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找準金融支點 “撬動”科技創新

發布時間:2023-10-16 09:40:00來源: 人民日報

  原標題:成長期科創企業(ye) 獲得多方位金融支持

  找準金融支點 “撬動”科技創新(深度觀察·財稅金融助力 做強創新引擎)

  企業(ye) 是科技創新的主體(ti) ,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ti) 。創新又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廣度、精度不斷提升,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相互塑造、緊密耦合、良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各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企業(ye) 如何加快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記者進行了調研。

  創新金融產(chan) 品供給,科技信貸加快激發創新活力

  人臉識別機器、指紋儀(yi) 、加密鎖……走進湖北升思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各類物聯網設備引人矚目。“這裏麵的不少產(chan) 品,都是我們(men) 通過‘科企貸’獲得信用貸款後研發的。”公司財務負責人向曉旭說。

  向曉旭介紹,發展之初,研發設備大多依靠企業(ye) 自己墊資購買(mai) ,但隨著發展壯大,自有資金已無法支撐持續的研發創新。作為(wei) 軟件研發企業(ye) ,升思科技缺乏可抵押的資產(chan) ,“如果按照常規流程向銀行貸款,周期會(hui) 比較長,但創新時機不等人。”

  漢口銀行創新推出的“科企貸”滿足了升思科技的資金需求。“我們(men) 隻花了10分鍾就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自助申請,很快就獲得了125萬(wan) 元的信用貸款額度。”更讓向曉旭意想不到的是,3個(ge) 月之後,企業(ye) 的信用貸款額度提升到了500餘(yu) 萬(wan) 元。資金活水激發創新活力,目前升思科技已有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自主知識產(chan) 權近60件。

  金融機構如何做到“能貸”“快貸”?“為(wei) 了提升科創企業(ye) 融資的便捷性,我們(men) 引入湖北省知識產(chan) 權數據,通過構建智能數據模型,對省內(nei) 科技企業(ye) 信用風險進行量化評價(jia) ,精準匹配信貸額度,最高可為(wei) 企業(ye) 日常經營提供300萬(wan) 元的快速融資。”漢口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銀行是提供科技信貸的主力軍(jun) 。近年來,我國科技型企業(ye) 貸款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2.3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較高增速;全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為(wei) 2.7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0.4%,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但由於(yu) 創新活動往往投入大、周期長,仍有不少輕資產(chan) 、無抵押的創新型企業(ye) 存在估值難、交易難、變現難等問題,資產(chan) 負債(zhai) 、銷售規模、利潤指標難以達到銀行的授信標準。“看不懂”“摸不準”成為(wei) 部分銀行支持科技型企業(ye) 的障礙。

  “科技創新需要金融創新,科技金融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支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過文俊認為(wei) ,不斷克服銀企信息不對稱的障礙,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必須加強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在管理機製、風險評估、產(chan) 品服務等各環節提升服務科技創新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為(wei) 了給更多科技型企業(ye) 精準“畫像”,各地紛紛加強科技數據共享利用和信貸模型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建立企業(ye) 科技創新能力評價(jia) 體(ti) 係,創新“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人才貸”“創新積分貸”等適應科技型企業(ye) 輕資產(chan) 特點的信貸產(chan) 品,科技型企業(ye) 融資的便利性持續提高。例如,浙江省通過打通金融機構與(yu)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專(zhuan) 利事務係統,大力推動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在全國率先落地知識產(chan) 權線上質押登記試點,質押登記實現實時線上辦理和“T+1”出證,辦理貸款“一次也不用跑”。

  目前,全國金融機構與(yu) 相關(guan) 部門共享40萬(wan)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50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信息。越來越多的銀行將“企業(ye) 創新積分”評價(jia) 結果作為(wei) 授信決(jue) 策重要依據,2022年積分企業(ye) 獲得銀行授信1178.6億(yi) 元。

  山東(dong) 德州恒豐(feng) 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新介紹,今年公司推進新型功能性差異化紗線生產(chan) 線創新,但企業(ye) 資金遇到困難。德州市陵城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服務專(zhuan) 員了解情況後,多方協調德州銀行科創貸款1800萬(wan) 元,用於(yu) 紡紗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創新,提升產(chan) 品產(chan) 能15%。

