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青島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緊跟市場需求 做強注塑模具競爭力

發布時間:2023-11-07 09:57:00來源: 經濟日報

  記者日前在青島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泰科”)的生產(chan) 車間裏看到,上百台大型設備正在運轉,工人在數控加工設備、裝配設備前緊張有序地工作著。在測試車間,汽車儀(yi) 表板、保險杠、副儀(yi) 表板等模具完成測試,等待運往全國各地。

  海泰科位於(yu) 青島市城陽工業(ye) 園區,是一家從(cong) 事高端汽車內(nei) 外飾注塑模具研發、設計、生產(chan) 及項目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我們(men) 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創新能力,穩步拓展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保持了優(you) 勢。”海泰科董事長孫文強說。

  深耕細分領域

  模具被稱為(wei) “工業(ye) 之母”,廣泛應用於(yu) 各種高精度和高複雜程度的工業(ye) 品製造,大到飛機、汽車,小到手機、手表的生產(chan) 都離不開它。

  海泰科深耕注塑模具領域,時刻關(guan) 注行業(ye) 創新動態,持續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檔次,擴大品牌影響力。

  “創新研發要時刻站在市場最前沿,並緊密結合客戶需求。在‘雙碳’背景下,社會(hui) 對汽車輕量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輕量化零部件模具是未來模具發展方向的重點之一,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行業(ye) 前景。”孫文強說。

  據《輕量化發展白皮書(shu) (2022)》顯示,傳(chuan) 統燃油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0千克,每百公裏油耗可降低0.3升至0.6升,二氧化碳排放每千米可減少6克至14克,有助於(yu) 傳(chuan) 統燃油車節能降耗。電動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續航裏程將提升5%至6%。

  孫文強告訴記者:“企業(ye) 要想走得更遠,必須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海泰科根據行業(ye) 發展趨勢、瞄準未來需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近三年研發投入超過5000萬(wan) 元,現有研發人員120多人,已經獲取70餘(yu) 項專(zhuan) 利。

  得益於(yu) 較強的研發實力,海泰科成功開發了微孔發泡模具技術、薄壁化注塑模具技術、複合材料注塑成型技術、模內(nei) 裝配模具技術、低壓注塑模具技術等,並研製出汽車輕量化複雜結構件注塑模具。

  “以開模發泡注塑成型技術為(wei) 例,傳(chuan) 統發泡技術製品泡孔易破裂,導致產(chan) 品表麵坑窪不平,外觀質量較差,難以運用到汽車外觀產(chan) 品上。”海泰科研發部技術總監王洪波介紹,公司在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chan) 品的過程中,使用廢舊模具做試驗,利用抽真空、氣體(ti) 反壓等技術,通過多次試製、調整、優(you) 化試驗,終於(yu) 突破技術難題。海泰科研發的開模發泡注塑成型技術製品重量降低20%以上,且變形小、精度高、消耗低,已在實際場景中應用。

  隨著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海泰科榮獲中國大型精密注塑模具重點骨幹企業(ye) 、山東(dong) 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等稱號,成為(wei) 20餘(yu) 家知名汽車品牌的模具供應商。

  堅持協同創新

  近年來,以汽車為(wei) 代表的產(chan) 業(ye) 在新產(chan) 品開發、設計和製造過程中,越來越關(guan) 注高質量、低成本、短周期,要求模具行業(ye) 朝著大型、精密、複雜以及更加經濟快速的方向發展。

  汽車產(chan) 業(ye) 的需求在推動模具行業(ye) 發展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全新挑戰。“2021年,國內(nei) 一家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在與(yu) 我們(men) 合作時,希望我們(men) 使用碳纖維板作為(wei) 基板,加以複合注塑常用塑料作為(wei) 增強結構和安裝結構,用於(yu) 新能源汽車內(nei) 飾零件。”海泰科研發部模具專(zhuan) 家劉媛說,這種輕量化產(chan) 品不僅(jin) 外觀好看、強度高,安全性能也比較高。

