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共同發展繁榮之路
作者:王帆(外交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政府日前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大實踐》白皮書(shu) ,詳細介紹了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取得的成果。白皮書(shu) 的發布有助於(yu) 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hui) 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理解,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讓“一帶一路”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一帶一路”獲得越來越多的理解、響應和關(guan) 注,捷報頻傳(chuan) 、亮點迭出,結出實實在在的豐(feng) 碩成果,發揮越來越大的帶動作用。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都取得了可見可觸的建設成就,以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榮為(wei) 傲。該倡議與(yu)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樣,都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且已經產(chan) 生重大影響的公共產(chan) 品,也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外交以元首外交為(wei) 引領,以政府間戰略溝通為(wei) 支撐,以地方和部門間政策協調為(wei) 助力,以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等項目合作為(wei) 載體(ti) ,建立了多層次、多平台、多主體(ti) 的常規性溝通渠道。成功舉(ju) 辦兩(liang) 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wei) 各參與(yu) 國家和國際組織深化交往、增進互信、密切往來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首創、史無前例、跨區域的重大倡議,主張互利共贏、互通有無、共商共建共享,必將對人類曆史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全方位惠及各國人民。“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基礎設施、國際產(chan) 能合作為(wei) 重點,以骨幹通道和經濟走廊建設為(wei) 牽引,全方位展開建設。10年來,我國已與(yu) 152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覆蓋我國83%的建交國,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國際組織,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全麵深化拓展,日益呈現出強大的生機活力,不僅(jin) 對全球發展產(chan) 生積極和深遠影響,也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強勁和持久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舉(ju) 辦係列外交活動,把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轉化為(wei) 相應的國際影響力。可以這樣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在開啟全新征程,“一帶一路”已經成為(wei) 中國外交亮麗(li) 的“中國名片”。
“一帶一路”為(wei) 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以“一帶一路”為(wei) 標誌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包括公平正義(yi) 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案、創新共享的發展方案等,其目的在於(yu) 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阻止地區衝(chong) 突,推動國際生態與(yu) 環境的改善,促進國際體(ti) 係的完善。具體(ti) 而言,首先推動了一個(ge) 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的發展;其次在國際安全領域,與(yu) 他國一道阻止地區衝(chong) 突,預防恐怖主義(yi) 和大規模殺傷(shang) 性武器擴散;同時,在全球治理領域,推動國際生態與(yu) 環境的改善,促進衛生、救災等領域國際體(ti) 係的完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正在不斷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為(wei) 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它不是一事一議的區域內(nei) 雙邊短期方案,而是麵向未來的長期發展方案;它不是單方麵提供援助,而是促進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是提振世界經濟的重要平台。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在國際社會(hui) 存在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發展赤字頑疾,世界經濟低迷不振,複蘇艱難,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紛爭(zheng) 不斷,全球化逆流、貿易保護主義(yi) 盛行,一些國家推行強權政治,霸淩霸道的今天,“一帶一路”更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呈現出不可替代的勃勃生機。“一帶一路”倡議不針對第三方,不搞脫鉤斷鏈,不拉幫結派,也不畫地為(wei) 牢,而是立足於(yu) 新發展和人類共同發展的目標。
“一帶一路”以行動為(wei) 導向、以項目為(wei) 落腳點,推動一係列重大合作項目落地,編織起以亞(ya) 歐大陸為(wei) 中心,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網絡,構建起發展戰略對接、各自優(you) 勢互補、彼此互聯互通、包容開放發展的國際合作平台。2013-2022年,中國與(yu) 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增長6.4%;與(yu) 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yi) 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yi) 美元;中國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ye) 額累計分別達到2萬(wan) 億(yi) 美元、1.3萬(wan) 億(yi) 美元。截至2023年6月底,絲(si) 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75個(ge) ,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yi) 美元;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有106個(ge) 成員,批準227個(ge) 投資項目,共投資436億(yi) 美元。