  各地通過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夯實敢貸願貸能貸會(hui) 貸長效機製。“貨幣政策工具激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信貸投放,且帶動了地方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實施財政貼息。截至6月末,湖北科技創新再貸款帶動金融機構發放貸款549億(yi) 元。”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處長朱華介紹。據悉,人民銀行已實施4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為(wei) 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等提供低成本信貸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獲得金融活水精準灌溉的同時,企業(ye) 所參與(yu) 的基礎研究、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也不斷得到專(zhuan) 項金融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廣東(dong) 分行向麗(li) 珠集團發放3.85億(yi) 元科技創新專(zhuan) 項貸款,支持其研發的疫苗成功上市;國家開發銀行遼寧分行為(wei) 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科技創新專(zhuan) 項貸款,支持其開展醫療、工業(ye) 機器人及機器人雲(yun) 平台係統等領域技術研發……開發性金融充分發揮資金期限長等契合創新活動特點的優(you) 勢,以重點領域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wei) 著力點,設立科技創新專(zhuan) 項貸款,目前已累計發放2323億(yi) 元,支持項目涵蓋集成電路、機械裝備及工業(ye) 自動化、基礎材料、新能源技術應用、生物醫藥等領域。

  “加大對科創企業(ye) 信貸支持的同時,也要加強融資成本分擔和風險補償(chang) 機製建設。”過文俊認為(wei) ,各地要加快建立覆蓋全省、上下聯動的專(zhuan) 業(ye) 化科技融資擔保體(ti) 係,推動政府部門、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同銀行合作分險,進一步提高商業(ye) 銀行對科創企業(ye) 貸款的風險容忍度和積極性。

  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持續增強創新動能

  中集車輛位於(yu) 廣東(dong) 江門的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壓板、合廂拚接、裝飾上裝……全自動冷藏車機械化生產(chan) 線井然有序運轉;另一邊,一排排新下線的專(zhuan) 用冷藏車,正在排隊等待做最後的檢測。

  “這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冷藏車K2雙模發泡設備生產(chan) 線,可以根據客戶對材質、板材厚度、廂體(ti) 長度的不同需求,調整設備實現柔性生產(chan) 。”中集車輛冷鏈產(chan) 品事業(ye) 部總經理吳沙告訴記者。中集車輛積極研發新能源冷藏車等新產(chan) 品,以輕量化、智能化和環保型為(wei) 特點,在行業(ye) 複蘇下捕捉發展先機,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418.52%。

  “自主研發是推動公司業(ye) 績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我們(men) 得以源源不斷地增加研發投入。”中集車輛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1年中集車輛在創業(ye) 板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yu) 公司構建國內(nei) 市場高端製造體(ti) 係,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29%。

  資本市場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製,契合科技創新企業(ye) 的“迭代快、風險高、輕資產(chan) ”等特征,能夠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賦能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成為(wei) 支持各類處於(yu) 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ye) 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創業(ye) 板瞄準“三創四新”,服務高科技企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成長型創新創業(ye) 企業(ye) ,支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主要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ye) 。北交所則定位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突出服務“更早、更小、更新”,與(yu) 滬深市場形成錯位格局……

  與(yu) 此同時,以注冊(ce) 製改革為(wei) 牽引,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交所對科技型企業(ye) 評價(jia) 體(ti) 係不斷優(you) 化,更加精準地增強對科技型企業(ye) 直接融資的可得性。據統計,目前累計已經有1600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A股上市,占A股全部上市企業(ye) 數量的30%以上。今年新上市企業(ye) 中,60%都是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wei) ,以科創板為(wei) 例,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ye) 的包容性顯著提升,科創板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允許符合條件的未盈利企業(ye) 、紅籌企業(ye) 、特殊股權架構企業(ye) 上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ye) 融資需求。一些原本隻能尋求赴境外上市的企業(ye) ,均受益於(yu) 科創板的包容性,成功實現了境內(nei) 上市。

