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強農惠農重在提高科技貢獻率

發布時間:2023-11-17 10:19: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期,黑龍江、遼寧等地秋收生產(chan) 全麵結束,作物基本實現應收盡收、顆粒歸倉(cang) 。從(cong) 專(zhuan) 家測產(chan) 和農(nong) 民實際收獲來看,今年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

  豐(feng) 收得益於(yu) 對農(nong) 業(ye) 科技的應用和推廣。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整體(ti) 水平較高,2022年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重大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農(nong) 業(ye) 戰略科技力量日益增強,創新平台體(ti) 係更加完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nong) 民收入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與(yu) 發達國家相比,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還有不小差距,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還存在“卡脖子”環節,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整體(ti) 效能還需提高,相關(guan) 科技推廣還存在“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高質量提升強農(nong) 惠農(nong) 水平,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多方發力,從(cong) 技術、企業(ye) 、數字化等方麵著手,穩妥施策。

  以產(chan) 業(ye) 急需為(wei) 導向,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guan) 鍵農(nong) 機裝備、合成藥物、耕地質量、農(nong) 業(ye) 節水等領域,優(you) 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和組織模式,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整合農(nong) 業(ye) 領域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創新資源,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guan) 。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nong) 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加快培育高產(chan) 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

  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大對農(nong) 業(ye) 科技型骨幹企業(ye) 的培育力度,鼓勵其積極參與(yu) 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決(jue) 策,牽頭承擔國家重大農(nong) 業(ye) 科技任務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采取稅收優(you) 惠等方式鼓勵農(nong) 業(ye) 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完善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機製,建立以創新貢獻率為(wei) 評價(jia) 標準的利益分配機製,科學合理劃分各方的責權利,通過成果權益分享等方式分配創新成果。

  加快數字農(nong) 業(ye) 發展。強化數字賦能農(nong) 業(ye) 發展,建設多樣化的農(nong) 業(ye) 數字化應用場景,鼓勵發展數字農(nong) 業(ye) 工廠和未來農(nong) 場。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jia) 值,注重數據的收集、分析、使用,著力破除“數據煙囪”和“數據孤島”,促進跨部門、跨行業(ye) 、跨領域的數據共享與(yu) 使用,由國家牽頭建設上下貫通的數字農(nong) 業(ye) 信息化平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數字鄉(xiang) 村大腦”。加快培育鄉(xiang) 村數字人才,提升基層幹部和農(nong) 民的數字素養(yang) 和數字能力。

  增強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推廣力度。應用科技小院模式,繼續加大科技特派團、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下沉一線幫扶力度。加強農(nong) 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應用提供基礎支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科技幫扶範圍,分批次分領域對全國社會(hui) 化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組織精準培訓。選育一批科技惠農(nong) 富民先進典型案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彭曉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