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焦點訪談丨西部工業 向“新”而行

發布時間:2023-11-16 09:5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重慶、四川、貴州這三個(ge) 地方都屬於(yu) 我國西部地區。近年來,這三個(ge) 地方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促進傳(chuan) 統工業(ye) 轉型升級,經濟呈現出“新”活力。那麽(me) ,三地工業(ye) 在發展中找到了怎樣的“新”賽道?經濟如何獲得“新”動能?

  作為(wei) 我國六大老工業(ye) 基地之一,重慶曾是全國汽車產(chan) 量第一城。現在,這裏又有了新變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正在迅速發展。在一家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一款新車上市首月訂單就突破了6萬(wan) 輛。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贏得眾(zhong) 多用戶青睞,關(guan) 鍵在於(yu) 通過技術創新,在智能化功能上取得了突破。

  重慶的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曆史悠久,一直是當地的支柱產(chan) 業(ye) 。1958年,重慶就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2016年,重慶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chan) 基地。但近幾年,隨著汽車產(chan) 業(ye) 升級,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而重慶的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大多走的是中低端產(chan) 品路線,麵對市場變化,銷量大幅下滑,企業(ye)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主任藍慶華:麵臨(lin) 著新的轉型就是要往智能網聯化、新能源化方向發展,世界級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的打造。

  2018年,重慶確定了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的新路子。要轉型升級,技術創新是關(guan) 鍵。為(wei) 此,重慶設立了專(zhuan) 門的資金池,針對企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汽車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轉型中重點技術的研發,比如自動駕駛和續航裏程等給予獎勵支持。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汽車工業(ye) 處處長王含:對全新車型的開發給予1000萬(wan) 元的研發獎勵,主要支持企業(ye) 用於(yu) 新產(chan) 品的開發以及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攻關(guan) 。

  在政府的引導和資金助力下,重慶眾(zhong) 多車企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取得一係列技術突破。在當地大力推動下,近三年,重慶累計上市新車型超過30款,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已經有51家。最新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重慶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長的貢獻率達5.1%,產(chan) 業(ye) 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在貴州的一家輪胎生產(chan) 企業(ye) ,記者看到,智能化的X光設備正在給輪胎做出廠前最後的“體(ti) 檢”。此前這個(ge) 環節主要靠人力操作,不僅(jin) 效率低,而且漏判率高。不僅(jin) 是這一個(ge) 環節,作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輪胎生產(chan) 行業(ye) ,需要的人力多、工藝生產(chan) 缺乏標準化、產(chan) 品品質不穩定,這些因素都曾嚴(yan) 重影響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要從(cong) 根本上改變,必須進行生產(chan) 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但要怎麽(me) 改?從(cong) 哪裏入手?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鶤:數字化轉型的方向、目標、路徑,作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進行數字化改造,碰到的問題相對也比較多。

  許多中小企業(ye) 麵對轉型不敢轉、不會(hui) 轉,針對這一問題,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於(yu) 2018年啟動了“萬(wan) 企融合”大行動,投入專(zhuan) 項資金,由政府部門和228家大數據企業(ye) 聯合組成了“萬(wan) 企融合”大行動服務隊。服務隊會(hui) 針對每家企業(ye) 的具體(ti) 情況,與(yu) 企業(ye) 共同設計可行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幫企業(ye) 解決(jue) 轉型升級中的一個(ge) 個(ge) 難題。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產(chan) 業(ye) 融合處處長孫沛:我們(men) 對企業(ye) 上門問診,一企一策出具企業(ye) 評估診斷報告,針對性開出方子,通過政策服務、資金項目支持等方麵來有的放矢,支持企業(ye) 開展工作。

  一家輪胎生產(chan) 企業(ye) 之前由於(yu) 生產(chan) 設備沒有實現聯網,生產(chan) 效率低下,“萬(wan) 企融合”服務隊幫企業(ye) 引入了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專(zhuan) 業(ye) 製造商進行合作,實現了生產(chan) 區域5G專(zhuan) 網全覆蓋,將全廠設備接入物聯網。服務團隊還協助企業(ye) 製定了數字化轉型5年規劃,謀求長遠的高質量發展。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鶤:最近幾年,我們(men) 所進行的數字化轉型改造,也基本上圍繞這份規劃、頂層設計,我們(men) 一步一步走過來,符合度、吻合度還是比較好的。

  通過轉型改造,這家輪胎企業(ye) 的產(chan) 量提升了46%,人均產(chan) 出效率提升57.1%,被評為(wei) 貴州省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升級標杆企業(ye) 。

  五年來,貴州工業(ye) 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2022年,大數據與(yu) 工業(ye) 融合指數為(wei) 45.2,比2017年增長28.5%。今年,貴州又出台了新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整個(ge) 規模以上工業(ye) 的數字化轉型全覆蓋,助推新型工業(ye) 化和高質量發展。

