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增優質資源 提升育人質量——山東青島全力打造“美好教育”新樣板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爸爸再見!早點來接我哦!”早晨7點50分,看著女兒(er) 潯潯蹦蹦跳跳地走進青島啟元學校,王震感覺心裏踏實了。他低頭看了一下手表:從(cong) 家門走到校門,用了不到7分鍾。
8月28日,是青島市中小學新學期開學的日子。和潯潯一樣,全市共有17.13萬(wan) 名小學新生走進校園,正式開啟人生新旅程。2023年,青島迎來入學高峰,全市新增了7萬(wan) 多名適齡兒(er) 童,雖然增幅很大,但因近幾年來青島基礎教育優(you) 質資源不斷擴增,全市小學入學井然有序,家門口就近入學成為(wei) 絕大部分家長的自主選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麵對生育政策優(you) 化、戶籍製度改革、城鎮化加速等新形勢,如何讓老百姓的孩子有學上、上好學?青島的回答是:積極應對挑戰,瞄準幼有優(you) 育、學有優(you) 教,以優(you) 質資源擴增和育人質量提升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教育”的期待。
建立供需監測“新機製”,實現學位倍增
“學校今天開始綠化了!”家住青島市浮山新區依山半島小區的王先生每天都會(hui) 到建設中的同德小學門口轉轉,給今年要上小學的孫子直播學校的建設進展。
為(wei) 了有效保障小學入學高峰學位供給,青島市建立了與(yu) 學齡人口增長及結構變化相適應的學位供需監測機製。“緊跟入學需求,我們(men) 調整優(you) 化教育設施布局規劃,從(cong) 2022年起,3年內(nei) 投資393億(yi) 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er) 園220所。”青島市教育局局長薑元韶告訴記者,在優(you) 化學校布局的同時,還建立了配套學校(幼兒(er) 園)與(yu) 居住區“六同步”機製,確保配套學校與(yu) 居住區同步落地啟用。
“近兩(liang) 年來,在青島新建功能區、城鄉(xiang) 接合部新建居住區、城市更新的老工業(ye) 區,學校建設一路加速奔跑。2023年,青島育新小學、青島同德學校、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學校等一大批新學校啟用,保障新增的7萬(wan) 多名適齡兒(er) 童平穩、順利入學。”薑元韶說。
位於(yu) 青島市李滄區的原青島鋼鐵廠片區,保存著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島北部城區的工業(ye) 記憶。青島市在該片區規劃建設了優(you) 質高中青島五十八中新校區,以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帶動片區騰籠換鳥、鳳凰重生。“鋼鐵廠搬遷後,這一帶日漸蕭條,這次教育係統在這兒(er) 布局這麽(me) 好的學校,我們(men) 特別激動,期待老城區的複興(xing) 。”居住在該片區的居民張現偉(wei) 說。青島市李滄區教體(ti) 局局長王曉光也告訴記者,一批新建優(you) 質學校的落成,讓李滄區的教育資源完成了由“基本均衡”向“優(you) 質均衡”的蝶變,越來越多的孩子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構建組團發展“新模式”,實現優(you) 校倍增
2022年9月,青島市嶗山區山東(dong) 頭學校建成啟用。家長們(men) 欣喜地發現,青島實驗初中的管理團隊和教師隊伍已經進駐該校,家門口真的迎來了優(you) 質教育資源。“嶗山區山東(dong) 頭學校由實驗初中托管後,我們(men) 通過構建教育教學、教學科研、教師培訓、集備聽課、學業(ye) 檢測‘五統一’模式,共建、共創、共享優(you) 質教育資源和發展成果,讓這所新建學校在高起點上快速發展。”青島實驗初中校長孫曉東(dong) 說。
同是去年9月,齊魯名校長、青島九中校長孫睿直接擔任青島三十七中校長,兩(liang) 所初高中學校走向深度銜接。孫睿認為(wei) ,初高中“一長兩(liang) 校”的貫通式集團化辦學模式,在創新人才貫通培養(yang) 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ou) 勢,“我們(men) 希望能把高中課程和高中師資下沉到初中,幫助初中孩子更全麵更準確了解各學科的特點。”為(wei) 加速倍增優(you) 質資源,青島市大力推廣“一長多校”辦學模式,66名優(you) 秀校長領銜,一體(ti) 化的辦學管理、師資配置、課程教學實施,讓青島的一批城區優(you) 質學校和鄉(xiang) 村學校,優(you) 質學校和新校,普通高中和初中、小學緊密聯係在一起,在優(you) 質學校組團發展蹚出了一條有效路徑。
普通高中學校如何實現優(you) 質特色發展?青島二中提供了成功範式。校長王先軍(jun) 告訴記者,學校與(yu) 山東(dong) 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為(wei) 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和創新能力培養(yang) 多方麵創造條件。目前,青島二中已經開設《3D設計與(yu) 開發》《FTC機器人設計與(yu) 製作》等30多門創新課程,建成物理海洋、合成生物等30多個(ge) 創新實驗室。2020年,青島二中成功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
經過不懈努力,青島優(you) 質學校倍增收獲了係列成果:學前教育普惠率、公辦率、優(you) 質率分別提升到95%、60%、73%,近100所新啟用的學校發展成為(wei) 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學校,50多所在改善區域教育均衡度方麵具有關(guan) 鍵作用的初中學校全力衝(chong) 刺初中強校,一批普通高中躋身特色高中行列。
探索數字轉型“新業(ye) 態”,實現質量倍增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青島召開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hui) ,為(wei) 在全球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的廣泛應用提供行動指南。8年來,青島勇做教育數字化變革的先行者,譜寫(xie) 出教育與(yu) 數字融合的新華章。