  資本市場不僅(jin) 推動“增量”改革,向更多科創企業(ye) 敞開懷抱,也同步進行“存量”改革,為(wei) 更多已上市企業(ye) 創新發展擴動能、增後勁。

  “高成長高創新企業(ye) 在登陸資本市場後要持續成長壯大,離不開一套與(yu) 之相匹配的市場支持機製。創業(ye) 板在再融資、並購重組同步實施注冊(ce) 製,例如針對中小科創企業(ye) 實施再融資簡易程序,及時緩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快速‘補血充能’,持續支持企業(ye) 做優(you) 做強。”深交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創業(ye) 板實施注冊(ce) 製以來,截至9月22日,已有41家公司通過簡易程序實施再融資,平均融資金額為(wei) 2億(yi) 元,涉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ge) 行業(ye) 。

  債(zhai) 券市場也在不斷加速發力。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型企業(ye) 發行科創票據的餘(yu) 額達到了2264億(yi) 元,科技創新公司債(zhai) 券的餘(yu) 額達到了2258億(yi) 元。金融管理部門表示,將從(cong) 進一步推動擴大科技型企業(ye) 發債(zhai) 規模、豐(feng) 富科創類債(zhai) 券產(chan) 品、優(you) 化科創型企業(ye) 發債(zhai) 融資環境等方麵增強債(zhai) 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能力。

  加強風險分擔補償(chang) ,科創保險支持更多創新主體(ti) 輕裝上陣

  “我們(men) 可以先免費試用再付費嗎?”前不久,浙江征予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潘少敏在與(yu) 浙江理工大學合作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

  作為(wei) 一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ye) ,征予新能源目前急需利用浙江理工大學的兩(liang) 項專(zhuan) 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製造。經溝通,校方按照正常專(zhuan) 利使用程序,要求公司先繳納3萬(wan) 元保證金。

  “3萬(wan) 元不算多,但以公司現有財力來看,還是有一定壓力。”潘少敏有些遲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時送上“科技成果先用後轉履約保證保險”。投保該保險後,公司隻需要繳納保費600元就可以免費試用這兩(liang) 項專(zhuan) 利。

  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先用後轉”保險項目負責人介紹,該保險是在浙江省科技廳成果處指導下,推出“先用後轉”保險產(chan) 品,並不斷升級優(you) 化,對可能出現的“企業(ye) 試用過後想買(mai) 、高校卻不肯賣”“多家試用企業(ye) 都想買(mai) 這個(ge) 成果”等糾紛情況給予相應的保障,免除更多創新企業(ye) 後顧之憂。

  科創活動存在很多不可預測的過程。近年來,保險行業(ye) 不斷創新產(chan) 品服務,深度嵌入科技創新的各個(ge) 環節,為(wei) 創新活動發揮風險分擔、補償(chang) 和管理的獨特作用。在浙江,科研主體(ti) 在研發、專(zhuan) 利申請等階段,有“揭榜掛帥”保險、“人才創業(ye) 險”來保駕護航,圍繞成果應用和轉化,又有“先用後轉”“先投後股”保險、“創新保”科技保險等產(chan) 品來為(wei) 科創企業(ye) 減負增效。在廣東(dong) ,知識產(chan) 權保險、創新融資類保險等產(chan) 品體(ti) 係不斷完善,為(wei) 企業(ye) 創新築起免侵權的防火牆。在上海,“科創知產(chan) 保險貸”、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不僅(jin) 保護科創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還為(wei) 企業(ye) 融資增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數十個(ge) 科技保險險種,覆蓋科技企業(ye) 產(chan) 品研發、知識產(chan) 權保護、貸款保證、關(guan) 鍵研發人員健康和意外風險保障等多個(ge) 方麵,助力提高科技企業(ye) 的風險保障水平。

  盡管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總體(ti) 來說,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性工具和產(chan) 品的豐(feng) 富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鬆表示,將進一步發揮保險和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作用,“例如,具體(ti) 到首台首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我們(men) 將進一步完善保險補償(chang) 機製試點政策。” (記者 趙展慧 吳 君 竇瀚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