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與情的交織——讀兒童小說《手足琴》
作者:王一典、陳暉(分別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教授)
趙麗(li) 宏在兒(er) 童小說新作《手足琴》(長江少年兒(er) 童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shu) 評論學會(hui) 發布的“中國好書(shu) ”2023年6月推薦書(shu) 目)中,又一次將目光投向熟悉的生活,在對童年的回望中譜寫(xie) 了一曲動人的樂(le) 章。
小說講述主人公朱蕎麥在偶然之中聽到了弄堂隱秘之處傳(chuan) 來的美妙小提琴聲,讓本就熱愛音樂(le) 的他著了迷。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拮據的家境讓蕎麥的夢想遙不可及。但是,哥哥朱大麥為(wei) 弟弟親(qin) 手改裝製作了一把鷹頭小提琴。同時,在林教授的啟蒙和教導下,蕎麥成為(wei) 榮獲國際大獎的中國年輕小提琴家,在小提琴的世界中盡情遨遊……
音樂(le) 元素在近年出版的原創兒(er) 童小說中並不少見。不少作品都不同程度涉及世界名曲、地方歌謠和樂(le) 理知識。相較而言,音樂(le) 在《手足琴》中並非簡單的點綴,而是貫穿整個(ge) 作品的重心。蕎麥的成長曆程與(yu) 音樂(le) 息息相關(guan) :幼時聽過的那場交響樂(le) 演奏點燃了他對音樂(le) 的熱情,“國光牌”口琴讓他能夠真正吹奏出樂(le) 曲,而鷹頭琴和瓜奈裏小提琴則幫助他在世界小提琴家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口琴和鷹頭琴在蕎麥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小說題目的具體(ti) 所指。母親(qin) 將自己年輕時吹過的口琴送給蕎麥。但由於(yu) 年久失修,口琴上的幾個(ge) 音已經吹不出來,因此吹出的曲子常常走調。蕎麥對老口琴的不滿被大麥看在眼裏,擅長製作航模的他,在仔細研究口琴的構造和發聲原理後,利用手邊的工具為(wei) 口琴校音,讓塵封多年的口琴重新發出悅耳的聲音。鷹頭琴是大麥在半把小提琴的基礎上依照圖紙裝配而成的。“大麥做過很多航模,心細,眼明,手巧。比起做航模,製作小提琴的要求更高。那把殘破的德國小提琴,是大麥製作新小提琴的基礎。他用細砂皮一遍又一遍打磨小提琴的每一個(ge) 配件,小心翼翼地把它們(men) 一件一件組裝起來。閣樓上,彌漫著膠水的氣味。”在蕎麥眼中,這把小提琴“就像是一隻收起翅膀的雄鷹,正靜靜地停在樹上,停在屋頂上,隨時準備展翅飛翔。它也像是一架準備啟航的飛機,停在跑道上,它的靜默隻是暫時的,有一天,它會(hui) 發出轟鳴,會(hui) 飛向天空”。這把小提琴傾(qing) 注了大麥的心血,承載著兄弟倆(lia) 的夢想,成為(wei) 兩(liang) 人情感的象征。小說不僅(jin) 寫(xie) 手足琴,更借此表現手足情。
除手足之情,作品中的母子之情同樣令人動容。父親(qin) 去世後,母親(qin) 獨自撫養(yang) 兄弟倆(lia) ,日子盡管艱難,但母親(qin) 沒有抱怨,一人承擔工作和家務的重任。大麥也十分懂事孝順,會(hui) 主動幫母親(qin) 分擔家務,在她生日時為(wei) 她送上禮物,用相同的方式報答母親(qin) 的關(guan) 愛。
除了蕎麥一家,小說還描寫(xie) 了同樣住在福慶裏的小排骨一家人和絲(si) 琪一家人。絲(si) 琪對七妹床鋪的驚奇,小排骨對自家環境的自卑和蕎麥等人對絲(si) 琪家陳設的讚歎,都反映出幾個(ge) 孩子不同的生活境況。然而,音樂(le) 卻讓幾個(ge) 家境不同的孩子走到一起。絲(si) 琪發現了蕎麥的音樂(le) 天賦,推薦他進入校合唱隊。蕎麥在屋頂上聽到林教授拉小提琴,心生敬仰,用口琴吹出的曲調,獲得林教授的賞識,成為(wei) 他的弟子,並獲贈了教授珍藏的瓜奈裏小提琴。蕎麥的口琴聲為(wei) 小排骨和七妹帶去溫暖、幸福。盡管大麥覺得年糕鋪裏紛亂(luan) 嘈雜,但蕎麥認為(wei) 鋪子裏的聲音悅耳動聽,宛若音樂(le) 會(hui) 的合唱。音樂(le) 像一條無形的紐帶,維係著他們(men) 的情感。
音樂(le) 還具有淨化心靈和穿越時空的魔力。原本有些調皮的黃毛,在迷上口琴後變得謙遜有禮,與(yu) 之前判若兩(liang) 人。除此之外,作者還敘述了蕎麥在睡夢中與(yu) 揚科和帕格尼尼相遇。波蘭(lan) 作家顯克微支筆下的揚科對小提琴的癡迷,出生於(yu) 18世紀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作曲和演奏方麵的才華,深刻地感染了蕎麥。對音樂(le) 的熱愛,對小提琴的渴望讓蕎麥穿越時空,與(yu) 文學人物和曆史人物對話,產(chan) 生情感共鳴。
趙麗(li) 宏曾說當音樂(le) 家是自己最初的夢想。他用詩人的浪漫和樂(le) 者的深情,將蕎麥的成長之路和與(yu) 之相關(guan) 的珍貴情感娓娓道來。正如書(shu) 中林教授所言:“所有的音樂(le) 都是人情感的表達。”琴和情在小說中融為(wei) 一體(ti) 。人類深摯的情感,在音樂(le) 的境界中得到充分表達。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8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