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突發性耳聾年輕化,治療必須及時

發布時間:2023-09-28 10:41:00來源: 中國婦女報

  25歲的小賀在北京某科技公司邊工作邊備考研究生。臨(lin) 近考試時,又新接了一個(ge) 項目,令她感到巨大的壓力。連續熬了幾個(ge) 夜後,一天早晨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左耳聽不見了。到醫院就診,她被診斷為(wei) 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呈年輕化趨勢

  突發性耳聾,簡稱突聾,是指突然間發生、原因不明的單側(ce) 或雙側(ce) 耳聽力下降。患者感覺就像突然被按下了靜音鍵,有時還伴隨著耳悶、耳脹、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突聾通常在幾分鍾、幾小時、最多72小時之內(nei) ,連續兩(liang) 個(ge) 頻率的聽力損失在20個(ge) 分貝以上。其主要臨(lin) 床表現為(wei) 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耳鳴(90%);耳悶脹感(50%);眩暈或頭暈(約30%);聽覺過敏或重聽;耳周感覺異常(全聾患者常見);部分患者可出現精神心理症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等。

  突發性耳聾可分為(wei) 以下幾種類型:低頻下降型,1000Hz以下頻率聽力下降;高頻下降型,2000Hz以上頻率聽力下降;平坦下降型,所有頻率聽力均下降;全聾型,所有頻率聽力均下降(聽力受損更嚴(yan) 重)。

  就目前臨(lin) 床治療效果看,低頻下降型臨(lin) 床治療效果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高頻下降型和全聾型臨(lin) 床效果不佳。大約1/3~2/3的患者可能在2周內(nei) 恢複部分聽力。若2周內(nei) 聽力恢複一半的患者預後較好,2周內(nei) 變化較小的患者不太可能有更大恢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突發性耳聾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些年的調查顯示,突聾的發病人群在逐漸年輕化。有報道顯示,曾有14歲的初中生因學習(xi) 壓力過大,右耳被診斷為(wei) 極重度聽力損失。還有長時間戴耳機聽英語的高中生、連續加班熬夜的29歲白領、長期精神壓力過大的35歲銷售主管等突聾患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蘊介紹,“考試前、畢業(ye) 前,很多學生壓力大,神經處於(yu) 高度緊張中,聽力易在短期內(nei) 下降造成突發性耳聾。此外,許多熬夜、加班或過度勞累的人群也容易患上突發性耳聾,這跟身體(ti) 免疫力下降有關(guan) 。”李蘊說,突發性耳聾的發病率國內(nei) 並沒有確切研究數據,但臨(lin) 床上明顯感受到有年輕化趨勢。一部分突發性耳聾患者充分休息後可以恢複聽力,大部分患者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都可恢複聽力。

  突發性耳聾盯上這幾類人,耳機使用不當須警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頸外科主任張孝文介紹,過去突聾多發於(yu) 40歲以上人群,現在30歲~40歲也屬於(yu) 高發年齡段。張孝文提醒,這幾類人易被突聾盯上:中老年人,或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動脈粥樣硬化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經常熬夜、有睡眠障礙的人以及過度疲勞者;工作生活的環境較為(wei) 嘈雜的人;口服耳毒性藥物者(最常見的有慶大黴素、鏈黴素、紅黴素、阿司匹林、呋塞米等)。而年輕人發生突聾多是因為(wei) 不良生活習(xi) 慣如熬夜、長時間戴耳機、大量高脂飲食等引起的,尤其是熬夜,很容易造成內(nei) 耳血管神經運動失調,引起血管痙攣,從(cong) 而導致神經細胞損傷(shang) ,引發突發性耳聾。

  數據顯示,近年來“突發性耳聾”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年輕人患病比例增加了三至四成。其中八成以上的患者伴有耳鳴,五成患者會(hui) 出現耳朵發悶的情況,而耳機使用不當造成聽力損傷(shang) 的患者居多。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數據稱,全球有約11億(yi) 12~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麵臨(lin) 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其中個(ge) 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耳機使用不當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戴著耳機聽音樂(le) ,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鍾,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長期這樣做,就會(hui) 比正常人更提前得老年性耳聾。

