男主角的盧子祥跑配樂(le) 、下鄉(xiang) 、出省演出連軸轉,因為(wei) 過度勞累而生病住院。
2022年6月,曆時兩(liang) 年多打磨,升級改版後的《甘工鳥》在保亭縣影劇院首演。謝幕後,回饋他們(men) 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
憑著這股勁頭,歌舞團成立以來,編排的節目屢受肯定。黎族舞蹈《跳躍的竹竿》、苗族舞蹈《搖誰瑞金》分獲第一、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優(you) 秀舞蹈作品,舞蹈《穩賽啊穩賽》《犁田謠》獲海南省第一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等獎,舞蹈《賽娘》獲第十七屆海南省東(dong) 西南北中廣場文藝匯演比賽一等獎……
歌舞團原團長黃秀霞說,節目受歡迎,歸功於(yu) “土”:演員“土”,演員來自黎苗山村,之前無一人接受過專(zhuan) 業(ye) 訓練;樂(le) 器“土”,伴奏樂(le) 器都是黎族的竹木樂(le) 器,如鼻簫、牛鈴、灼吧、哩咧等;演出形式“土”,民歌、舞蹈均來自黎族苗族民間,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而“土”,源於(yu) 對家鄉(xiang) 和民族文化的熱愛,“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練得勤
“在這裏,人人都是多麵手”
“如果沒來歌舞團,我不確定自己現在會(hui) 在哪裏。”2004年,18歲的黃蝶雲(yun) 從(cong) 職校畢業(ye) ,學習(xi) 酒店管理卻愛唱歌跳舞,老團長下鄉(xiang) 選拔,一下就選中了她。“從(cong) 沒想過自己編排的‘土節目’也能走出大山,走向國際。”黃蝶雲(yun) 說。如今,她和歌舞團的足跡已到達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黃蝶雲(yun) 說,第一次走出國門,大山裏的孩子第一次出遠門,有太多沒見過的新鮮事,有些不自信。“出國,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候機廳裏,大家拿出定製的黎苗服飾,統一著裝後,排列整齊登機,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還有一次在國外演出,黃蝶雲(yun) 、朱靜攀等8個(ge) 演員輪番登台,完成了長達一個(ge) 半小時的演出。結束時,演員集體(ti) 謝幕,台下觀眾(zhong) 發出驚歎聲,不敢相信僅(jin) 8個(ge) 演員就能撐起這麽(me) 熱鬧的一台表演。
“在這裏,人人都是多麵手。”朱靜攀說,現在歌舞團的37個(ge) 演職人員都是能唱、能跳、能演、能吹奏樂(le) 器。“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讓觀眾(zhong) 滿意,秘訣無他,唯有一個(ge) ‘勤’字。”十幾年下來,朱靜攀、黃蝶雲(yun) 成長為(wei) 團裏的“台柱子”、縣裏的黎族竹木器樂(le) 傳(chuan) 承人。
歌舞團就像個(ge) 大家庭。“團隊氛圍好,年輕人才會(hui) 發自內(nei) 心愛這個(ge) 集體(ti) ,留得長久。”藍元金說。這麽(me) 多年,老演員們(men) 都是自覺地“傳(chuan) 幫帶”。黃蝶雲(yun) 記得自己不懂節目編排,團長不嫌她年齡小,讓她從(cong) 最簡單的廣場舞大膽嚐試。盧子祥痊愈歸隊,接替自己的老演員二話不說讓出演了兩(liang) 個(ge) 多月的男主角。
近年來,歌舞團積極融入保亭旅遊業(ye) 發展,還成立了藝術培訓中心。為(wei) 幫助歌舞團演員成長,縣裏撥付專(zhuan) 款,每年送兩(liang) 人到北京舞蹈學院進修舞蹈、編導等課程。
現在,歌舞團的演員們(men) 又有了新想法。“互聯網時代,觀眾(zhong) 的審美習(xi) 慣和口味也在變化,我們(men) 也需要與(yu) 時俱進。”藍元金說。年輕人對流行音樂(le) 和短視頻感興(xing) 趣,他們(men) 更願意主動探索嚐試,讓傳(chuan) 統文化煥發新光彩。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下鄉(xiang) 路上的見聞、精心編排的表演,正在被更多人看到。以上圖片均為(wei) 黃秀霞攝
版式設計:趙偲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