  位於(yu) 長江上遊的四川宜賓,曾經以“一黑一白”的煤炭和白酒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近幾年,宜賓持續加快綠色轉型,大力發展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能源低碳產(chan) 業(ye) 。

  宜賓英發德耀科技有限公司製造中心副總裁陳龍:當下,光伏行業(ye) 非常火熱,早一天出片,早一天占領市場,早一天盈利。

  這家光伏生產(chan) 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每天有450萬(wan) 片太陽能電池片從(cong) 這個(ge) 智能化車間出廠,企業(ye) 的效益很可觀。這家企業(ye) 通過招商引資,由外地落戶到宜賓,從(cong) 項目簽約、建設到投產(chan) 僅(jin) 用了5個(ge) 月,之所以能抓住產(chan) 業(ye) 的“風口期”,有個(ge) 關(guan) 鍵因素:在當地就可以招到大量的產(chan) 業(ye) 技術人才。

  宜賓英發德耀科技有限公司製造中心副總裁陳龍:工業(ye) 4.0我們(men) 節省了基礎操作人員的人力,但是,高層次人才需求更旺盛。我們(men) 工廠2000個(ge) 人裏,有百分之三四十是技術人才,比如設備人員需要懂得自動化、機械編程。非常吸引我們(men) 的是宜賓有12所大學及校區,這12所大學及校區能源源不斷給我們(men) 輸送人才,這也是我們(men) 落戶宜賓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能就近招到大量符合需求的先進技術人才,是眾(zhong) 多新能源企業(ye) 落戶宜賓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就在2017年以前,宜賓還僅(jin) 有一所本科和一所高職院校。當時,缺乏企業(ye) 需要的先進技術人才是當地產(chan) 業(ye) 進行轉型升級最大的短板。

  宜賓市委人才大學城局副局長張海生:企業(ye) 家關(guan) 心的最核心問題是當地有些什麽(me) 高校,能提供什麽(me) 樣的人才支撐。所以當時我們(men) 就毅然決(jue) 然決(jue) 定,要實施科教興(xing) 市、人才強市戰略,建大學城和科創城。

  為(wei) 此,宜賓專(zhuan) 門組建了人才與(yu) 大學城工作局,主要工作就是為(wei) 了招引外地高校來宜賓建校區,同時,為(wei) 其後續的運行和發展提供全流程服務,全力推動人才的培養(yang) 。同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讓學校和企業(ye) 隨時了解彼此需求,精準對接,實現產(chan) 業(ye) 與(yu) 教育深度融合。

  宜賓市委人才大學城局副局長張海生:產(chan) 教融合就是真正做到融入地方辦學,服務地方、賦能地方和賦能地方產(chan) 業(ye) ,我們(men) 建立了從(cong) 招生、就業(ye) 到培養(yang) 的動態調整機製。

  宜賓學院的學生們(men) 正在做關(guan) 於(yu) 光伏電池後端應用的實驗。這門課在一年前由選修課調整為(wei) 必修課,主要原因就是通過校企合作平台,學校了解到了企業(ye) 對相應人才的大量需求。

  企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人才就去培養(yang) ,未來產(chan) 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學科就去設置。從(cong) 2017年到現在,宜賓的高校及校區從(cong) 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學生由2.5萬(wan) 增至10萬(wan) 人。宜賓已經成為(wei) 四川省除成都之外,高校數量最多的城市,宜賓大學城也成為(wei) 當地最大的人才庫。

  依托大量人才的支撐,如今,宜賓已經成為(wei) 四川萬(wan) 億(yi) 級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集群的核心區,國家級光伏產(chan) 業(ye) 集群也正在全力打造中。通過不斷探索,宜賓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工業(ye) 化發展之路。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這三個(ge) 地方的做法各有特色,都是基於(yu) 自己的比較優(you) 勢,沿著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推進自己的產(chan) 業(ye) 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們(men) 一定要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全過程,作為(wei) 政府來說,一定要引導企業(ye) 往這個(ge) 方向通過創新去發展,以這些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支撐新型工業(ye) 化,推動新型工業(ye) 化進程,最後以新型工業(ye) 化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我國西部地區累計獲批的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共121家,占全國總數的27.4%。新型工業(ye) 化,已經成為(wei) 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推動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既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也是西部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經濟趕超的主動選擇。新征程上,西部地區因地製宜、揚長補短,搶抓科技革命新機遇,正在加速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向縱深發展,構建富有競爭(zheng) 力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走出一條適合西部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編輯丨牛彥敏 牟亮 尹平 白璐攝像丨張敏 淩敏 王瑋 範劍鋒剪輯丨鄭昱策劃丨崔辛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