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將建立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控體係

發布時間:2023-11-23 09:4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針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頻發現狀,日前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蓋全國的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控和早診早治體(ti) 係,進一步改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質量,有效控製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及危險因素上升趨勢,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萬(wan) 以下。

  首次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髒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和高經濟負擔等特點。《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家醫院調研發現,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過去被視為(wei) “老年病”的心腦血管疾病,現在也悄悄“盯”上了年輕人。

  “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年輕化的趨勢確實存在,拋開一些猝死的個(ge) 案不談,我們(men) 在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發病患者的調查中發現,首次發病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說。

  《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shu) 》顯示,受調查人群中(20至59歲),20至39歲的患病/高風險人群占比為(wei) 44.3%,其中,20歲至29歲患病/高風險人群占比已達15.3%,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正在逼近年輕人。

  對於(yu) 心腦血管發病年輕化的原因,胡盛壽認為(wei) ,近些年來我國居民膳食中,全穀物和豆類的比例持續下降,而脂肪攝入和供能占比不斷上升。與(yu) 之相伴的是,居民主動運動鍛煉整體(ti) 不足。同時,工作相關(guan) 的體(ti) 力活動水平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久坐的比例變得越來越高。此外,年輕人還麵臨(lin) 心理壓力和睡眠不足的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nei) 科主任醫師宋玨嫻表示,臨(lin) 床上有許多年輕患者,沒有控製好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危險因素,來就診時已經有多發腦動脈狹窄,出現相應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症狀(麻木、無力)甚至是發生卒中。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yu) 諸多因素有關(guan) ,如環境因素、生活方式改變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胡海甌提示,年輕人應注意身體(ti) 發出的一些預警信號,如胸悶、胸痛、心悸、頭痛、呼吸困難等,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科主任李軍(jun) 表示,心腦血管疾病防重於(yu) 治,高危人群要做好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監測,遵從(cong) 醫囑積極控製達標。同時,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包括節製飲食、科學運動、戒煙戒酒等。

  心腦血管疾病救治能力明顯提升

  胡盛壽表示,近年來,我國已建立多個(ge) 國家心腦血管疾病中心,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全國心腦疾病防治能力的整體(ti) 水平提升,包括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冠脈支架植入手術以及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我國部分地區醫療能力已能與(yu) 世界先進水平看齊,並且還在持續向好。

  “目前我們(men) 國家絕大多數的區域醫療中心,在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和治療效果方麵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胡盛壽指出,我國一些治療的關(guan) 鍵技術和療效、高精尖的醫療儀(yi) 器設備的研發,在過去十幾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冠狀動脈支架、新材料的瓣膜、人工心髒,這些大部分都實現了國產(chan) 替代。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的技術參數和應用效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首創的超聲引導的介入治療結構性心髒病已被推廣到全球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技術創新體(ti) 現了診療水平有所提升,跨區域診療人數減少更能體(ti) 現病患對醫療水平的認可。“現階段我國心血管內(nei) 科資源在不同地區間具有較好的可及性,具備手術能力的醫院數量和手術規模正在穩步上升,心血管病跨省異地就醫總體(ti) 呈下降趨勢。” 胡海甌說。

  除了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麵有了明顯突破外,腦血管疾病治療也突飛猛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jun) 介紹,改革開放40年以來,腦血管病防治和過去相比煥然一新,尤其是過去十年間,科技進步給腦血管病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的機會(hui) ,尤其是在二級預防領域,抗血小板治療方麵處於(yu) 國際領先位置。與(yu) 此同時,中國溶栓治療也跟國際水平並跑,核磁共振領域的高場強磁共振的血管管壁成像、低場強磁共振在急診的使用上也處於(yu) 國際先進地位。

  雖然診治水平有所提升,但與(yu) 國際相比,在危險因素控製方麵還有待繼續提高。胡盛壽表示,下一步應在過去群防群治的基層模式基礎上,充分利用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創造和推進基於(yu) “互聯網+智慧醫療”的新慢病防控模式。

  建立覆蓋全國的綜合防控體(ti) 係

  “心腦血管疾病基礎是一樣的,都是動脈粥樣硬化。” 胡海甌指出,雖然病理基礎相同,由於(yu) 累及部位不同、斑塊易損性差異和發病先後不一,因而具有不同的臨(lin) 床症狀和結局。當頭頸部發生嚴(yan) 重動脈粥樣硬化或易損斑塊時,對腦組織的供血供氧通路產(chan) 生影響,則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當冠狀動脈發生嚴(yan) 重狹窄或易損斑塊時,影響了心肌供血供氧,則導致缺血性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和腦卒中是兩(liang) 大互相關(guan) 聯的“等危症”。

  李軍(jun) 表示,心腦血管疾病往往有著相同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防治上也有相同的方法。中醫認為(wei)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yu) 陽氣不足,痰濁、寒邪等侵襲,或陰虛陽亢,痰濁瘀血阻滯等有關(guan) ,益氣溫陽,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或平肝潛陽等是防治心腦血管病常用的有效辦法。

  由於(yu) 有著共同的發病機理和危險因素,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兩(liang) 者常常伴隨發現。王擁軍(jun) 表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共患病,同治可以降低救治病人的難度和危險性,使病人治療效果更好。

  正是源於(yu) 上述原因,此次《方案》中明確,強化關(guan) 口前移,創新心腦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徑。加強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綜合評估,開展覆蓋35歲以上人群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監測。倡導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經常測量血壓,每6個(ge) 月進行血脂、血糖檢測。推廣個(ge) 人血壓、血糖定期自測,指導居民及時了解個(ge) 人超重肥胖狀況。

  同時,加大基層醫療機構血壓、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到2030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服務率均達到70%,治療率、控製率在2018年基礎上持續提高,35歲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達到35%。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提出,推廣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管理中醫特色適宜技術、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和專(zhuan) 家共識。目標到2030年,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6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衛生室提供4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80%。(梁倩 鄧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