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合力推動供需持續恢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受國務院委托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作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指出,金融係統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切實加強金融監管,著力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今年前三季度的宏觀數據表明,經濟向上向好的恢複態勢在整體(ti) 上確立形態、在趨勢上提速增效。下一階段應把握內(nei) 需走強、外需平穩、預期改善、價(jia) 格回升的良好形勢,繼續圍繞穩增長、穩就業(ye) 、防風險等重點任務,加快已出台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
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就業(ye) 等政策應協調有力、協同共進,推動供需兩(liang) 端持續恢複,凝聚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的發展合力,不斷推動經濟運行好轉、內(nei) 生動力增強、社會(hui) 預期提升。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麵,應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在支出、減稅降費、專(zhuan) 項債(zhai) 券等諸多方麵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優(you) 化支出結構,努力確保將用於(yu) 項目建設的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可以通過特殊再融資債(zhai) 券、展期降息、強化定期監審評估等方式推動一攬子化債(zhai) 方案落地,結合圍繞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科技創新、創業(ye) 就業(ye) 等重點群體(ti) 落實好各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和一攬子稅費支持政策,以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統籌好保障民生、擴大政府投資、支持經營主體(ti) 紓困、防範化解風險等各項工作,使財政政策在推動經濟恢複向好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在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麵,貨幣數量和社會(hui) 融資總量還有適度寬鬆、合理增長的空間,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和個(ge) 人消費信貸成本還有穩中趨降的空間,結構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開發工具還有加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空間。預計貨幣政策將延續穩健態勢,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加靈活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優(you) 化調整信貸投向和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要發揮已投放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作用,為(wei) 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加力提效、廣義(yi) 財政適度擴張、準財政工具接續發力、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和使用等提供更有針對性、穩定性的支持。
在助力實體(ti) 經濟方麵,應以提升經營主體(ti) 預期為(wei) 抓手,鼓勵相關(guan) 主體(ti) 抓住時間窗口增加投資和長期投入,提高生產(chan) 研發效率,提升產(chan) 品服務質量和競爭(zheng) 力,拓展海內(nei) 外市場,促進資本和資金更精準、暢達地為(wei) 實體(ti) 經濟保駕護航,以量的合理增長支撐實體(ti) 經濟企穩向好,以質的平衡優(you) 化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以效的改善提升推動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要穩步提升民營企業(ye) 信貸增速和貸款占比,增強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服務水平,以直接、公平、普惠的方式,為(wei) 企業(ye) 降低成本端壓力和現金流壓力,促進企業(ye) 在其他必要的方麵增加投入、拓展投資、加強動能。落實好普惠金融、對小微企業(ye) 不良貸款容忍度等差異化政策,配套做好風險判斷、信貸管理、征信記錄、盡職免責、產(chan) 品創新、續貸辦理等方麵工作。在考核金融機構經營績效時,鼓勵對民營企業(ye) 實行支持性信貸政策、差異化信貸政策。
在防範化解房地產(chan) 等行業(ye) 風險方麵,應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房地產(chan) 融資平穩,穩妥化解大型房地產(chan) 企業(ye) 債(zhai) 券違約風險。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落實改善優(you) 質房企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計劃,帶動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現金流、投資活動和並購重組等回到正常發展軌道,平穩有序加快房地產(chan) 企業(ye) 風險市場化出清。針對房地產(chan) 行業(ye) 特色,應在規範完善的基礎上注重監管差異性,降低製度成本和融資交易成本。促進涉房企業(ye) 投融資進一步正常化,穩定房地產(chan) 行業(ye) 對宏觀經濟大盤的支撐。長期來看,應積極探索基於(yu) 不動產(chan) 的公募REITs等工具,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提高金融係統風險分散能力。
(龐 溟 作者係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