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接船舶訂單,約半數采用新能源清潔能源
我國新接船舶訂單,約半數采用新能源清潔能源
綠色船舶駛入發展快速航道(經濟新方位)
蔚藍海洋上,大河航道中,各種類型的綠色船舶應用電力、混合動力和清潔能源起航,為(wei) 綠色發展提供不同類型的節能環保型航運方案。
今年4月,中國船舶集團與(yu) 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包括建造12艘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兩(liang) 國在綠色低碳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
10月11日,我國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範船——“三峽氫舟1”號,在湖北宜昌三峽遊客中心(九碼頭)完成首航,這標誌著氫燃料電池技術在我國內(nei) 河船舶應用實現零的突破。
從(cong) 遠洋到內(nei) 河,綠色船舶為(wei) 何受到青睞?目前,綠色船舶生產(chan) 和研發有哪些新突破?日前,記者對業(ye) 內(nei) 人士進行采訪。
緊跟綠色低碳趨勢
研發突破訂單增多
今年以來,瞄準低碳清潔燃料動力,造船業(ye) 牽手海運公司動作頻頻,綠色船舶不斷取得新進展。
LNG燃料領域,上半年,滬東(dong) 中華累計交付大型LNG運輸船9艘,新接訂單金額超200億(yi) 元。中國船企在全球大型LNG運輸船的市場份額已提升至35%;
動力電池方麵,7月26日,由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承建的全球最大700標箱純電動力集裝箱船出塢下水,續航能力達到380公裏,可實現全程純電航行;
甲醇燃料方向,7月,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河柴重工公司自主研發的國產(chan) 甲醇燃料發動機首次點火成功,預計首型國產(chan) 甲醇雙燃料低速機產(chan) 品將在2025年推出……
不同技術路徑的背後,是同樣的綠色發展理念。“綠色船舶,即采用先進技術或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降低汙染和溫室氣體(ti) 排放的船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綠色船舶的主要特點一是環境友好,船舶產(chan) 生的汙染物少或能得到有效處置;二是節能高效,船舶能效水平較高,運營更節能;三是技術先進,通常采用技術手段或清潔能源提升船舶綠色水平。
作為(wei) 全球第一造船大國,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ye) 緊跟綠色低碳發展大勢,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迅速,綠色船舶占比穩步提升。
看增長趨勢,當前我國交付的新造船舶中,采用新能源清潔能源的船舶占比為(wei) 15.6%,新接訂單中這一占比達到50%左右。隨著國際上各類減排措施實施,兩(liang) 項占比還將繼續擴大。
看具體(ti) 領域,LNG動力船舶應用已較為(wei) 廣泛,甲醇動力船舶已進入實船應用階段;鋰電池動力船舶正處在發展起步期。此外,近3年交付船舶中,水動力節能裝置使用比例達到68.8%,並實現關(guan) 鍵技術裝備自主可控。
促進海運節能減排
推動船舶提檔升級
造船業(ye) 、海運商為(wei) 何紛紛將目光投向綠色動力?
一方麵,船舶綠色化將有力促進海運減排。
“當前,全球貿易量的80%以上通過海運完成,綠色低碳已成為(wei) 船舶航運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新的船舶溫室氣體(ti) 減排戰略,提出到2050年左右實現國際航運溫室氣體(ti) 淨零排放的願景。使用綠色替代燃料,是實現減排的重要路徑。
另一方麵,船舶綠色化也將有效推動客貨運船舶提檔升級。
“作為(wei) 客貨運的重要載體(ti) ,綠色船舶的發展對加快老舊船舶淘汰改造,促進港口綠色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推動水運設施標準升級等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以不久前完成首航的“三峽氫舟1”號為(wei) 例,該船為(wei) 鋼鋁複合結構,乘客定額80人,主要采用氫燃料電池動力係統,額定輸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裏/小時,巡航航速20公裏/小時,續航裏程可達200公裏。據測算,“三峽氫舟1”號相比傳(chuan) 統燃油動力船舶,預計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噸。
“三峽氫舟1”號的能源補給站為(wei) 位於(yu) 三峽工程下遊楊家灣碼頭的“中國三峽綠電綠氫示範站”,這是國內(nei) 首個(ge) 內(nei) 河碼頭型製氫加氫一體(ti) 站,利用三峽電站發出的清潔電能進行電解水製氫,氫氣經過壓縮、儲(chu) 存、加注等環節,直接供給氫能源船舶。
“水運自身具有運能大、汙染少、能耗低等綠色低碳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船舶作為(wei) 水運行業(ye) 中的主要運輸裝備,其綠色化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凸顯這一優(you) 勢。”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全國內(nei) 河已發展LNG動力船460餘(yu) 艘。上海、江蘇、湖北等省市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鼓勵電動船舶發展。中遠海運集團等企業(ye) 正積極開展換電模式電動集裝箱船試點,甲醇、氫燃料電池等動力船舶也在試點發展。
靠港岸電係統的完善讓更多船舶用上綠色能源。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岸電使用量超5000萬(wan) 千瓦時。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近1.3萬(wan) 艘船舶改造,其中遊輪、商品汽車滾裝船和集裝箱船實現受電設施全覆蓋。
“作為(wei) 世界航運大國,我國應抓住2020年至2030年這個(ge) 加速突破綠色船舶核心技術的關(guan) 鍵窗口期,加快向海運強國邁進,為(wei) 實現綠色船舶產(chan) 業(ye) 化打好基礎。”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支持相關(guan) 技術發展
構建綠色交通體(ti) 係
受益於(yu) 日趨完善的法規體(ti) 係和不斷進步的建造技術,近年來我國綠色船舶駛入發展快速航道。但總體(ti) 看,當前綠色船舶規模還較小,完全走向市場化、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仍任重道遠。
“建造和運營成本高是原因之一。”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從(cong) 調研情況看,綠色船舶建造成本遠高於(yu) 燃油船舶。例如,LNG燃料動力船舶較新建同等噸級的柴油動力船舶成本增加近40%。且受市場波動影響,LNG階段性價(jia) 格高於(yu) 燃油,一定程度上挫傷(shang) 船東(dong) 應用積極性。
“一些綠色船舶技術總體(ti) 上還不太成熟。”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一些綠色船舶技術總體(ti) 上還不太成熟,比如氨燃料船舶應用前景好,但氨燃料發動機還處於(yu) 研發試驗期。加之全球航運需協同發展、船舶使用壽命較長等因素,綠色燃料的選擇和替代仍需較長時間。
不過,無論是推動水運業(ye) 高質量發展,還是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ti) 係,綠色低碳已成為(wei) 船舶航運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
“下一步,應加快完善綠色船舶發展的技術標準,開展示範應用、商業(ye) 推廣,並積極爭(zheng) 取相關(guan) 財稅優(you) 惠政策,支持引導船運企業(ye) 加快建改造綠色船舶。”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同時,加大綠色船舶關(guan) 鍵技術和裝備科研攻關(guan) ,完善相關(guan) 服務配套設施,為(wei) 綠色船舶提供高效便捷的運營服務,從(cong) 而更好搶占綠色船舶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加快我國向海運強國發展。(人民日報記者 韓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