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方藥圃到千億產業——安徽亳州以中醫藥立市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1800多年前,神醫華佗在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辟下第一方藥圃。自此,這座城關(guan) 於(yu) 中醫藥傳(chuan) 承發展的故事就生生不息、從(cong) 未間斷。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裏五裏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至明清時期,亳州已成為(wei) 全國四大“藥都”之一,從(cong) 清代詩人劉開描繪的家家戶戶芍藥花開的盛景可見一斑。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時至今日,亳州中藥材種植麵積已破百萬(wan) 畝(mu) ,中醫藥產(chan) 業(ye) 規模超千億(yi) 元,形成了“百萬(wan) 藥農(nong) 、十萬(wan) 藥商、千家藥企”的強勁發展態勢。“過去的亳州因中醫藥而興(xing) ,今天的亳州以中醫藥立市。可以說,亳州發展史折射著中醫藥演進史。”亳州市委書(shu) 記杜延安這樣表示。
蛇皮袋背來個(ge) 中醫藥之都
20年來,亳州市滬譙藥業(ye) 有限公司始終與(yu) 亳州市中醫藥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產(chan) 值預計將達8億(yi) 元的滬譙藥業(ye) ,同亳州諸多藥企一樣,起始於(yu) 一隻蛇皮袋、一輛小板車。”滬譙藥業(ye) 總經理王其豐(feng) 向記者講述了公司的創業(ye) 故事。
20世紀90年代,亳州掀起中藥貿易熱潮,售藥大棚布滿城市街巷。更有一大批亳州人肩扛蛇皮袋,手推小板車,走街串巷,跑遍全國。
“一時間,滿世界都是亳州人在幹藥材生意。亳州人勤勞又厚道,迅速在全國藥材市場站穩了腳跟。”亳州市藥業(ye) 發展促進局局長王林介紹,貿易熱潮中,一批“黃芪大王”“白芍大王”“甘草大王”等相繼誕生。
在亳州市內(nei) ,藥材街一時風頭無兩(liang) 。一大批亳州人從(cong) 田間地頭收來中藥材,進行簡單加工後,到藥材街出售,也由此誕生了一批為(wei) 中藥材切片的“切藥人”。
靠貿易起家的亳州人,隨後將目光投向了生產(chan) ,2000多家中醫藥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2022年,亳州中醫藥產(chan) 業(ye) 規模達1664.1億(yi) 元。
滬譙藥業(ye) 也是亳州產(chan) 業(ye) 升級的參與(yu) 者。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自主研發了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係統。“隻需掃個(ge) 碼,就可以將藥材追溯到田間地頭。”王其豐(feng) 向記者演示。
與(yu) 此同時,滬譙藥業(ye) 智慧煎煮中心也已與(yu) 國內(nei) 數十家醫院達成合作,醫生隻需線上開方、審方,並一鍵傳(chuan) 至智慧煎煮中心,工作人員即可依方抓藥、煎藥,次日就能將藥送至患者手中。
當年華佗在亳州的一方藥圃,亳州人至今津津樂(le) 道。在他們(men) 看來,那是華佗給亳州留下的中醫藥文化和產(chan) 業(ye) 的原始基地。從(cong) 一方藥圃到如今的120多萬(wan) 畝(mu) 中藥材種植基地,從(cong) 一隻蛇皮袋闖天下到擁有每天客流量達6萬(wan) 人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從(cong) 擺攤經營到如今“千家藥企”,古老的中醫藥一次次在亳州煥發生機。
走進亳藥集團興(xing) 禾公司組培繁育中心無菌操作車間,記者看到生產(chan) 人員正小心翼翼地對半夏、亳菊等種苗進行接種。“中藥材在種植過程中,易受土壤、氣候等因素影響,且藥農(nong) 往往自繁自用,導致種苗的抗逆、抗病等能力不斷下降。”公司研發人員周雪娟說,通過組培技術可以實現種苗提純複壯與(yu) 脫毒快繁,恢複原有的優(you) 良品種特性,長出來的中藥材品質好、產(chan) 量大、效益高。
