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朱誌榮(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
在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中,審美意象思想是基礎,也是靈魂。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發展曆程是審美意象思想與(yu) 時俱進、不斷豐(feng) 富和深化的曆程。審美意象是審美活動的成果,又是紛繁複雜的審美形態的具體(ti) 呈現。作為(wei) 審美活動的產(chan) 物,審美意象體(ti) 現著主體(ti) 的創造精神。從(cong) 先秦到清代,審美意象思想一直綿延不絕,逐漸係統化,從(cong) 中體(ti) 現了中國古代尚象思維的傳(chuan) 統,包含著主體(ti) 對審美活動中的心與(yu) 物關(guan) 係的認知。從(cong) 上古時代原初的“製器尚象”的取象方式到“感物動情”的心象生成,都表明審美意象思想是中國美學的研究中心,中國美學是一種意象本體(ti) 美學。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們(men) 需要深刻反思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以便使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和係統。
第一,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研究,需要立足文獻本身,包括曆代早期經典闡釋中審美意象思想的內(nei) 容,重視運用中國古代的訓詁和經學闡釋等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它們(men) 加以闡釋。諸如對《周易》“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的闡釋,以及對言、象、意關(guan) 係的遞相闡述等都是審美意象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jin) 涉及意象範疇本身,還包括相互聯係的意象家族的相關(guan) 範疇,如氣象、興(xing) 象、象外之象和意境等範疇。我們(men) 需要在對原始文獻進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礎上,從(cong) 中凝練出審美意象思想的獨特性,突出審美意象思想在中國美學思想體(ti) 係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義(yi) 。進而辯證地處理古代意象範疇文獻的原始含義(yi) 與(yu) 美學學科要求之間的關(guan) 係,體(ti) 現“我注六經”與(yu) “六經注我”的統一,並在審美意象思想的具體(ti) 闡釋和拓展上適應當代美學學科的建設需要,適應當代審美實踐包括藝術批評實踐的需要。
第二,我們(men) 研究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需要追源溯流,厘清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發展脈絡,弄清楚它們(men) 在曆代的繼承與(yu) 發展。從(cong) 先秦時期審美意象思想的萌芽,到魏晉時期意象範疇的提出,再到唐宋時期意象內(nei) 涵的豐(feng) 富,以及明清時期意象範疇的廣泛運用,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有一個(ge) 發展成熟的曆史過程。象在中國古代是一個(ge) 具有形上特征的範疇,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意象範疇,則是中國美學的核心範疇,體(ti) 現了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特征。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在曆代的發展中,是隨著思想的深化和各門類藝術實踐的豐(feng) 富,而與(yu) 時俱進、不斷深入的。研究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必須把它們(men) 放到曆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由此準確把握它們(men) 的精準含義(yi) 及生成的曆史背景,真正理解審美意象思想在曆代藝術批評史中的運用及其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第三,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研究,需要在繼承傳(chuan) 統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研究方法。中國古代豐(feng) 富的美學思想資源,需要通過現代自主知識體(ti) 係的建構,成為(wei) 當下美學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我們(men) 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加以整合。一方麵,我們(men) 需要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的獨特內(nei) 涵,把它們(men) 推向世界,切實保障它作為(wei) 人類寶貴遺產(chan) 在世界美學中發揮作用,並得以發揚光大。另一方麵,為(wei) 了適應學科建設,應推動審美意象思想走向世界,與(yu) 西方美學對話、交流、互補,重視對西方美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鑒,包括理論形態、論證方式等,從(cong) 美學學科的角度對審美意象思想進行整理和闡發,並且重視中西美學相關(guan) 內(nei) 容的比較研究。在藝術的曆史長河中,古今中外的各類藝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審美實踐的心得雖然中西方有同有異,但是作為(wei) 審美規律總結的思想,卻有著相同和相通之處,這也是我們(men) 過去百年來借鑒西方古今美學和藝術理論的基礎。但是,我們(men) 也需要避免以西釋中、求同棄異的比附研究,真正彰顯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中的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含蘊無窮、超越時空等方麵的獨特價(jia) 值。
第四,我們(men) 對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不僅(jin) 需要進行形上的理論概括,還需要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審美意象,揭示出其中的審美心理活動的規律。因此,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主體(ti) 在意象創構活動中的心理特征進行量化研究,自下而上地研究意象的身心特征,從(cong) 實證的角度論證意象創構這一審美現象,為(wei) 審美意象創構的心理特征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可以作為(wei) 傳(chuan) 統方法的有效補充。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豐(feng) 富內(nei) 容,需要借助現代神經科學加以驗證,進行科學的說明、修正和深化。在意象問題的研究上,神經美學研究把中國古代意象與(yu) 現代科技結合起來,以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為(wei) 線索,建立實驗模型,科學地把握意象創構過程中鏡像神經元係統的活動方式與(yu) 特點,尤其是意象創構過程中主體(ti) 的生理機製和心理機製,從(cong) 神經生物學等角度研究審美意象思想的共同生理和心理基礎,為(wei) 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和研究數據,與(yu) 自上而下的學理論證互補,實現文理學科研究的交叉融合。
第五,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研究,需要進一步推進審美意象思想在當代的創新發展,突顯它的當代價(jia) 值和意義(yi) 。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不隻具有曆史價(jia) 值,不隻是一塊作為(wei) 曆史遺產(chan) 的化石,更是當代美學理論建構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依托於(yu) 中國古代哲學和藝術思想的潛在係統,雖然不像西方學術那樣更富於(yu) 邏輯,但它具有獨特的豐(feng) 富性與(yu) 係統性。因此,我們(men) 闡發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其目的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從(cong) 學理上闡明意象在美學意義(yi) 上的含義(yi) ,更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jia) 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第六,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需要麵向當下的審美實踐,需要藝術實踐的印證。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從(cong) 傳(chuan) 統走向現代,既離不開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也離不開文學藝術中創作、欣賞與(yu) 批評實踐的土壤。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是中國古人在長期的詩詞、書(shu) 畫等賞析、評論中廣泛運用的,是在賞析評論中得以檢驗、豐(feng) 富和深化的。許多意象方麵的思想都是學者們(men) 根據自己切身的創作體(ti) 驗概括、總結出來的,有著實踐的基礎。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在創作實踐和批評實踐中不斷被印證和拓展,增強了它的現實適應能力。其中既有中國古人審視審美現象的共識,也有中國古人個(ge) 人的獨特視角和獨特領悟。因此,作為(wei) 具體(ti) 審美現象和審美規律的總結,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對古今中外的審美實踐也有著適用和可借鑒之處,在今後的美學理論建構和藝術批評實踐中同樣具有價(jia) 值。這就需要我們(men) 麵向當代的審美實際、藝術實踐和美學理論建構,對審美意象思想進行當代闡釋,使它符合當代美學學科建設的需要,符合藝術評論的需要,並啟迪當代的藝術實踐和審美實踐。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6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