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980元給孩子測天賦,隻為找到培養“捷徑”
閱讀提示
天賦基因檢測熱度興(xing) 起,不少商家推出相關(guan) 服務。有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許多檢測機構並不具備檢測能力,所謂檢測隻是商業(ye) 項目披上了“科學外衣”。
“想早點發現兒(er) 子的天賦,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他。”9月14日,王明浩拿到了花費1980元為(wei) 4歲兒(er) 子做的天賦檢測報告。翻開這份長達14頁的報告,裏麵有大量數據和表格,詳細量化了學習(xi) 能力、記憶能力、抗壓能力、語言潛能、交際潛能、運動潛能等。
王明浩告訴記者,半個(ge) 月前,他在電商平台某生物旗艦店下單了一個(ge) 智商、情商、運動、藝術4大天賦潛能檢測項目。3天後,他收到檢測機構寄來的采樣工具,並按照說明書(shu) 采集兒(er) 子的口腔唾液細胞DNA並寄送給檢測機構。10多天後,收到了這份製作精美的檢測報告。
近來,天賦基因檢測熱度在市場上興(xing) 起,一些商家推出相關(guan) 服務。然而,記者采訪了解到,部分檢驗機構涉嫌概念炒作,擴大基因與(yu) 天賦的關(guan) 聯分析,也有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這是打著高科技噱頭的消費陷阱。
每單價(jia) 格400元到1萬(wan) 元不等
在一些電商平台,天賦基因檢測業(ye) 務每單價(jia) 格400元到1萬(wan) 元不等。價(jia) 格差異對應的是檢測內(nei) 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價(jia) 格高的包含語言、音樂(le) 、邏輯思維、肢體(ti) 運動、視覺空間、人際社交、自然探索、自我察覺8大類40項天賦能力檢測。部分商家還標注了適檢人群為(wei) 0~12歲的兒(er) 童。還有的聲稱可以郵寄到境外實驗室檢測,比照的數據庫更龐大。
遼寧沈陽一家醫學檢驗所的經營者高子健告訴記者,天賦基因型檢測實際是對5大類11個(ge) 基因33個(ge) 亞(ya) 型進行分析,通過尋找基因位點,比對數據庫中大量真實案例,對孩子進行判別。
這些檢驗機構真的能測出孩子天賦嗎?高子健直言,基於(yu) 特定群體(ti) 樣本的統計學研究,隻能得出統計相關(guan) 性而非因果關(guan) 係。“換句話說,不是基因位點一致,就具備數據庫成功人士同樣的天賦。”此外,“幾乎所有天賦基因檢測機構都無法解決(jue) 樣本量的問題,市麵上的檢測機構隻能到處搜羅質量良莠不齊的論文,凡有一丁點兒(er) 可能,就認為(wei) 位點和天賦的對應關(guan) 係。”
記者瀏覽多家電商平台天賦檢測相關(guan) 店鋪發現,這些店鋪展示了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沒有員工資質、項目資質、所用試劑資質等證明。一些商家還表示,天賦基因檢測服務沒有項目資質是因為(wei) 它還是新興(xing) 行業(ye) ,技術門檻高,一般機構做不了。
家長想通過檢測找到培養(yang) “捷徑”
王明浩對天賦基因檢測深信不疑,他覺得檢測結果與(yu) 他日常對兒(er) 子的觀察基本一致。“報告顯示,我兒(er) 子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突出,我準備給他報個(ge) 口才班,讓‘長板’更長。”
王明浩對孩子“精準”培養(yang) 的做法,代表了不少家長的心理:“孩子的黃金培養(yang) 期就那麽(me) 幾年,誰也不願意不停試錯,再說了一個(ge) 體(ti) 育苗子,如果被勉強學了幾年畫畫,家長和孩子都痛苦。”
與(yu) 王明浩做的檢測不同,李默為(wei) 3歲的女兒(er) 做的是皮紋檢測,這個(ge) 檢測是英語學習(xi) 班的贈送項目。
“檢測師在手掌上畫幾個(ge) 點,然後拍下手掌以及麵部照片,一個(ge) 月後就出了一個(ge) 14頁的報告書(shu) 。”李默說,報告裏有先天大腦數據總表、學習(xi) 潛能TRC、學習(xi) 通道、性格類型等內(nei) 容,還有先天多元智能及職業(ye) 建議,最後還有一份興(xing) 趣班建議表。
雖然李默對檢測結果半信半疑,但苦於(yu) 沒有更好、更科學的培養(yang) 方案,隻想參照數據,當作判斷孩子天賦的一個(ge) 維度。
沈陽某三甲醫院臨(lin) 床遺傳(chuan) 科副主任醫師李曉莉表示,當前很多疾病可以在基因上找到病因,通過基因篩查,還可以避免一些有遺傳(chuan) 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嬰兒(er) 出生,甚至有不少常見的慢性病也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並通過基因幹預加以預防、診斷、治療。但是市麵上的許多檢測機構不具備檢測能力,隻是商業(ye) 項目披上了“科學外衣”。
一家專(zhuan) 門做天賦檢測的某生物旗艦店客服告訴記者,機構會(hui) 特意在報告首頁寫(xie) 上特別說明,“結果沒有好壞之分、不能預測未來命運,不要貼標簽,不必互相比較。結果僅(jin) 是參考資料,不是最終結論,想要成功,離不開後天努力”。盡管如此,仍有家長反複谘詢檢測能不能幫助選擇興(xing) 趣班,能不能發現最佳學習(xi) 方法,能不能分析優(you) 勢學科。
基因測序難以檢測智商天賦
事實上,人的天賦具體(ti) 由哪些基因決(jue) 定、如何決(jue) 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辦法給出準確解答。李曉莉表示,比如,智商與(yu) 基因有密切關(guan) 係,但智商是由成千上萬(wan) 的基因綜合決(jue) 定,從(cong) 基因測序的角度看,很難檢測出某個(ge) 孩子的智商天賦。相反,某個(ge) 基因突變導致智商很低是完全能夠檢測出來的,如結節性硬化症,但這是基因檢測在醫學上的應用。
“當前的一些基因檢測項目,如檢測孩子的求知欲、記憶力、抗壓能力、吸取教訓能力等,都是出於(yu) 猜想和武斷,這種做法本身就與(yu) 科學精神背道而馳。”高子健說,隻是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隻想著如何安排好孩子的人生。
“先不說按報告培養(yang) 能不能成功成才,單就按‘說明書(shu) ’培養(yang) ,也會(hui) 讓孩子失去很多樂(le) 趣與(yu) 磨練。”高子健認為(wei) ,相關(guan) 部門應加強對新技術應用監管,及時評估和區分哪些是確定性成果,哪些尚處於(yu) 測試和研究階段。針對前者,應製定相關(guan) 標準,規範其發展。針對後者,應嚴(yan) 格禁止其入市,以維持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劉旭(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