目前,該公司已建立30餘(yu) 種中藥材組培快繁技術體(ti) 係,每年可擴繁良種逾2億(yi) 株,為(wei) 古老的中醫藥插上了“指數級”發展的翅膀。
堅守中醫藥文化根脈
漫步在亳州街頭,無論是花戲樓還是華祖庵,無不訴說著這座城與(yu) 中醫藥悠久綿長的緣分。
今年1月,升級改造的華佗百草園景區重新開放,眾(zhong) 多市民紛紛前往打卡。進入景區大門,隻見“神醫廣場”中央矗立著頭頂方巾、腰係藥葫蘆的華佗石雕像。景區內(nei) 共設7座橋,每座橋的名字都與(yu) 中醫藥有關(guan) 。濟世橋代表華佗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半夏橋,指的是一味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功效的中藥半夏……每年9月9日,亳州還會(hui) 隆重舉(ju) 行華佗祭祀典禮。
傳(chuan) 承中醫藥文化,老字號功不可沒。在亳州北關(guan) 曆史街區,承慶堂、養(yang) 化堂、恒方堂等中醫藥老字號內(nei) 擠滿了前來體(ti) 驗的遊客。“我們(men) 的膏藥不需要加熱即可敷用,而且透氣性好、無殘留、吸收快,深受大家喜愛。”承慶堂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承慶堂在繼承傳(chuan) 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研發了一整套標準化膏劑製作技藝,大大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讓更多人用上了好膏藥。
當傳(chuan) 統中醫藥文化遇見人工智能(AI)會(hui) 擦出怎樣的火花?在亳州養(yang) 生會(hui) 客廳,除了雲(yun) 看病,在這裏還可以體(ti) 驗到“中醫虛擬現實(VR)五音療法+五禽戲”、免費煎藥、品嚐藥膳等。“我們(men) 定期邀請中醫專(zhuan) 家為(wei) 市民和遊客提供拔罐、刮痧、艾灸等項目,讓大家在體(ti) 驗中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亳州養(yang) 生會(hui) 客廳運營負責人鄭玉潔介紹。
截至目前,亳州已有市級及以上傳(chuan) 統醫藥類非遺項目25項,其中省級傳(chuan) 統醫藥類非遺項目3項。還有亳州芍藥傳(chuan) 說、華佗五禽戲、九製黃精古法炮製技藝等各類與(yu) 中醫藥文化相關(guan) 的非遺項目20餘(yu) 項。
“依托豐(feng) 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亳州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生態保護,加大中醫藥保護重點載體(ti) 和平台建設,已建成亳州博物館、華佗中醫藥博物館、亳州數字非遺館等,修繕保護了花戲樓、華祖庵、北關(guan) 曆史街區等與(yu) 中醫藥文化關(guan) 聯性強的文物古跡,讓人們(men) 更了解亳州中醫藥文化曆史,更理解亳州中醫藥文化內(nei) 涵。”亳州市文化旅遊體(ti) 育局局長張秀忠表示。
家住花戲樓附近的居民薑衛東(dong) ,對這種變化感受最為(wei) 直接。“花戲樓在全國名氣很大,但藏在老街巷中,交通不便,外地遊客很少。從(cong) 2017年開始,花戲樓每天都像趕廟會(hui) ,那個(ge) 人多的喲!”薑衛東(dong) 的家就在巷口,他開了一家小賣部。“以前花戲樓有說頭,也有看頭,就是沒有賺頭。現在每天一輛接一輛的大客車帶著外地遊客來亳州旅遊,體(ti) 驗中醫藥文化,現在俺這裏就是‘聚寶盆’呢!”薑衛東(dong) 高興(xing) 地說。
以傳(chuan) 承創新擦亮金字招牌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與(yu) 華佗百草園景區相鄰的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同樣遊人如織。該景區總占地麵積近15萬(wan) 畝(mu) ,集亳芍、牡丹、亳菊、板藍根、蒲公英等藥花種植、展覽、觀光休閑為(wei) 一體(ti) ,是全國最大的中醫藥花海景觀。
炫目的花海中,時常可以見到練習(xi) 五禽戲的人們(men) ,這不僅(jin) 是華佗給亳州留下的財富,也是今天亳州一張亮麗(li) 的名片。
