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發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作者:田洪誌(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型地區特別是各資源大省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容易出現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各資源大省潛力巨大、大有可為(wei) 。關(guan) 鍵是要勇開新局,持之以恒以創新為(wei) 引領,立足自身優(you) 勢和潛力鍛長板、補短板、促轉型,進一步提升資源大省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一是提升發展的含金量。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示範,可以充分利用中試投融資平台等有利條件,成立成果轉化子基金、技術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創業(ye) 投資管理合夥(huo) 企業(ye) 、中小企業(ye) 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機構。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並加強金融鏈與(yu) 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的協同融合發展。還可製定專(zhuan) 門的金融創新政策,設立專(zhuan) 項基金支持首台(套)技術的示範和技術集成。
二是提升發展的含新量。要促進技術創新,加快多能融合技術突破,積極開展煤化工與(yu) 石油化工融合。重點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氫、氫與(yu) 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耦合、氫與(yu) 二氧化碳耦合製化學品等關(guan) 鍵技術,生產(chan) 高端化、特色化與(yu) 高值化的化工產(chan) 品,爭(zheng) 取與(yu) 傳(chuan) 統煉油化工產(chan) 業(ye) 形成協調發展關(guan) 係,提升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水平。要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資源大省可通過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重點項目、講座培訓、在線指導等形式集聚人才,實現人才的最優(you) 利用,加大支持柔性引才引智力度。還應注重儲(chu) 備人才的培養(yang) ,提前定製、聯合培養(yang) 能源轉型的相關(guan) 人才,創新“高校+產(chan) 業(ye) ”產(chan) 教融合的多元模式,搭建個(ge) 性化、高水平、創新性的研學平台。
三是提升發展的含綠量。應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ye) 園區。資源大省要不斷加強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完善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機製、健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體(ti) 製機製、健全能源科技研發鼓勵機製等方麵先行先試,爭(zheng) 取更多的政策空間與(yu) 政策傾(qing) 斜。具體(ti) 可圍繞能源綠色開發、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等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妨礙創新和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著力建立促進多能融合、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等配套政策體(ti) 係。構建以碳排放“雙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標製度為(wei) 引領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