靈山島小學是位於(yu) 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所海島小學,共17名學生、9位教師。2021年以來,學校全麵推廣“雙師課堂”,打破時空界限,把島外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導入島內(nei) ,課堂上島內(nei) 外師生可以即時互動反饋,為(wei) 全校17名“海島娃”帶去詩和遠方。
數字化轉型,讓青島的中小學煥發出新的活力,已建成同步課堂教室1700間、創新實驗室779間,中小學全部實現萬(wan) 兆網絡接入和無線網絡覆蓋,同步課堂、線上同步教研等全麵推廣應用。為(wei) 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青島還在全市推廣智慧教學和作業(ye) 管理融合係統應用。依托媒體(ti) 平台,已錄製播出“名師導學”視頻課程833期,讓學生們(men) 足不出戶就能“找到”名師授課;開設了“名師空中課堂”線上課程平台,近2700位名師為(wei) 全市中小學生授課,每周在線“坐診”,學生“下單”提問,名師“搶單”答疑。
在嶗山區,老師們(men)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ou) 化、創新作業(ye) 管理。嶗山區育才學校老師牟曉敏介紹說,她可以通過平台的大數據推送,結合當天學生課堂學習(xi) 的實際效果,進行“一對一”個(ge) 性化作業(ye) 推送。“每一次把錯題做對後,我就會(hui) 把這道題從(cong) 錯題庫中移出。”嶗山區麥島學校八年級四班學生王鶯喬(qiao) 告訴記者,老師通過智能作業(ye) 本推送的典型錯題,避免了她在題海中浪費時間。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老師們(men) 可以及時改進教學策略;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獨有的錯題本,隨時查漏補缺,教與(yu) 學的效能都大大提高。
推出協同育人“新供給”,實現“五育”融合
教育涉及千家萬(wan) 戶,學校、家庭、社會(hui) 緊密合作、同向發力,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從(cong) 解決(jue) 家長最急迫、最困惑、最畏難的問題出發,青島全麵推進家庭教育供給側(ce) 改革,構建全環境立德樹人機製。“一方麵,我們(men) 打出激勵‘組合拳’,加快培育一支專(zhuan) 家型的家庭教育工作隊伍,鼓勵教師精心研究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另一方麵,我們(men) 改變了家長會(hui) 等傳(chuan) 統的家庭教育形式,推出係統化家庭教育課程,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輸送給家長。”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韓東(dong) 說。
9月8日,青島120多萬(wan) 中小學生家長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陪伴成長——青島市中小學生家長手冊(ce) 》,這部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以優(you) 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環境、提升心理育人能力為(wei) 出發點的家長手冊(ce) ,按照少年兒(er) 童成長規律設置相關(guan) 內(nei) 容,既讓家長知道“為(wei) 什麽(me) ”,也讓家長知道“怎麽(me) 辦”。
學校一端連著家庭、一端連著社會(hui) 。韓東(dong) 表示,社會(hui) 參與(yu) 教育,主要是資源的提供和保障。比如,青島先後成立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共同體(ti) ,組建公檢法等有關(guan) 部門協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聯盟;組織法治專(zhuan) 家、心理專(zhuan) 家進校園,建設法治副校長、心理副校長等隊伍,構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大格局。
“到五六年級,我們(men) 就有體(ti) 育選項走班課了。有籃球、足球、排球、趣味田徑、網球、棒壘球6個(ge) 項目供同學們(men) 挑選,我選的是籃球。”青島嘉峪關(guan) 學校五年級三班侯博瀚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這門課,課程由體(ti) 育老師和俱樂(le) 部教練一起上,有時候還會(hui) 打比賽,很過癮。籃球課不僅(jin) 提升了他的球技,也提升了他的團隊合作意識。“體(ti) 育選項走班課”是青島市教體(ti) 融合改革的一個(ge) 縮影,通過多渠道拓展教體(ti) 融合資源,滿足學生的個(ge) 性化運動發展需求,做到“人人有項目,生生有專(zhuan) 長”。
2019年以來,青島還實施了學生全麵發展“十個(ge) 一”項目,探索構建“五育”融合育人模式,通過打通課程、評價(jia) 等關(guan) 鍵環節,搭建節賽會(hui) 展演平台,讓學生學會(hui) 體(ti) 育技能、藝術才能,參加研學活動、誌願服務等,將德智體(ti) 美勞培養(yang) 目標落細落小落實。目前青島95%以上的學生都能掌握1~2項體(ti) 育、藝術特長項目。
補短板、擴優(you) 質、提質量……伴隨著基礎教育優(you) 質資源的倍增,青島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不斷躍升,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幼有優(you) 育、學有優(you) 教”的美好畫麵徐徐展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