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44】國產電影市場份額創曆史新高 探尋國產電影強勢崛起的奧秘

發布時間:2023-09-22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44】

  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牛夢笛

  傍晚,李豔檢票步入水鄉(xiang) 記憶電影院。這座位於(yu) 四川成都郫都區的影院,座無虛席。

  影片開演前,李豔和記者聊劇情、論特效,甚至場景設計的一個(ge) 個(ge) 細節,都爛熟於(yu) 心。“就是喜歡!”她說,這已經是她“三刷”《長安三萬(wan) 裏》了。

  “國產(chan) 電影,越來越受觀眾(zhong) 喜愛。有的觀眾(zhong) 一遍看不夠,二刷甚至三刷,黃金時段幾乎場場爆滿。”影院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如今的電影院裏,再也不是進口片‘一家獨大’了。”

  6月1日至8月31日,2023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達206.19億(yi) 元,觀影人次5.05億(yi) ,國產(chan) 影片市場占比87.58%,創曆史新高。

  “持續走強的數據表明,國產(chan) 電影已經成長為(wei) 中國電影市場的絕對主力。”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表示,國產(chan) 電影崛起的背後,是中國電影產(chan) 業(ye) 的發展和文化自信的支撐。

  “與(yu) 世界上最優(you) 質的電影作品同台競技,國產(chan) 電影的生產(chan) 模式要從(cong) ‘小作坊’變為(wei) ‘大工廠’,要在豐(feng) 富的類型化創作、科學係統的製片管理、高新技術的應用上下功夫。”導演烏(wu) 爾善說。

  ——周一陪父母看《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從(cong) 奇幻片中感受視效震撼;周二帶孩子看《雪豹和她的朋友們(men) 》,在紀錄片中領略自然之美;周四跟表妹看《熱烈》,於(yu) 體(ti) 育片中品味青春奮鬥。這個(ge) 暑期,吉林長春的觀眾(zhong) 孫媛媛一周裏去了三趟電影院:“我們(men) 一家人都找到了符合自己口味的電影。”

  2023年暑期檔共有116部電影上映,涵蓋奇幻、喜劇、懸疑、現實、動畫、紀實等多種題材類型。“可以滿足不同群體(ti) 的觀影需求。”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任孟山說,豐(feng) 富的類型化創作提高了電影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拍攝時長18個(ge) 月,拍攝規劃精確到每一天:駐地至外景地的距離、季節天氣變化、突發情況應急預案,周到考量讓整個(ge) 拍攝沒有因意外發生停拍;準備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製作1萬(wan) 件道具,搭建10萬(wan) 延展平方米的實景,一部電影籌備製作4年……如今,國產(chan) 電影生產(chan) 往往需要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協同作戰,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全流程再造電影製作各環節。

  跟焦員、燈光師、航拍攝影師、數字影像工程師……電影片尾滾動的創作人員名單越來越長,在攝影、錄音、美術、後期製作等門類下還細分很多具體(ti) 崗位。“幕後人員多、工種雜、分工細,如齒輪般緊扣電影工業(ye) 體(ti) 係的每個(ge) 環節。”《流浪地球》係列電影製片人龔格爾說,國產(chan) 電影製作的細致分工,帶出協同作業(ye) ,各部門之間實現高效溝通運轉。

  ——《深海》研發的“粒子水墨”技術,第一次實現中國水墨畫與(yu) 三維技術的結合;《刺殺小說家》為(wei) 故事裏的數字角色設計了一套毛孔算法,按照皮膚的部位去分布毛孔,使想象裏的人物“活”了起來;《獨行月球》利用拍攝機器人拍出了月球行走時的飄逸……科技深度介入中國影視創作生產(chan) 傳(chuan) 播的各個(ge) 環節,電影拍攝掀起新一輪技術革命。

  “這些隻是科技創新賦能電影創作的一個(ge) 縮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饒曙光感慨,“科技創新成果不斷融入影視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內(nei) 容策劃、製作工藝、生產(chan) 效率、藝術風格和傳(chuan) 播方式升級迭代,拓展了影視藝術的內(nei) 容邊界、想象空間。”

  如果說電影工業(ye) 化水平的進步是中國電影製作層麵的保障,那麽(me) ,璀璨而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底蘊為(wei) 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內(nei) 容層麵的底氣。

  北京海澱劇院的電影剛散場。“‘長風破浪會(hui) 有時’……下一句是什麽(me) 來著?”5歲的甘子桐奶聲奶氣地問媽媽。旁邊一位小學生搭腔:“直掛雲(yun) 帆濟滄海。”甘子桐媽媽笑著對記者說:“《長安三萬(wan) 裏》勾起了孩子背古詩的興(xing) 趣。”

  這部取材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國風動畫獲得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的喜愛:“這不僅(jin) 是一部動畫電影、一場唐詩盛宴,我們(men) 更從(cong) 中找到了專(zhuan) 屬於(yu) 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電影背後堅定的文化自信,展示出豐(feng) 富的文化創造力,湧動著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美與(yu) 當下生活之用結合在一起的文化生命力。

  《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編輯部》等科幻創作通過對外太空的想象,折射出獨具中國文化內(nei) 涵的宇宙觀、價(jia) 值觀;

  《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魚海棠》等動畫精品深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寶庫,覓得珍寶無數,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通過電影的影像語言表達深入人心;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xiang) 》《我和我的父輩》等獻禮佳作通過記錄中國發展過程中值得被銘記的重要曆史瞬間,展示不同曆史階段中國人的奮鬥經曆,反映民族精神的傳(chuan) 承延續;

  《我不是藥神》《奇跡·笨小孩》《人生大事》等現實題材著重關(guan) 注普通人的生活,直麵社會(hui) 現實問題,深刻挖掘生活本質,並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給人帶來撫慰激勵……

  “從(cong) 推崇迪士尼公主、皮克斯怪獸(shou) 到喜歡李白、雷震子,從(cong) 對漫威英雄如數家珍到背唐詩、讀古文,國產(chan) 電影火熱的背後是廣大觀眾(zhong) 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何天平表示,“這些備受好評的國產(chan) 電影,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追求中,立足當下中國社會(hui) ,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真正講好了中國故事,傳(chuan) 遞了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2日 0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