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青音】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減排降碳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者:陳福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政治經濟學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欣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研究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nei) 容,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方興(xing) 未艾的當下,數字經濟推動了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為(wei)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wei) 經濟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數字經濟新業(ye) 態推動綠色消費發展
數字技術在商業(ye) 中的廣泛應用催生出了移動支付、平台經濟和共享經濟等多種新模式和新業(ye) 態,降低了生產(chan) 、消費和流通等多個(ge) 環節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動了綠色消費發展。平台經濟匯聚海量商家,為(wei) 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商品信息,豐(feng) 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增加了消費的便利性。線上挑選商品進行購物的方式重塑了購物流程,使消費者實現足不出戶購物,減少了消費者消費出行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平台經濟幫助商家和生產(chan) 企業(ye) 更準確地掌握消費需求,及時調整生產(chan) 銷售計劃,減少生產(chan) 浪費,節約生產(chan) 成本,從(cong) 而減少了生產(chan) 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共享經濟通過共享社會(hui) 資源,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商品的重複生產(chan) ,從(cong) 而實現實體(ti) 經濟減排降碳發展。數字經濟各種新業(ye) 態和新模式的出現,逐步改變著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鼓勵了消費者的綠色購買(mai) 行為(wei) ,增加了綠色產(chan) 品的需求,有助於(yu) 提升社會(hui) 整體(ti) 的環保意識、實現消費模式的綠色升級。
數實融合提升行業(ye) 企業(ye) 資源能源使用效率
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的融合重塑了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也推動了產(chan) 業(ye) 結構的綠色轉型升級。數字信息技術的使用使生產(chan) 、分配、交換和消費各環節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提升了經濟活動整體(ti) 的運行效率,實現了資源能源的節約。數字技術的推廣,使企業(ye) 能夠掌握生產(chan) 和銷售等各個(ge) 環節的實時情況,根據相關(guan) 數據製定更加合理靈活的生產(chan) 銷售計劃,實現最優(you) 化的周轉運輸管理,改善了企業(ye) 運營效率,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能源的損耗。數字技術在市場中的使用有效緩解了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供求信息得到更加快速精準匹配,降低企業(ye) 在上下遊交易環節中的交易成本和資源能源的消耗。數字技術在商品流通運輸環節的使用,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優(you) 化配置運輸資源,提升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配送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產(chan) 業(ye) 和新技術也將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集約經營水平,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結構的高級化發展和低碳化升級,不斷淘汰高耗能和高汙染企業(ye) ,加快了實體(ti) 經濟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的步伐。
數字技術提升城市能源消耗監督管理效率
數字技術在政府服務中的使用對政府的治理模式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務效率,在實體(ti) 經濟減排降碳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技術尤其是遙感技術、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政府實現對碳排放和其他環境數據的動態監測和收集,精準掌握耗能情況和碳排放動態,降低監管成本,提升了政府能源監管的精確性和有效性。基於(yu) 數字技術的能源消耗管理平台的建設,可以對各部門信息和數據進行及時的收集匯總,保證信息和數據的交流傳(chuan) 遞,有助於(yu) 降低內(nei) 部溝通阻力,增強對政府各項工作的統籌管理和追蹤能力,提升在環境治理過程中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協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務媒體(ti) 建設,便利了政府業(ye) 務信息的公開,有利於(yu) 企業(ye) 和公眾(zhong) 及時了解和搜尋碳排放相關(guan) 信息,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了解參與(yu) 環境保護和碳排放相關(guan) 創新活動提供了便利。政府服務網站建設,暢通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表達環境利益訴求的路徑和政府工作監督機製,有利於(yu) 政府及時獲得環境保護相關(guan) 服務的需求信息和政策實施反饋。大數據技術使政府能夠匯總整合多樣化的社會(hui) 需求信息,及時掌握各方訴求,合理製定工作計劃和政策措施,從(cong) 而實現對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精準供給。
數字經濟全麵重塑了居民的生活消費方式、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方式和政府的社會(hui) 治理方式,為(wei) 實體(ti) 經濟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因此,需要進一步規範引導數字經濟發展,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不斷凸顯數字經濟的重要推動作用。
一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化數字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推進數字經濟在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促進數據要素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在此基礎上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及開采、傳(chuan) 輸、使用等流程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增強碳排放核查和監測的準確性,提升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政府能源數字治理能力,促進區域間協同治理共同減碳,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的環境紅利。
二是利用數字平台進一步引導居民消費綠色轉型。關(guan) 注移動支付、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對居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的影響,對共享經濟、“互聯網+”公益活動等能夠引導居民綠色消費的服務給予肯定,針對具有低碳屬性的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品出台相應的支持與(yu) 優(you) 惠政策,鼓勵企業(ye) 綠色產(chan) 品生產(chan) ,引導居民形成低碳消費觀念,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同時,政府進一步規範相關(guan) 市場,完善相關(guan) 製度,督促相關(guan) 行業(ye) 盡快製定規範的行業(ye) 標準,保證消費者合法權益,避免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的發生,讓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行為(wei) 沒有後顧之憂。
三是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信貸體(ti) 係,配合稅收優(you) 惠、專(zhuan) 項補貼等激勵引導政策,建立健全知識產(chan) 權保護相關(guan) 法律法規,降低企業(ye) 綠色創新成本,保護創新成果,提升企業(ye) 綠色創新意願。建立創新技術合作共享機製和科技創新平台,緩解企業(ye) 信息約束,推動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提升創新效率,促進綠色創新成果轉化,推進綠色創新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全方位、全鏈條、全流程的低碳化改造。
四是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場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技術完善碳交易市場價(jia) 格機製,提升市場監管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碳排放權配額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碳排放權交易成本,提高市場的運行效率,增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活躍度,提升市場監管和服務水平,推動全國統一、高效運轉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以促進能源整體(ti) 利用和配置效率的提升。
(本文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課題“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研究”(批準號:2022GK10)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