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前的線上作弊,該如何治理
作者:秦川
“XX企業(ye) 明天筆試,抓緊上車”“我們(men) 有專(zhuan) 業(ye) 做題團隊,筆試包過”……據中新網近日報道,隨著企業(ye) 秋季招聘陸續開啟,各個(ge) 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開始出現大量代考中介。他們(men) 用“助攻”“上車”等各種各樣的“行業(ye) 黑話”掩飾著自己,等待“懂行人”來下單。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在招聘筆試階段采用線上形式,攝像頭前的作弊暗流洶湧。如果放任不管,那麽(me) 對企業(ye) 來說,無法招聘到真人才會(hui) 阻礙自身發展;對於(yu) 作弊者來說,即便靠坑蒙拐騙拿到了offer,也未必能勝任後麵的工作。職場第一步都敢亂(luan) 來,還如何走好人生路?此外,這種不良行為(wei) 也會(hui) 敗壞社會(hui) 風氣。
線上招聘,無論代考還是助考,都於(yu) 法不容、於(yu) 規不合。令人悲哀的是,兩(liang) 年前,有媒體(ti) 就報道過此事,“線上助考產(chan) 業(ye) 鏈:300元包過,可共享屏幕答題”。奈何兩(liang) 年過去了,這股歪風沒有被刹住,反倒愈演愈烈、更加猖獗,值得追問。
治理線上助考,無論招聘企業(ye) 還是相關(guan) 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對症下藥。如果企業(ye)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抑或對這種亂(luan) 象缺乏應有的抵製,如果相關(guan) 部門視而不見,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那麽(me) ,線上助考亂(luan) 象就會(hui) 更加瘋狂,由暗流洶湧變為(wei) 公開的秘密。
對線上助考亂(luan) 象,如何治?一是懲。企業(ye) 組織的招聘考試,盡管不屬於(yu) 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但“兩(liang) 高”曾發布司法解釋指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以外的其他考試中,組織作弊,為(wei) 他人組織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符合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非法生產(chan) 、銷售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擾亂(luan) 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構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換言之,企業(ye) 招考,應聘者也不能作弊,相關(guan) 人員也不能組織作弊。
目前看,線上助考、代考已經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和智能化,且越來越公開化。為(wei) 此,必須依法治理,不斷提高其違法犯罪成本,有力震懾不法分子。考試作弊,一經發現除了剝奪應聘資格,還應讓其承擔法律責任,該承擔刑責的也不能手軟。至於(yu) 對組織作弊,為(wei) 他人組織作弊提供幫助的,該懲戒也要懲戒。
另一個(ge) 是防。應該說,線上筆試確實為(wei) 不法分子作弊“預留”了空間,而組織作弊的團夥(huo) 技術手段也越加多元,常常得逞。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防範措施到位,技術手段升級,是能夠防得住作弊現象的。據報道,高校在線上考試中都有相關(guan) 規程,要求設置前後兩(liang) 個(ge) 攝像頭、正麵麵對鏡頭不能離開,並且要求錄製備查等等,企業(ye) 可以參考,監督考試作弊行為(wei) 。
為(wei) 了提升企業(ye) 反作弊的技術水平,相關(guan) 職能部門也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可以動員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進來,通過構築嚴(yan) 密防線,使組織作弊者和意圖作弊的考生作不了弊、造不了假。線上作弊,根源在線下,線上助考,根源也在線下。盯緊線下,逐一瓦解黑色利益鏈上的各個(ge) 環節,讓作弊者無法得逞。
無論是企業(ye) 招聘考試,還是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既然是考試就要嚴(yan) 肅,就要守規守法。否則,必然破壞考試公平,損害社會(hui) 正義(yi) ,給那些守法守紀的應考者帶來損失。全社會(hui) 都要重視線上助考亂(luan) 象,想辦法及時、有效清除,以更好維護公平正義(yi) 。(秦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