“一帶一路”是共同發展的創新實驗基地。“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勇於(yu) 創新,緊跟時代發展前沿,10年來立足於(yu) 基礎設施,不斷為(wei) 互聯互通添磚加瓦,踐行“要致富,多修路”的樸素理念。同時,聚焦於(yu) 前沿科技領域的合作,重視數字化賦能,強調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與(yu) 共建國家(地區)各個(ge) 領域的融合,進而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領域形成新的合作共識和合作空間。通過“數字絲(si) 綢之路”建設,不僅(jin) 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合作升級,加快數字農(nong) 業(ye) 、數字工業(ye) 、數字服務業(ye) 合作交流,也能促進數字政務發展,“一帶一路”通過發掘新動能,探索新模式,開拓新渠道,取得了可持續的積累效應和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發揮引領作用的重要實踐體(ti) 現。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議者和重要的設計者,也是參與(yu) 者和實踐者,更是積極的貢獻者。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同時期沒有一個(ge) 國家提出類似的具有國際影響的戰略倡議,在為(wei) 全球發展提供智慧與(yu) 方案方麵,中國已經走在了前列。
“一帶一路”提出的聯通理念正在不斷深入人心。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問題上,中國提出了“五通”的建議,即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五通”的提出有助於(yu) 解決(jue) 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10年來,政策溝通更加廣泛深入,設施聯通更加通達通暢,貿易暢通更加互利互惠,資金融通力度不斷加大,民心相通取得顯著成效。互聯互通就是“一帶一路”的血脈經絡。“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精心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
聯通還是基於(yu) 中國群體(ti) 性發展戰略的重要體(ti) 現。中國的發展不是一枝獨秀,一國獨大,而是謀取與(yu) 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戰略。這就需要有一種充分而深度聯合的方式。它並不是幾個(ge) 大國之間的妥協、托管或協議,而是共同致力於(yu) 發展的目標,在聯合與(yu) 共享中實現自身繁榮。其中沒有交易的成分,隻是合作的延伸和深化。聯合與(yu) 聯係的方式不是謀求獨占和單贏,而是分步驟、階段性劃分,是需要積累效應的,因而也更加可控。
“一帶一路”的示範帶動效應日漸顯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就在於(yu) ,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中國以身作則,踐行和平發展理念,走和平發展道路,起到了示範作用。中國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對合作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中國還以自身經濟穩健發展,帶動地區繁榮,促進世界經濟複蘇。中國在帶動共同繁榮方麵發揮了榜樣作用,體(ti) 現出卓越的國際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樣一個(ge) 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平台。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在發揮外交引導帶動精神的指導下,形成了經濟外交相互配合的局麵,也探索了許多具體(ti) 有效的方式,比如聚焦龍頭項目,加強互聯互通。發揮皎漂項目對中緬經濟走廊的示範帶動作用。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wei) 中心,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合作為(wei) 四大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帶動巴基斯坦各地區發展。提升聯通水平,帶動瀾湄次區域協同發展。在亞(ya) 太經合組織層麵,推動太平洋兩(liang) 岸互聯互通建設彼此對接,在更廣範圍內(nei) 輻射和帶動實體(ti) 經濟發展。在能源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帶動能源革命、消費革命,推動亞(ya) 太地區在全球率先實現新技術革命等。
“一帶一路”充分體(ti) 現了開放包容理念。聯通不是合並,而是保持自我,互利共贏,差異共存。聯通符合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更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之選。聯通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特色。聯通戰略是建立在世界普遍聯係的基礎之上。世界聯係如此緊密,相互依存是難以割舍的現實,也給各國帶來共贏。
更進一步,不僅(jin) 要通,而且要融。融通是更高境界,融通體(ti) 現了世界整體(ti) 觀,是成就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關(guan) 鍵所在。融通所形成的深度溝通與(yu) 嵌合,也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世界是通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必須是連接的整體(ti) 。中斷全球產(chan) 業(ye) 鏈,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yu) 絕大多數國家的發展戰略及規劃對接,如與(yu) 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土耳其“中間走廊”倡議、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等地區發展計劃和倡議對接,與(yu) 上海合作組織、亞(ya) 信組織、歐亞(ya) 經濟聯盟等國際組織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有關(guan) 合作理念和主張已經寫(xie) 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ya) 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的成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釋放。各方通過政策對接,實現了“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果。
未來,“一帶一路”要讓世界經濟進一步提質增速,要讓開放、綠色、廉潔理念落地生根,要讓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合作項目更大範圍惠及世界各國人民,繼續譜寫(xie) 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qin) 、文明互學互鑒的絲(si) 路時代新篇。“一帶一路”作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偉(wei) 大實踐必將載入史冊(ce) 。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3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