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擦亮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文化底色

發布時間:2023-10-12 10:0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中國式現代化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城鎮化在經曆了高速的外延式擴張後,開始聚焦到構建城市軟實力與(yu) 塑造文化形象的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上。在此背景下,城市IP逐步嶄露頭角,成為(wei) 城市品牌建設與(yu) 形象傳(chuan) 播的核心載體(ti) 。城市IP不僅(jin) 展現了現代城市的高品質和文化底蘊,更是城市競爭(zheng) 力的體(ti) 現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體(ti) 實踐。

  文化貫穿城市IP成長全程,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第一,文化是城市IP構建和出圈的內(nei) 核支撐。城市的設施、空間和集體(ti) 記憶,借助文化元素的引導和滲透,得以提煉和解構為(wei) 獨特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通過各種文化傳(chuan) 播手段,深入公眾(zhong) 的心智,形成具有廣泛認同感和深厚情感共鳴的城市IP。

  第二,城市IP同樣也是文化的重要呈現窗口。城市IP深植於(yu) 本土文化的記憶和傳(chuan) 承之中。曆史建築、人文資源等文化資源,通過活態利用、功能整合和現代化展示,被賦予新的生命,使得城市的文化遺產(chan) 得到傳(chuan) 承,城市的文化精神被廣泛弘揚。這不僅(jin) 增強了城市的文化魅力,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自信。

  城市IP的多重屬性決(jue) 定了其不同的出圈路徑和方式

  城市IP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營銷概念,更是生活方式、消費場景、情感鏈接的多維融合,是能夠突出個(ge) 性、喚起同源情感的承載。從(cong) 宏觀視角看,城市IP融合了社交、場景、功能和文化等多元屬性。

  社交屬性的城市IP:當社交屬性成為(wei) 城市IP的主導,分享和體(ti) 驗變得尤為(wei) 重要。如天津的“跳水伯伯”城市IP,這是一個(ge) 通過參與(yu) 度高漲來驅動社交傳(chuan) 播的經典案例。在這裏,公眾(zhong) 的打卡、攝影和體(ti) 驗行為(wei) 更多地強調了其社交價(jia) 值。

  場景屬性的城市IP:對於(yu) 場景屬性為(wei) 主的城市IP,背後的消費鏈和城市文化氛圍成為(wei) 其關(guan) 鍵所在。以淄博燒烤為(wei) 例,其所帶來的消費體(ti) 驗和熱情好客的文化,能迅速增強受眾(zhong) 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功能屬性的城市IP:功能型的城市IP強調實用性,其中功能的匹配度、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品質以及服務的口碑是最受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因素。例如,那些具有研學、親(qin) 子互動、休閑度假等功能的城市IP都屬於(yu) 此類。

  文化屬性的城市IP:這類城市IP的核心魅力在於(yu) 其深厚的文化基因和認同感。它們(men) 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和場景來傳(chuan) 達文化信息。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對於(yu) 西安的城市IP而言,正是體(ti) 現了這一點。

  擦亮城市IP的文化底色需要遵循三大原則

  注重本源性——確保“有根”。一是要突出文化深度與(yu) 特色,本源性強調對地域特有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yu) 應用,使之與(yu) 本地文化氣質相契合,賦予城市IP堅實的根基。二是突出原創性與(yu) 獨特性,滿足公眾(zhong) 求新求異、高度定製化、彰顯個(ge) 性的消費偏好變化,切忌千篇一律、千城一麵,一窩蜂模仿各種“網紅”。

  強化感知性——確保“有魂”。首先是文化獲得感與(yu) 體(ti) 驗感,公眾(zhong) 應能夠從(cong) 內(nei) 容、產(chan) 品、空間及服務等維度真實地感受到文化的融入。例如,內(nei) 容和產(chan) 品中應融入富有文化特色的元素、故事性和價(jia) 值認同;空間設計應注重美學和氛圍的打造;服務方麵應提供標準化或個(ge) 性化的選擇。其次,是從(cong) 概念到生活的轉變,城市IP不應僅(jin) 僅(jin) 被視為(wei) 營銷工具,而應更多地與(yu) 人、物、日常生活相融合。

  秉持長期視角——確保“有效”。城市IP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是在深耕和凝練在地文化的基礎上,久久為(wei) 功不斷試錯不斷積累,等待恰當時機厚積而薄發。

  (宋洋洋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