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鄉村博物館如何“活態”

發布時間:2023-10-12 09:47: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作為(wei) 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hui) 博物館文化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簡稱“博專(zhuan) 委”)與(yu) 北京市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首屆北京藝術鄉(xiang) 村博覽會(hui) ·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論壇近日在北京舉(ju) 辦。來自多個(ge) 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和高校師生以及村民代表、社區代表等200餘(yu) 人,就“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如何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品牌打造與(yu) 市場推廣”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探討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及文化傳(chuan) 承中的工作路徑、事業(ye) 擔當及價(jia) 值判斷。

  論壇由博專(zhuan) 委主任、中國民族博物館原副館長韋榮慧主持召開。她表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戰略,在此過程中鄉(xiang) 村文明建設至關(guan) 重要。此次論壇探討博物館在促進鄉(xiang) 村文明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好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媒介作用,實現鄉(xiang) 村文化在活態傳(chuan) 承中得到保護和展示、利用。

  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劉曙光說,可持續性是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能否成功建設的重要評價(jia) 標準。鄉(xiang) 村博物館建設應結合當地現實與(yu) 經濟條件,發揮地域文化優(you) 勢。他認為(wei) ,目前,全國範圍內(nei) 興(xing) 起“博物館熱”,實際上,許多地區熱的僅(jin) 僅(jin) 是某些大型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需要被關(guan) 注,此次論壇及係列活動為(wei) 提升鄉(xiang) 村博物館、社區博物館影響力作出了表率。

  北京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長劉超英說,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的“活態”,關(guan) 鍵是讓生活在鄉(xiang) 村土地上的人通過傳(chuan) 承保護文化獲得幸福感,形成內(nei) 生動力。“藝術鄉(xiang) 村”不但是生活的藝術化表達,更是時代精氣神的彰顯。

  北京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首都博物館原館長韓永指出,活態化是每一個(ge) 博物館追求的目標,“活”起來是博物館在新時代的使命。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羊兒(er) 嶺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的“遇見山裏紅”展覽,在博專(zhuan) 委的指導和推動下,由村民投資20萬(wan) 元,由自家300平方米的小院改造而成。從(cong) 這個(ge) 案例來看,“活態”對當地村民的生活方式與(yu) 思維模式產(chan) 生了初步改變和影響。對此,羊兒(er) 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傳(chuan) 濤說,活態博物館建設增強了當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在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初見成效。

  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圖書(shu) 館館長潘守永認為(wei) ,學界應將“活態博物館”和“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加以區分,進一步明晰其定位和功能。“活態”體(ti) 現了人與(yu) 生態的互動,因此可以考慮采用民族學經典理論“經濟文化類型”作為(wei) 理論工具,以社區為(wei) 視角,全麵考察由生態環境、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村生活、人文精神等多方麵構成的鄉(xiang) 村活態整體(ti) 係統。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魏翔強調,目前,我國的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對於(yu) 提振農(nong) 村消費的作用被日益重視,在當前“旅遊熱”“康養(yang) 熱”的背景下,有利於(yu) 拉動城市居民前往農(nong) 村地區消費,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是非常有潛力的鄉(xiang) 村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形態。

  中央民族大學副編審、博專(zhuan) 委常務副秘書(shu) 長紅梅提到,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是一個(ge) 沒有圍牆、涵蓋整個(ge) 村落的開放博物館,主要涉及集體(ti) 記憶、公共文化空間、鄉(xiang) 村居民3個(ge) 重要元素,具有“活態”“以人為(wei) 本”“體(ti) 驗思維”的特征。鄉(xiang) 村文化的挖掘和品牌建設,創新了鄉(xiang) 村公共文化空間,強化了鄉(xiang) 村集體(ti) 記憶,提升了村民的文化主體(ti) 性,是結合文化與(yu) 經濟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強村民文化自信的有效實踐。

  北京市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盟中央農(nong)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陳奕捷認為(wei) ,鄉(xiang) 村博物館的“活態”在於(yu) 人與(yu) 自然的交流對話,體(ti) 現著農(nong) 耕文化和鄉(xiang) 村生活的浸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不能把廣闊的京郊大地落下,希望生產(chan) 、生活、生態有機統一的鄉(xiang) 村活態博物館能夠成為(wei) “博物館之城”的鄉(xiang) 村表達。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hui) 非遺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朱利峰指出,鄉(xiang) 村博物館有利於(yu) 鄉(xiang) 村非遺技藝的活態呈現,是講好鄉(xiang) 村曆史文化故事的關(guan) 鍵所在,能讓村民得以通過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態發展直接受益。未來,鄉(xiang) 村博物館建設應關(guan) 注人才培養(yang) 、造血模式與(yu) 區域文化的正確表達。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民族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民提出,應深入思考如何讓當地人成為(wei) 鄉(xiang) 村博物館建設的主導力量。讓村民樹立文化自信,是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治理的根本和基礎,這一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包括文化表現形式、概念係統、意義(yi) 體(ti) 係、社會(hui) 關(guan) 係、群體(ti) 情感的表達模式等。

  此次博覽會(hui) 同步推出“長城腳下我故鄉(xiang) ”藝術鄉(xiang) 村實踐案例展,展示了北京平穀“山水鎮羅營”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北京懷柔北溝長城國際藝術村、河北懷來羊兒(er) 嶺長城故事匯、山西陽高守口長城藝術區、山西大同“千年花鄉(xiang) ”長城驛、陝西榆林峪口國際藝術小鎮等成功案例,從(cong) 建設理念、工作路徑、社會(hui) 經濟效益等不同層麵體(ti) 現“活態”的價(jia) 值和追求,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生動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範例,也成為(wei) 與(yu) 會(hui) 嘉賓熱議的話題。(本報記者 羅雲(yun) 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