中醫藥“火”起來的“流量密碼”何在?“所謂的‘流量密碼’,就是傳(chuan) 承創新。”王林說,除了人氣爆棚的旅遊景點,2022年成交2.12億(yi) 單的花草茶也是佐證之一。
回顧亳州花草茶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賣出亳州第一杯花草茶的亳州市花草茶行業(ye) 商會(hui) 會(hui) 長張西軍(jun) 感受頗深。
1995年,從(cong) “中醫給自己開的潤嗓藥方”中得到啟發的藥材棧老板張西軍(jun) ,在亳州創辦了全市第一家花草茶企業(ye) 。“產(chan) 品上市短短三個(ge) 月,不僅(jin) 收回了成本,還淨賺了十幾萬(wan) 元。”張西軍(jun) 至今清楚地記得那款名為(wei) 貢菊冰茶的花草茶配方。
此後,從(cong) 貢菊冰茶到百花草茶、八寶茶……其他藥商也紛紛跟進,迅速推出不同的花草茶產(chan) 品。借助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資源,亳州花草茶產(chan) 業(ye) 這個(ge) “萌芽”一破土,便快速成長。
目前,亳州全市共有花草茶企業(ye) 932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10萬(wan) 人,年產(chan) 值100多億(yi) 元。在亳州各大景區,清肺止咳茶、理氣健脾茶、健胃消食茶、健身去油茶、補氣清熱茶等養(yang) 生飲品成了遊客新寵,“輕養(yang) 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茯苓荷花酥、華佗十全湯、當歸羊肉、曹操魚頭……吃藥膳,也成了必須來亳州的理由之一。
為(wei) 了讓亳州藥膳“拿手菜”走向全國各地,近年來,亳州搶抓預製菜新風口,加快藥膳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年產(chan) 值已突破50億(yi) 元。
“這台全自動給袋式真空包裝機,是目前市麵上最先進的真空包裝機,一天可以包裝四萬(wan) 袋藥膳牛肉。”位於(yu) 亳州市譙城區十八裏工業(ye) 園區的譙郡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葛峰向記者介紹。從(cong) 2015年開始從(cong) 事藥膳預製菜生產(chan) 以來,該公司已開發出30多道藥膳預製菜,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皖北人對饅頭情有獨鍾,因此我們(men) 從(cong) 養(yang) 生饅頭做起,讓饅頭通過預製菜真空包裝送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亳食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睦麟介紹,該公司生產(chan) 的養(yang) 生饅頭造型美觀,而且加入了薏米、山藥等,廣受食客好評,2022年銷售額達3000萬(wan) 元。
為(wei) 推動藥膳預製菜標準化,亳州還製定發布了藥膳參杞牛肉、藥膳麻椒雞、藥膳芍花雞等3項團體(ti) 標準。與(yu) 此同時,亳州不斷加大藥膳烹飪技能培訓力度,為(wei) 群眾(zhong) 鋪平就業(ye) 創業(ye) 道路,目前已開展藥膳烹飪培訓班20多期,1000多人因此受益。
習(xi) 五禽、食藥膳、沐藥泉、飲屠蘇……不斷擦亮養(yang) 生金字招牌的亳州,正在打造康養(yang) 文旅新高地。在亳州,古老的中醫藥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數說
近年來,亳州市中藥材種植麵積穩定在120萬(wan) 畝(mu) ,中藥材種植業(ye) 產(chan) 值42.6億(yi) 元,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
亳州已有市級及以上傳(chuan) 統醫藥類非遺項目25項,其中省級傳(chuan) 統醫藥類非遺項目3項,另還有華佗五禽戲等與(yu) 中醫藥文化相關(guan) 的非遺項目20餘(yu) 項。
截至2023年9月,亳州市中醫床位達到4970張,中醫類執業(ye) (助理)醫師2348人,中藥師231人。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0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