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共建創新之路 促進合作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6 09:46: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cong) 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feng) 碩成果。

  為(wei) 進一步推進創新絲(si) 綢之路建設走深走實,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重慶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共同主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wei) 支持單位的“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hui) ,於(yu) 11月6日至7日在重慶舉(ju) 辦。

  共建科技創新合作網絡

  多用途輕型運動飛機、花園式汙水處理工藝和設備……來自匈牙利的創新項目在重慶現場路演,中國—匈牙利技術轉移中心(重慶)為(wei) 兩(liang) 國企業(ye) 及相關(guan) 機構開展科技人才、創新技術、產(chan) 業(ye) 資本交流對接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提供專(zhuan) 業(ye) 化配套服務。

  近年來,重慶積極拓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空間。重慶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ye) 與(yu) 60餘(yu) 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創新主體(ti) 開展了科技交流合作,重慶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結成國際友好城市29個(ge) 、友好交流城市84個(ge) 。

  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合作網絡,重慶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ye) 與(yu) 境外多家科研機構以多種形式開展交流互動,科技人才交流累計超過1萬(wan) 人次。重慶工商大學、遠達環保公司等承辦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11期,招收40餘(yu) 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學員超300名。

  在此基礎上,重慶持續深化科技項目合作,深入推進國際聯合研發。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圍繞智能科技、生命健康、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與(yu) 國外科研機構實施科技合作項目80餘(yu) 項,累計投入超5億(yi) 元。打造對外科技創新合作平台體(ti) 係,重慶已布局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其他國際科技合作平台約40個(ge) 。此外,還引進比利時魯汶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及泰國皇家理工大學等來渝聯合共建研發機構。

  打造科技創新開放高地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國際科創合作網絡越織越密,源於(yu) 重慶科技創新開放新高地的加快打造。

  引進落地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長安民生物流智慧物流研究院等37個(ge) 科創平台,孵化科技企業(ye) 80餘(yu) 家,建成新型研發機構28個(ge) ,集聚院士32名,建成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330個(ge) 、其中有21個(ge) 國家級平台……掛牌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對區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逐步凸顯。

  新高地呼喚新擔當。西部(重慶)科學城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開放邁上更高台階,從(cong) 夯實基礎提速建設重大科創平台、強化協同促進科學城與(yu) 大學城融合、成果轉化賦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優(you) 化生態營造一流創新環境等方麵發力,持續提升科學城影響力和知名度。

  在長江北岸的明月湖畔,兩(liang) 江協同創新區也在加快建設。“我們(men) 堅持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領,園區內(nei) 已孵化培育企業(ye) 454家,其中科技型企業(ye) 151家,組建了院士團隊25個(ge) ,搭建了140餘(yu) 個(ge) 研發平台,還引入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數十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借助這些平台載體(ti) ,累計引育各類創新創業(ye) 人才超過3000人,已獲批5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聊起園區發展,重慶兩(liang) 江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兩(liang) 江協同創新區公司董事長王飛說,“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在這裏互相促進、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要素在這裏充分集聚,兩(liang) 江協同創新區正建設成為(wei) 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科研力量聚集,創新引擎澎湃。一座科技創新開放新高地正在巴山渝水間加快形成。

  連接國際科技創新資源

  物聯計算平台、岩土與(yu) 地質智能巡查技術裝備、工業(ye) 雙碳大數據平台、智能導航機器人……今年9月,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舉(ju) 辦,重慶市科技局會(hui) 同西部(重慶)科學城、兩(liang) 江新區,組織近年引進建設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慶高新區飛馬創新研究院、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重慶研究院、中科計算技術西部研究院、重慶同濟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等多家研發機構參展,發布多項先進科技產(chan) 品,涵蓋智能裝備、信息技術、工業(ye) 大數據等領域,吸引眾(zhong) 多海內(nei) 外參展商的目光。

  不拒眾(zhong) 流,方為(wei) 江海。近年來,通過舉(ju) 辦中國國際智能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等大型國際會(hui) 議,搭建交流合作窗口,重慶正在連接國際科技創新資源、會(hui) 聚國際科技創新人才,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創新活力。

  不久前,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物聯計算平台、“智城鏈”產(chan) 業(ye) 鏈智能分析平台等5項原創科技成果,展現了研究院在數字技術方麵的研究成果與(yu) 落地情況。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數字產(chan) 業(ye) 和智能製造三大領域,幫助汽車廠商深度了解市場、精確設計產(chan) 品、精準定位客戶,服務廠商“造好車、賣好車”。

  重慶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guan) 合作方發出邀請,讓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科技、文化資源在這裏交融,亮出科技創新開放共享新名片,共建創新之路,促進合作發展。

  本報記者 薑 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