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wan) 億(yi) 元,增長12.2%
農(nong) 村電商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
核心閱讀
完善基層物流基礎設施,創新農(nong) 貨銷售模式,開展電商技能培訓……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電商在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拓寬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渠道等方麵成效顯著。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wan) 億(yi) 元,增長12.2%。
積極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ye) 務,能夠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在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助農(nong) 增收。今年以來,我國農(nong) 村電商呈現增長勢頭,在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渠道等方麵成效顯著,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澎湃新動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wan) 億(yi) 元,增長12.2%。
補短板,建網絡
電商進農(nong) 村,農(nong) 貨賣全國
“嘟——”一輛客車停靠在四川省儀(yi) 隴縣鳳儀(yi) 鄉(xiang) 的電商營運服務中心門口,司機吳忠走進分揀中心,把自己負責配送的包裹一一裝入袋中。很快,青煙、石門、鏡屏3個(ge) 村的包裹被挨個(ge) 送到村民手中。“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後,平均每天要送三四十個(ge) 包裹。”吳忠說。
鳳儀(yi) 鄉(xiang) 的電商營運服務中心,占地約2000平方米,交通便捷。“整合鄉(xiang) 裏的7家快遞站點,農(nong) 村客運車配送到村到戶。”中心負責人王朝敏介紹,整合後快遞公司成本降低,寄件費用也降低了40%左右。
除了擔任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朝敏自己還有一個(ge) 家庭農(nong) 場。目前,農(nong) 場共帶動附近110戶村民參與(yu) ,今年以來幫助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數十萬(wan) 元,戶均增收三四千元。“足不出戶,‘土貨’出山進城,電商發展給大家帶來了紅利。”王朝敏說。
這是我國加快補齊農(nong) 村物流設施和服務短板的一個(ge) 縮影。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990個(ge) 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27.8萬(wan) 個(ge) 村級快遞服務站點,全國95%的建製村實現快遞服務覆蓋。瞄準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上行的難點痛點,2020年以來,組織實施“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截至目前,累計支持建設7.5萬(wan) 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庫容1800萬(wan) 噸以上。支持350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nong) 村延伸。
在雲(yun) 南省永仁縣,小包裹推動大發展。總投資1657萬(wan) 元,永仁縣積極構建“縣級電商中心+鄉(xiang) 鎮電商服務站+農(nong) 戶”產(chan) 銷一體(ti) 農(nong) 村電商流通模式。“水果成熟後不再擔心銷售難,好果子賣上了好價(jia) 錢。”永興(xing) 傣族鄉(xiang) 灰壩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尹世寶說。
隨著物流基礎不斷夯實,農(nong) 村電商蓬勃發展。據介紹,商務部會(hui) 同財政部等部門共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累計支持1489個(ge) 縣建設完善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截至2022年底,建設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800個(ge) ,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5.9萬(wan) 個(ge) ,農(nong) 村網商達1750.3萬(wan) 家,同比增長8.5%。
新零售,新農(nong) 業(ye)
探索新業(ye) 態,提升價(jia) 值鏈
果熟飄香,安徽省碭山縣葛集鎮竇集村的果園裏,來自江蘇豐(feng) 縣的水果商李猛正穿梭在梨樹間,忙著挑選品質上乘的酥梨。
“從(cong) 5月開始,就跟鄉(xiang) 親(qin) 們(men) 陸續簽訂油桃、黃桃、酥梨等碭山水果的統一收購合同,采摘後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兩(liang) 三天就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李猛說。據介紹,2022年,碭山縣酥梨產(chan) 量達91萬(wan) 噸,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110.35億(yi) 元。李猛在電商平台上注冊(ce) 網店,碭山酥梨、油桃成了“網紅”,年銷10萬(wan) 單。
電商平台主動到農(nong) 產(chan) 品源頭建基地、訂合約,通過產(chan) 地直采等模式賦能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已成為(wei) 推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動能。
在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北寨村,獼猴桃枝蔓鬱鬱蔥蔥,一顆顆果實掛滿枝頭。經過分揀、裝箱、發貨,當地果農(nong) 劉金牛種植的獼猴桃,從(cong) 產(chan) 地直發到消費者手中,最快一天內(nei) 就能到達。
“果子生產(chan) 也依靠新技術。”西安恒遠祥獼猴桃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恒說,過去用肉眼挑選大小、進行質檢,現在有了選果機,能根據不同的果形自動分類,還能挑選出有蟲洞的果子,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不是簡單把農(nong) 產(chan) 品搬到網上,關(guan) 鍵是要推動產(chan) 業(ye) 鏈升級。通過訂單式農(nong) 業(ye) 、基地直采,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鍛造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新型供應鏈,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推動新農(nong) 業(ye) 與(yu) 新零售結合,凸顯出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
據介紹,農(nong) 貨銷售模式不斷創新迭代,直播帶貨模式已成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重要抓手。許多農(nong) 民通過微信或直播銷售自家農(nong) 產(chan) 品,一大批農(nong) 產(chan) 品“網紅”湧現,農(nong) 產(chan) 品購買(mai) 轉化率提升明顯。除此之外,“電商+旅遊+采摘”新模式也正在帶動農(nong) 戶增收致富。多地結合自身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特點和地域特色,探索農(nong) 耕體(ti) 驗、休閑度假、研學旅行等農(nong) 旅融合新業(ye) 態,有效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值鏈。
學技能,促創業(ye)
培育新農(nong) 人,助力新產(chan) 業(ye)
“培訓5天專(zhuan) 門學直播和拍短視頻,學到不少新知識。”前不久,河南鄭州鄭東(dong) 新區楊橋辦事處電子商務培訓班開班,村民魯小平第一時間報了名。課堂上,培訓老師采取理論與(yu) 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手把手教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通過手機直播帶貨。培訓結束後,還組織學員統一進行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
提升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助推產(chan) 業(ye) 更好發展。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持續推進農(nong) 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組織各地舉(ju) 辦農(nong) 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結合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營銷等主題,助力農(nong) 民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技能。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培訓群眾(zhong) 超過2億(yi) 人次。
加強電商人才培育。2018年至2022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連續5年開展農(nong) 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子商務專(zhuan) 題培訓班,共培訓電商骨幹人才2500餘(yu) 人,助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子商務發展;麵向家庭農(nong) 場經營者、農(nong) 民合作社帶頭人、院校畢業(ye) 生等返鄉(xiang) 入鄉(xiang) 群體(ti) ,組織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2022年,開展數字化應用、電商直播等技能培訓,涉及20萬(wan) 人次。
政策給力,農(nong) 村電商已成為(wei) 農(nong) 村創業(ye) 的大舞台。山東(dong) 省濱州市沾化區,一大批新農(nong) 人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外銷,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發展注入活力。泊頭鎮陳家村的新農(nong) 人陳朋朋也是電商創業(ye) 者中的一員。借助家鄉(xiang) 沾化冬棗的“金字招牌”,陳朋朋注冊(ce) 電商公司。“2022年,我們(men) 電商賣的農(nong) 產(chan) 品有冬棗、玉米、花生、甜橙等30多個(ge) 品種,走貨30萬(wan) 單,銷售額達1000萬(wan) 元。今年預計走貨比去年增長50%,貨值也將增長50%。”陳朋朋說。
據介紹,近年來,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相關(guan) 部委的積極推動下,農(nong) 村創業(ye) 蓬勃發展。從(cong) 2012年到2022年底,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累計達到1220萬(wan) 人。其中,具有大專(zhuan) 以上學曆的人超過15%,且大部分從(cong) 事農(nong) 村電商、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推動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帶動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有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記者常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