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工業遺產分級分類保護:維係城市文脈 講好工業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清河的紡織、酒仙橋的電子、垡頭的化工……這些當年北京城裏的工業(ye) 地標,老百姓都耳熟能詳。如今,雖然時代變遷,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升級,但這座城市依然留存著大量的工業(ye) 遺產(chan) 。為(wei) 了對這些工業(ye) 遺產(chan) 進行保護,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留住幾代人的曆史記憶,維係北京“城市文脈”,講好北京工業(ye) 故事,具有重要意義(yi) 。
對工業(ye) 遺產(chan) 分級分類保護
北京共有9家單位被認定為(wei)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其中北京印鈔廠始建於(yu) 1908年,擁有百年曆史;北京衛星製造廠、北京琺琅廠、北京化學工業(ye) 研究院等8家單位均於(yu) 20世紀50年代成立,擁有超過60年的發展曆程。
在北京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過程中,如何創新發展路徑,更好地保護寶貴的工業(ye) 遺存?《辦法》提出,要對工業(ye) 遺產(chan) 實行分級、分類保護,鼓勵在符合相關(guan) 要求前提下,對工業(ye) 遺產(chan) 進行多元開發利用。“這是北京第一次明確工業(ye) 遺產(chan) 認定程序、保護管理、利用發展、監督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北京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辦法》涵蓋了六方麵、33條內(nei) 容,保護管理是重中之重。”
《辦法》中所稱的“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是指在北京工業(ye) 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曆史價(jia) 值、科技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經北京市經信局認定的工業(ye) 遺存,包括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產(chan) 儲(chu) 運設施,與(yu) 工業(ye) 相關(guan) 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築物和機器設備、生產(chan) 工具、辦公用具、產(chan) 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chan) 工藝、規章製度、企業(ye) 文化、工業(ye) 精神等。
北京擁有一批中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與(yu) 再利用的典型實例,在全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實踐方麵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例如,“798”變身大型藝術街區;首鋼園“從(cong) 火到冰”,成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奧運遺產(chan) ”雙遺產(chan) ;懷柔水泥廠轉為(wei) 科學城等。
確保風貌核心物項不被破壞
這些工業(ye) 遺產(chan) 去向何方?“對工業(ye) 遺產(chan) 實行分級、分類保護,保持遺產(chan) 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確保核心物項不被破壞。”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辦法》提出,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科研、科普、教育、捐贈、公益活動、設立基金等多種方式參與(yu) 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工作。”
在利用發展方麵,《辦法》規定,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的利用,應與(yu) 城市轉型發展相結合,注重生態保護、整體(ti) 保護、周邊保護,與(yu) 自然人文和諧共生。要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ye) 特色的工業(ye) 旅遊線路。鼓勵利用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資源,培育工業(ye) 設計、工藝美術、工業(ye) 創意等業(ye) 態以及開展工業(ye) 文化教育實踐等。
研究工業(ye) 遺產(chan) 10多年的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向東(dong) 說,首鋼等一批老廠逐步搬遷,留下了大量的工業(ye) 廠房、機器設備等工業(ye) 遺存,這些遺存具有重要的曆史價(jia) 值、技術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
記者了解到,北京將於(yu) 近日啟動全市首批工業(ye) 遺產(chan) 認定工作,今年將積極推進首鋼園申報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據悉,北京將對工業(ye) 遺產(chan) 實施動態管理,經認定的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有效期為(wei) 5年,每滿5年複核一次。
鼓勵建設工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
如今,北京許多老工業(ye) 基地華麗(li) 變身,如東(dong) 直門水廠變身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北京琺琅廠成為(wei) 工藝美術技藝“展台”,牡丹電視機廠升級成為(wei) 科創園區……
在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方麵,北京已經形成了“工業(ye) 遺產(chan) +科普教育”“工業(ye) 遺產(chan) +旅遊休閑”“工業(ye) 遺產(chan) +產(chan) 業(ye) 重塑”三種模式,這也為(wei) 未來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提供了寶貴經驗。
根據《辦法》,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的利用,應當符合遺產(chan) 保護與(yu) 利用規劃要求,充分聽取社會(hui) 公眾(zhong) 、專(zhuan) 家智庫的意見。北京將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和企業(ye) 依托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建設工業(ye) 博物館;支持利用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資源,開發具有生產(chan) 流程體(ti) 驗、曆史人文與(yu) 科普教育、特色產(chan) 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ye) 旅遊項目;鼓勵利用北京工業(ye) 遺產(chan) 資源,建設工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ye) 基地、影視基地、城市綜合體(ti) 、開放空間、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所等。
參與(yu) 起草《辦法》的北京市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分析,對曆史文化價(jia) 值較高的工業(ye) 遺產(chan) 進行原真性保護,結合原有特點改造為(wei) 博物館,能為(wei) 社會(hui)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更直觀了解工業(ye) 文化和工匠精神;利用老工業(ye) 區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工業(ye) 廠房高大的內(nei) 部空間和獨具特色的建築個(ge) 性發展文創等產(chan) 業(ye) ,可助推城市進一步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
《辦法》的發布實施,標誌著北京市對工業(ye) 遺產(chan) 的保護利用進入科學係統、規範有序的新階段。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3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