  劉媛介紹,針對這些需求,海泰科研究出兩(liang) 種製備方法:一步法是將碳纖維板加熱後作為(wei) 基板放入注塑模具,在碳纖維板熱壓成型的同時,注塑常用塑料形成產(chan) 品;二步法是先完成碳纖維板熱壓成型,再將成型後的碳纖維板放入注塑模具,注塑常用塑料形成產(chan) 品。

  “我們(men) 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技術,算是比較大的挑戰。”劉媛坦言,相對來說,一步法步驟簡單、成本較低,但我們(men) 首先采用二步法試驗,了解碳纖維基材的軟硬度,產(chan) 品在什麽(me) 溫度下能夠成型,以及成型狀態等,然後再嚐試一步法。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也得到汽車企業(ye) 認可。

  孫文強表示,目前我國汽車行業(ye) 呈現電動、智能、網聯、輕量化的新趨勢,為(wei) 模具行業(ye) 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隨著輕量化材料逐步成為(wei) 汽車“減重”的突破口,海泰科的主要客戶某汽車品牌對汽車門板的壁厚提出更高要求。傳(chuan) 統門板壁厚度一般為(wei) 2.5毫米,該企業(ye) 要求達到1.8毫米。壁厚變薄以後,很容易出現填充壓力大、飛邊嚴(yan) 重、壓力線及虎皮紋造成外觀光澤差異等問題。

  海泰科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加強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通過開試驗模的形式,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試驗,終於(yu) 實現技術革新,研發出薄壁化注塑模具技術,將壁厚降至1.8毫米。

  推動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海泰科主攻智能製造技術,進行大數據及雲(yun) 平台建設,探索遠程運維模式,推動模具生產(chan) 製造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升產(chan) 品品質、生產(chan) 效率和裝備、工藝管理水平。

  海泰科研發部標準及工具開發經理單士友介紹:“目前,模具行業(ye) 的數字化製造技術水平多停留在購買(mai) 國外先進的係統、軟件和設備上,對軟件二次開發較少。我們(men) 公司在設計CAD軟件係統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和改造,使其更適用於(yu) 汽車注塑模具的設計、生產(chan) 和製造。”

  2014年起,海泰科組建模具標準化軟件開發團隊,通過參數化建模、智能模型生成、智能開腔等技術,對CAD軟件係統進行二次開發,基於(yu) 企業(ye) 標準、企業(ye) 模具專(zhuan) 家知識工程驅動模具智能化設計。

  據介紹,以前在做模具設計的時候,每一個(ge) 零件都需要3D工程師手工設計,不僅(jin) 用時長、效率低、標準化程度低、設計水平不一致,而且繁瑣、重複性勞動多,容易出現設計質量問題。

  單士友說:“我們(men) 通過對軟件的二次開發,將每套模具上通用的零件做成標準件。工程師在設計時可從(cong) 數據庫中調取相關(guan) 零件模型,係統還能自動識別放在哪個(ge) 位置,自動設計開腔體(ti) ,這提升了模具的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

  據介紹,與(yu) 市場上同類產(chan) 品相比,使用汽車模具智能化設計技術,建立企業(ye) 內(nei) 部標準和客戶標準,能夠大大提高模具設計效率,縮短模具製造周期,同時降低出錯率和標準件采購成本,提升企業(ye) 標準化水平。“我們(men) 根據積累的設計知識經驗庫,能夠避免後續設計出錯,減少工程師繁瑣、重複性的步驟,使其將更多時間放在思考模具結構上,確保設計一次到位。目前,我們(men) 已建立了標準數據庫、汽車模具專(zhuan) 用模架庫、智能設計標準件庫、企業(ye) 標準件庫、客戶標準件庫、供應商標準件庫等,創建了3500餘(yu) 項標準件。”單士友說。

  以製造數智化為(wei) 目標,海泰科不斷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展現新活力。“公司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注塑模具設計製造核心業(ye) 務,不斷拓展注塑製品等相關(guan) 業(ye) 務領域,做能夠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的中國品牌,做受人尊重的模具品牌。”孫文強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