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合理膳食或可緩解過敏症狀

發布時間:2023-09-28 10:41:00來源: 科技日報

  攝入高能量、高飽和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食物,會(hui) 增加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攝入較多的蔬菜和水果、橄欖油和魚類,則會(hui) 降低哮喘、過敏性鼻炎發生的風險。此外,攝入足夠的微量營養(yang) 素,與(yu) 過敏性鼻炎等特應性疾病的風險降低和症狀減輕有關(guan) 。

  眼睛奇癢流淚、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皮膚瘙癢……在我們(men) 周圍,不少人曾有過各種各樣的過敏症狀。嚴(yan) 重的過敏性疾病,甚至可以危及性命。

  在過去的30年裏,全球過敏性疾病發生率大大增加,目前全球患病率已超過22%。因此,過敏性疾病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wei) 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近年來,有大量臨(lin) 床研究和動物實驗表明,膳食和營養(yang) 與(yu)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及症狀嚴(yan) 重程度密切相關(guan)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研究組張萍研究員就這一主題對相關(guan) 文獻進行係統整理和綜述,相關(guan) 成果發表在國際營養(yang) 學期刊《營養(yang) 素》上。

  過敏性疾病與(yu) 多種因素密切相關(guan)

  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由於(yu) 機體(ti) 對過敏原的過度免疫反應引起的黏膜組織長期的炎症性疾病。“研究發現,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在內(nei) 的過敏性疾病,在發達國家的發病率很高;而在發展中國家,過敏性疾病發病率的急劇增加,可能是受生活方式西化的影響。”張萍介紹。

  除了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國外學者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也與(yu) 過敏性疾病顯著相關(guan) 。食物成分在塑造腸道微生物群方麵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對維持腸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和腸道免疫穩態至關(guan) 重要。

  近幾十年來,全球肥胖和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斷攀升,肥胖與(yu) 個(ge) 體(ti) 過敏性疾病之間的聯係,引起了人們(men) 的極大興(xing) 趣。大量研究證實,肥胖是導致哮喘的因素之一,並對預後產(chan) 生負麵影響。最近的一項分析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會(hui) 增加兒(er) 童患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此外,肥胖可致使嚴(yan) 重持續性過敏性鼻炎的炎症進一步惡化。

  此外,營養(yang) 代謝與(yu) 過敏性疾病之間也有著密切聯係。營養(yang) 素及其內(nei) 源性或細菌代謝產(chan) 物,可以通過腸—肺和腸—皮膚軸調節腸道以外遠處器官的過敏性炎症。

  控製熱量和動物性食物攝入有助改善過敏症狀

  不同的飲食具有不同營養(yang) 成分和不同量的特定營養(yang) 素,對過敏反應也會(hui) 產(chan) 生不同的影響——要麽(me) 促進致敏並加劇疾病程度,要麽(me) 預防過敏性疾病並減緩疾病進展。

  國外學者研究顯示,攝入高能量、高飽和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食物,會(hui) 增加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風險;相比之下,地中海式的飲食,如攝入較多的蔬菜和水果、橄欖油和魚類,則會(hui) 降低哮喘、過敏性鼻炎發生的風險。此外,攝入足夠的微量營養(yang) 素,與(yu) 過敏性鼻炎等特應性疾病的風險降低和症狀減輕有關(guan)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維生素、礦物質鋅、鐵元素、膳食纖維、脂肪酸和植物化學物質等營養(yang) 素和膳食成分,通過宿主和腸道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謝產(chan) 物,在預防或治療過敏性疾病中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張萍說。

  此外,盡管成果有限,但已有研究證明,體(ti) 重減輕與(yu) 特應性皮炎症狀的改善有關(guan) 。一份病例報告中顯示,通過聯合飲食控製和運動治療減輕體(ti) 重,改善了對標準環孢素治療無反應的肥胖患者的皮膚病變;另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表明,通過濕疹麵積和嚴(yan) 重程度指數評分以及環孢素劑量的使用來衡量,肥胖特應性皮炎患者的體(ti) 重減輕與(yu) 特應性皮炎症狀顯著改善有關(guan) 。

  “我們(men) 通過綜合分析,發現大量研究表明控製熱量和動物性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攝入對於(yu) 緩解過敏症狀大有幫助。”張萍強調,熱量攝入過多、蛋白質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或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yang) 素缺乏,會(hui) 引發免疫係統的防禦機製,並引發過敏反應。因此,限製卡路裏,加上足夠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常量營養(yang) 素攝入,對於(yu) 維持對過敏原的免疫耐受至關(guan) 重要。(趙漢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