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上調增速預期,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信號引人關注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IMF上調增速預期,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信號引人關(guan) 注
新華社記者張千千、嚴(yan) 賦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上調了對中國今明兩(liang) 年經濟增速的預期,與(yu) 此同時,也關(guan) 注到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展。相關(guan) 表態背後,釋放出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積極信號。
三季度是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的關(guan) 鍵期。7月份以來,受國際複雜局勢、國內(nei) 高溫天氣和部分地區嚴(yan) 重洪澇災害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部分經濟指標增速有所放緩。隨著一係列促進經濟恢複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顯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增速仍達到5.2%,為(wei) 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IMF將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從(cong) 之前的5%上調至5.4%,也同時將2024年GDP增長預期上調。對此,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增速上調的原因是由於(yu) 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強於(yu) 預期以及中國近期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她說,“中國經濟有望實現2023年的增長目標,反映出新冠疫情後的強勁複蘇。”
IMF注意到中國出台了一係列支持房地產(chan) 市場的政策措施,並於(yu) 10月宣布增發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些成為(wei) 其看好中國經濟的政策支持。戈皮納特還表示,“我們(men) 認為(wei) 中國不會(hui) 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仍然處於(yu) 合理範圍。”
值得關(guan) 注的是,IMF提及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戈皮納特說,中國正在為(wei) 高質量、可持續且有包容性的增長進行多方麵努力。
不僅(jin) 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優(you) 化,一係列經濟數據便是印證——
前三季度,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1.4%;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chan) 品出口值同比增長41.7%,製造業(ye) 投資增速高於(yu) 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3.1個(ge) 百分點;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72億(yi) 千瓦,同比增長93%,占新增裝機的76%……科技創新積蓄動能,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低碳轉型逐“綠”前行,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認為(wei) ,經濟恢複的助力、經濟前行的動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形成“疊加”,中國經濟加快恢複的態勢更加明顯。
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長期之“勢”。
從(cong) 長期看,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潛力和韌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將更加強勁。
在日前北京舉(ju) 行的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上,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董事長穀澍談到,中國經濟的韌性主要來自超大規模的市場“內(nei) 核”、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底座”及創新驅動的“引擎”。
“中國擁有齊全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的基礎設施、豐(feng) 富的人才資源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鬆表示,中國供應鏈體(ti) 係具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ti) 係對西門子全球業(ye) 務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居民消費空間廣、潛力大,滿足住房、醫療、教育、養(yang) 老、育幼等領域需求,能夠釋放巨大的消費潛能。同時,優(you) 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缺口多、潛力大,在城市地下綜合管網建設、建築節能低碳改造、產(chan) 業(ye) 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生物醫藥等領域,有較多的潛力空間。
戈皮納特認為(wei) ,中國高質量的增長包括綠色經濟以及從(cong) 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向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未來,廣泛的市場化結構性改革將有助於(yu) 提高生產(chan) 率、促進再平衡、激發新的增長動力,對經濟增長有所幫助。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下一步中國將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鞏固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打造發展新引擎,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