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巴南:打造有溫度的德育課堂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123456,不生氣不生氣。”麵對弟弟的吵鬧,重慶巴南李家沱幼兒(er) 園的小朋友肖錦煊沒有像往常一樣生氣,而是不急不慢地跟弟弟講道理。
“他真的學會(hui) 控製自己的情緒了。”肖錦煊的媽媽觀察到這一幕,感覺特別欣慰。以前遇到這種情況,肖錦煊都會(hui) 和弟弟吵起來,有時甚至打得不可開交。上了一段時間幼兒(er) 園後,肖錦煊的言談舉(ju) 止就慢慢發生了變化,更願意跟別的小朋友溝通合作了,和弟弟的關(guan) 係也越來越融洽。
“小朋友,你主動撿拾垃圾的行為(wei) 值得表揚!”新學期開學不久,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的保安彭瑜看到一名小學生在撿拾路上的垃圾,就拍了張照片上傳(chuan) 到學校的學生評價(jia) 係統。學校很快將這張照片展示出來,這名愛護環境的小學生也受到了學校表揚。
這些小場景小故事,正是重慶市巴南區推行養(yang) 成教育的效果。“養(yang) 成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巴南區將養(yang) 成教育列入‘鑄魂’工程,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巴南區委教育工委書(shu) 記、區教委主任唐澤奎說。近年來,巴南區結合幼兒(er) 園、中小學和職業(ye) 學校等不同階段的特點推進區域一體(ti) 化養(yang) 成教育,從(cong) 培養(yang) 道德、文明、審美、安全等八個(ge) 方麵的良好習(xi) 慣入手,通過“一校一品”將養(yang) 成教育落細落實。
“桌對齊、收書(shu) 籍、撿垃圾、推推椅”“有序排隊、按需取餐、安靜用餐、餐餐光盤”……朗朗上口的“下課禮”“就餐禮”,每天都在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校傳(chuan) 唱,生動活潑的兒(er) 歌形式,簡單好記,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wei) 。2020年,巴南區出台《巴南區新時代中小學幼兒(er) 園養(yang) 成教育行動計劃》,確立了“養(yang) 心性、懂禮節、正德行、育正氣”的養(yang) 成教育理念,並製定了幼兒(er) “養(yang) 性”、小學“養(yang) 正”、初中“養(yang) 心”、高中“養(yang) 誌”,不同階段養(yang) 成教育的提升路徑。
“形象、生動和明確的表達更容易讓孩子聽得懂、做得到。”魚洞第二小學校校長劉玉霞說,為(wei) 做實做細養(yang) 成教育,學校的勞動課有類似“一斤草換一包糖”的創意獎勵環節,全校每個(ge) 孩子都參與(yu) 的“勞動習(xi) 慣大挑戰”活動,會(hui) 比賽係鞋帶、擇豆莢、更換垃圾袋。“事情很小,但孩子們(men) 成就感很強。”
養(yang) 成教育的效果怎麽(me) 評價(jia) ?巴南區組建8個(ge) 專(zhuan) 項項目工作小組,收集了近12000份調查表,聚焦學生八大習(xi) 慣,通過梳理1300多個(ge) 學生習(xi) 慣養(yang) 成的觀察要點製訂《養(yang) 成教育實施細則》,形成了學生習(xi) 慣表現觀察的要點體(ti) 係,方便基層學校操作執行。據唐澤奎介紹,圍繞養(yang) 成教育主題,巴南區近年來已立項市級課題5個(ge) 、區級課題88個(ge) ,各幼兒(er) 園、中小學以微研課題為(wei) 發力點開展針對性研究,已經形成了“三字經”“拍手歌”“守則操”等102個(ge) 研究成果。
“我們(men) 希望通過養(yang) 成教育,將孩子們(men) 培養(yang) 成自己舒心、父母寬心、社會(hui) 放心的有用之才。”唐澤奎說,巴南區將養(yang) 成教育實施經費納入學校年度預算,並逐年增加投入比例,區教委還聯合多個(ge) 職能部門和社會(hui) 力量,通過全域推進與(yu) 典型培育相結合,培育了多所養(yang) 成教育特色學校。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2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