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斤女孩自曝出行困境,發聲本身就是意義
作者:任冠青
最近,一條坐高鐵的視頻,讓“大碼”女孩付豚豚(化名)走到了大眾(zhong) 麵前。視頻中,身高170cm、體(ti) 重286斤的付豚豚需要靠硬擠才能坐到座位上。落座後的她,整個(ge) 人會(hui) 被卡住,小桌板也放不下來,雖然已經盡量靠近窗邊蜷起身子,但身體(ti) 還是會(hui) 超出座位打擾鄰座。付豚豚表示,自己曾因體(ti) 重焦慮而患上情緒性暴食症,不敢出門和麵對外界的聲音。今年,她決(jue) 定把平時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一遍,並記錄下來,其中就包括兩(liang) 三年沒有坐過的高鐵。
付豚豚的記錄,為(wei) 人們(men) 揭開了“大碼”人士那些鮮為(wei) 人知的出行困境。自在舒適地去逛遊樂(le) 園、坐地鐵、坐高鐵,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再稀鬆平常的事,卻可能給他們(men) 構成無盡的困擾。最直觀的當然是身體(ti) 上的——常規的座位要麽(me) 容納不下自己,即便勉強能坐下,也多半要經曆身體(ti) 全程收縮、動輒被周邊設施卡住的尷尬局促狀態。
而比生理不適更刺痛人心的,是身邊人隨時可能投來的戲謔調侃和指指點點。當每次元氣滿滿地出門,卻自動成為(wei) 他人冰冷凝視的對象,被“胖子就是懶惰、不自律”“好吃懶做的典型”等冷言冷語隨意取笑,很多人都會(hui) 像付豚豚此前一樣,逐漸選擇讓自己收縮、閉塞起來,減少出門的次數,盡量不到公共空間“添麻煩”。
於(yu) 是,在看到付豚豚“出行難”的視頻之前,許多人甚至沒有意識到“大碼”人士麵臨(lin) 的重重難題。其實,問題一直都沒有消失,它們(men) 隻是被隱藏起來,由“大碼”人士默默地自我消化了:坐不了高鐵,就盡量去坐汽車;一想到出門又要被異樣的眼神打量,興(xing) 致就減了大半;遊樂(le) 設施玩不了,那就索性不去了……一條條有形、無形的枷鎖,不僅(jin) 禁錮著他們(men) 物理意義(yi) 上的行動軌跡,使他們(men) 根本無法暢快自如地享受這個(ge) 世界的美好,更會(hui) 讓自卑、焦慮等情緒潛滋暗長,使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大大降低。
這也是付豚豚通過拍視頻勇敢發聲的意義(yi) 所在。她通過視角的轉化,讓更多人看到“大碼”人士生活的點點滴滴,設身處地地體(ti) 會(hui) 到那些一直被他們(men) 默默承受的尷尬和不便,繼而增進共情理解,推動社會(hui) 觀念和公共設施向更包容友好的方向轉變。
一直以來,肥胖汙名化的偏見都在社會(hui) 中揮之不去,一些人往往不顧現實情況,就輕率地給肥胖者貼上“懶惰”“無能”“缺乏自製力”等標簽。可事實上,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chuan) 、內(nei) 分泌失調、焦慮情緒導致的暴飲暴食等。看到別人的“大碼”體(ti) 型,不是用尊重、理解的態度善意相待,反倒居高臨(lin) 下地挖苦冒犯,既不禮貌,也缺乏科學依據。這種普遍存在的社會(hui) 偏見,才是最該被校正的。
從(cong) 現實的角度講,如何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和改變,切實解決(jue) “大碼”人士的出行困難,也是社會(hui) 未來必須麵對的問題。今年8月17日,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專(zhuan) 家團隊以1580萬(wan) 成年人的巨大調研樣本,繪製出“中國肥胖地圖”。按照我國超重和肥胖的BMI(身體(ti) 質量指數)分類標準,1580萬(wan) 成年受試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數量不容小覷,他們(men) 的現實出行需求也不容忽視。
當然,這個(ge) 過程無法一蹴而就。比如,對高鐵來說,考慮到大多數人的情況以及改造成本,重新對座位進行布局固然有現實困難。但是,通過適當的係統調整,為(wei) “大碼”群體(ti) 、殘障人士、孕婦等特殊人群優(you) 先安排離車廂門更近、空間更大的座位,依然可以被考慮。
前兩(liang) 天去商場,筆者意外看到了一場隨機舞蹈。十幾個(ge) 舞者中,我一眼就看見了一位閃耀著光芒的“大碼”女孩,她舒展著身體(ti) ,跟著快節奏的音樂(le) 律動,舉(ju) 手投足之間都充滿自信。我想,這就是一個(ge) 包容環境給予一個(ge) 人的底氣:每個(ge) 人都可以自在從(cong) 容地生活,不會(hui) 因“體(ti) 積”較大處處受限,也不必因單一的美學標準失去自信。(任冠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