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妥推進地方融資平台轉型

發布時間:2023-10-12 09:50: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多地加速推進融資平台轉型,目前已有超過190家地方國企宣告“隱退”。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嚴(yan) 控新增隱性債(zhai) 務。7月,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再次強調,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zhai) 務風險,製定實施一攬子化債(zhai) 方案。不難看出,當前地方政府清理規範融資平台、剝離政府融資職能的行為(wei) ,正是落實黨(dang) 中央一攬子化債(zhai) 方案,嚴(yan) 控新增隱性債(zhai) 務、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zhai) 務風險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和關(guan) 鍵舉(ju) 措。就時下而言,做好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市場化轉型工作,應從(cong) 多個(ge) 維度入手。

  嚴(yan) 禁融資平台“變相”新增。地方政府應從(cong) “管人、管事、管資產(chan) ”全過程參與(yu) 融資平台經營,向以“管資本”為(wei) 主的監管職能轉變。要對融資平台進行全麵業(ye) 務梳理、資產(chan) 核查和債(zhai) 務甄別,嚴(yan) 禁融資平台與(yu) 地方政府信用掛鉤,不得變相將辦公樓、學校、醫院、公園等公益性資產(chan) 、儲(chu) 備土地作為(wei) 資本注入融資平台,不得承諾將儲(chu) 備土地預期出讓收入作為(wei) 融資平台公司償(chang) 債(zhai) 資金來源,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有效防範一些地方國有企業(ye) 和事業(ye) 單位“平台化”的新傾(qing) 向。

  用好融資平台監測機製。依托隱性債(zhai) 務監測平台,結合金融、審計等部門掌握的融資平台變動情況,探索建立融資平台動態監測機製,優(you) 化融資平台債(zhai) 務風險指標評價(jia) 體(ti) 係和信用評級體(ti) 係。完善地方政府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加大融資平台融資信息披露及公開力度,用好常態化融資平台金融債(zhai) 務監測機製,加強對平台股權投資、資金出借擔保等重大事項的全過程監督,推動舉(ju) 債(zhai) 與(yu) 償(chang) 債(zhai) 能力相匹配的地方政府投融資體(ti) 製改革。

  明確融資平台轉型定位。地方政府要積極調整融資平台戰略定位,逐步整合並將區域內(nei) 商業(ye) 設施、地產(chan) 資源、康養(yang) 醫療、文化旅遊等具有經營性現金流的資源資產(chan) 或特許經營權依法合規注入融資平台,逐步推動其向“城市運營”“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轉型。同時,結合地方發展戰略和國有經濟布局,以資本為(wei) 授權紐帶,創新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既以控股形式引領國有資本投向重點行業(ye) 、關(guan) 鍵領域和優(you) 勢企業(ye) ,又通過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等方式做好財務性持股,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和資本回報。

  分類推進融資平台轉型。按照統籌規劃、分類轉型的思路,推進融資平台轉型一批、盤活一批、重組一批、注銷一批。對資源和市場稟賦具有明顯優(you) 勢、資質較好的融資平台,可直接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對資源或市場稟賦具有一定比較優(you) 勢的融資平台,堅持引資產(chan) 與(yu) 引智引才並重,著力盤活和導入各類存量資源資產(chan) ,並以混改、共設城市發展基金等形式撬動社會(hui) 資本,在逐步提高平台經營性現金流後實現轉型;對主要承擔政府融資和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職能的融資平台,先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整合歸並同類業(ye) 務平台,後圍繞主營業(ye) 務向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延伸、擴展,繼而轉型為(wei) 基礎設施、公用事業(ye) 、文化旅遊等領域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國企;對隻承擔政府融資項目且主要依靠財政資產(chan) 償(chang) 還債(zhai) 務的“空殼類”融資平台,按法定程序堅決(jue) 出清或破產(chan) 、清算。

  逐步化解融資平台債(zhai) 務。融資平台應高度重視信用評級提升,結合區域規劃、資源稟賦和戰略定位,統籌基礎設施存量和增量,穩步推進存量資產(chan) 證券化(ABS)、引入權益型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並適情運用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模式,大力優(you) 化投融資項目,盤活各類資源資產(chan) ,降低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增強平台自身的資產(chan) 質量、現金流收入、利潤來源和承債(zhai) 能力,合法合規實現市場化化債(zhai) 。同時,融資平台應把握好當前中央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地方債(zhai) 務風險化解政策的“窗口期”,用好債(zhai) 務展期、續本降息、債(zhai) 務重組等方式,全力降低有息債(zhai) 務成本、拉長債(zhai) 務還款期限,確保自身經營性現金流充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李 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