  李蘊曾接診一位因長期使用耳機而導致聽力受損的患者。這名患者是客服人員,工作時間戴著耳機接聽電話。為(wei) 了不受其他同事的幹擾,耳機音量開得很大,這種情況持續了兩(liang) 年多。就診時,該患者聽力損失達到50分貝,相當於(yu) 中等程度的聽力損失。所幸經過入院治療後,她的聽力基本得到了恢複。

  突聾及時治療,多數聽力保得住

  張孝文表示,突聾能治,前提是要及時。內(nei) 耳缺血缺氧可導致聽力毛細胞死亡,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與(yu) 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效果最為(wei) 相關(guan) 的是就診時間,在發病初始3天內(nei) 就診,是治愈有效率最高的時間段,2周內(nei) 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有研究報道,如果患者在2周內(nei) 就診,治愈率可達到50%~95%以上。發病時間越短,對於(yu) 挽救內(nei) 耳毛細胞損傷(shang) 以及改善內(nei) 耳血液循環效果越明顯,聽力恢複的概率越大。如果延誤治療,會(hui) 對聽力造成嚴(yan) 重損害,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聾。

  中國突發性耳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認為(wei) :突聾急性發作期(3周以內(nei) )多為(wei) 內(nei) 耳血管病變。糖皮質激素和改善內(nei) 耳微循環藥物(金納多)聯用對各型突聾均有效,合理的聯合用藥比單一用藥效果要好。美國突發性耳聾臨(lin) 床實踐指南(2019)強烈反對臨(lin) 床醫生常規使用抗病毒藥物、溶栓劑、血管擴張劑或血管活性物質。因為(wei) 基於(yu) RCT研究的係統評價(jia) ,弊大於(yu) 利。

  廣東(dong) 省中醫院耳鼻喉頭頸科李雲(yun) 英教授提醒,患了突發性耳聾,要以平常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首先要按照醫囑正確用藥,其次應調整心態,避免情緒波動、精神緊張,保證充足睡眠,進行適當運動。同時還應避免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如西紅柿、胡蘿卜等。耳輪按摩、耳周穴位按摩、鳴天鼓等方法,可刺激耳部周圍的穴位,促進耳部及頭頸部的血液循環,有預防和改善耳鳴、耳聾的作用。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中藥煎水沐足,也可調整睡眠,改善耳鳴。

  經常有因耳鳴前來就診的患者會(hui) 問,耳鳴是否會(hui) 導致耳聾?李雲(yun) 英解釋,耳鳴通常與(yu) 聽力損失、噪聲暴露、壓力等有關(guan) 。耳鳴和耳聾不能劃等號,耳鳴也不一定伴隨著突發性耳聾。但耳鳴是很多耳科疾病的症狀,它提示某些部位出了問題,所以有耳鳴不能置之不理,如休息後不見好轉,就應當去醫院檢查。

  做好以下7點,積極預防突聾

  廣東(dong) 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唐愛平強調,不少人有采耳的習(xi) 慣,這是專(zhuan) 科醫生最不建議的。一旦有細菌或病原菌進入耳道,也容易造成外耳道炎症等問題。而避免突發性耳聾,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

  1. 盡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尤其是少用入耳式耳機。一天戴耳機的時間建議不超過一到兩(liang) 個(ge) 小時,音量不要高於(yu) 50分貝,晚上不要戴著耳機入睡。

  2. 遊泳時盡量保護好耳朵,不要讓不潔的水停留在耳道內(nei) 。

  3. 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4. 少去環境嘈雜的場所,需要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應該佩戴耳塞等防護設備。

  5. 控製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慎用具有耳毒性的藥物,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6. 不要自己盲掏耳朵,力度掌握不好容易損傷(shang) 耳道。

  7. 預防感冒,有一部分突發性耳聾的病人可能與(yu) 感冒有間接關(guan) 係,故預防感冒則可減少一個(ge) 發病因素。

  8. 當感覺自己聽不清楚別人說話或耳鳴、耳悶時,及時到醫院就診。(全媒體(ti) 記者 張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