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改本色 續寫奮鬥篇章——走近2023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章 文
戎裝雖褪,軍(jun) 魂不變。2023年度“最美退役軍(jun) 人”在一個(ge) 個(ge) 新的工作崗位上,始終保持著為(wei) 黨(dang) 分憂、為(wei) 國奉獻、為(wei) 民服務的軍(jun) 人本色,堅守在黨(dang) 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續寫(xie) 著奮鬥篇章。
深研專(zhuan) 業(ye) 成能手
紮根基層作貢獻
“載人航天,人命關(guan) 天,在我手中不能有絲(si) 毫差錯,沒有差不多,隻有百分百。”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航天五院總裝與(yu) 環境工程部特級技師孫占海的心聲,也體(ti) 現了他磨礪技藝、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投身航天事業(ye) 30餘(yu) 年,孫占海參與(yu) 了10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個(ge) 空間實驗室的航天器總裝任務,研製航天器工藝裝備40餘(yu) 套,攻克技術難題90餘(yu) 項,排除航天器發射隱患100餘(yu) 項。
與(yu) 孫占海一樣,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晉城供電公司高級技師宰紅斌在輸電線路運檢一線也工作了30年,從(cong) 一名退役軍(jun) 人成長為(wei) 優(you) 秀的電力行業(ye) 科研專(zhuan) 家。他累計攀登輸電杆塔3000餘(yu) 座,堅持通過革新創造助力輸電線路高效安全運行,有多項國內(nei) 授權專(zhuan) 利,出版技術專(zhuan) 著6部,主持的係列創新成果安全高效、綠色低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和經濟效益。
對於(yu)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尚曉東(dong) 來說,“為(wei) 國服務”是他始終不變的信念——服役26年,他為(wei) 部隊培養(yang) 了一批軍(jun) 事人才;退役搞科研,他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建立海洋溫度邊界層理論並實際應用,研發係列海洋觀測設備,填補國內(nei) 外多項空白。
不同的崗位,同樣的奮鬥。浙江省玉環市坎門海都小學體(ti) 育老師葉海輝,退役後執教近30年,創編體(ti) 育遊戲2000餘(yu) 例,製作80餘(yu) 種4200多件體(ti) 育器材,開設公開課及講座300餘(yu) 場,讓體(ti) 育從(cong) 學校走進社會(hui) ;工作23年來,河南省臨(lin) 潁縣公安局黨(dang) 委委員兼駐村民警陳曉磐把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事,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00餘(yu) 人,處理各類報警求助7000餘(yu) 件次;奮戰在打擊跨境違法犯罪工作一線的雲(yun) 南省保山邊境管理支隊執法調查隊隊長安曉華,無數次麵對生死考驗,始終勇往直前、義(yi) 無反顧,先後打入犯罪團夥(huo) 12次,成功摧毀販毒團夥(huo) 6個(ge) ,繳獲各類毒品1.5噸,為(wei) 維護邊境安全穩定作出了貢獻……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市分公司鄉(xiang) 郵攬投員葛軍(jun) 、重慶市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分公司員工殷其龍,和北京市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時傳(chuan) 祥所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都是愛崗敬業(ye) 、助人為(wei) 樂(le) 的“踐行者”:葛軍(jun) 日複一日用生命丈量著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的格唐(格爾木市至唐古拉山鎮)郵路,把郵包送進海拔4000米的部隊營院,多次將沿途被困牧民和遊客從(cong) 死亡邊緣搶救回來;從(cong) 業(ye) 19年的殷其龍,安全行車超過100萬(wan) 公裏,實現零違章、零投訴、零事故,服務乘客超過20萬(wan) 人次;堅守時傳(chuan) 祥“寧願一人髒,換來萬(wan) 家淨”的理念,李萌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創造了更加清潔、優(you) 美、舒適的城市環境。
治沙造林秉初心
環境保護盡全力
昔日荒漠地,今朝綠滿坡。曾在新疆服役20餘(yu) 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老兵治沙隊創建人田野,退役後放棄城市安逸生活,與(yu) 8位老兵挺進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且末縣,承包5萬(wan) 畝(mu) 沙地。經過7年奮戰,他們(men) 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沙漠中種植了胡楊、紅柳等10多類沙生植物1.2萬(wan) 餘(yu) 畝(mu) ,為(wei) 且末人民阻擋沙患提供綠色屏障,培育推廣沙漠生態林、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帶動當地農(nong) 民萬(wan) 餘(yu) 人就業(ye) 增收。老兵們(men) 堅定地說:“我們(men) 種下的不隻是樹,更是希望,我們(men) 一定會(hui) 堅持下去!”
守護好綠水青山同樣是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地區塔河林業(ye) 局盤古林場管護員劉亞(ya) 軍(jun) 的初心與(yu) 使命。20餘(yu) 年來,劉亞(ya) 軍(jun) 承擔起15869公頃林地的管護任務,走遍了管護區內(nei) 的每一座山頭、每一條溝係,騎壞了6輛摩托車,磨漏了70多雙膠鞋,累計救助珍貴野生動物1000餘(yu) 隻,實現了森林麵積、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三增長”。
湖北省秭歸縣三峽庫區清漂隊隊長周功虎,從(cong) 2006年開始清漂工作,一幹就是17年。他潛水排障、涉水打撈,累計清漂1.5萬(wan) 餘(yu) 船次、打撈漂浮物20餘(yu) 萬(wan) 立方米,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守護一江清水,守好三峽庫首生態”的錚錚誓言。
踏實苦幹促就業(ye)
致力公益有大愛
群眾(zhong) 需要的地方,就是為(wei) 民服務的“戰場”。
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鄒淩,“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深入受災一線搶險救災,從(cong) 此紮根映秀鎮漁子溪村15年,帶領村民開展災後重建、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共同富裕,成為(wei) 當地百姓引以為(wei) 傲的“兵支書(shu) ”。退役後從(cong) 擺地攤做起的河北省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山國,憑借“靠義(yi) 取利,以利報義(yi) ”的經營理念把業(ye) 務不斷做大做強,成為(wei) 集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健康食品產(chan) 業(ye) 、連鎖餐飲產(chan) 業(ye) 、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四大產(chan) 業(ye) ”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化企業(ye) 集團。他積極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出村企融合模式,開發河北塔元莊同福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園,解決(jue) 周邊村民就業(ye) 10000餘(yu) 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傳(chuan) 習(xi) 所主任溫文溪退役後開始精研製茶工藝,構建了“傳(chuan) 習(xi) 所+茶農(nong) +茶企業(ye) ”的多方共贏模式,開展種茶製茶技術培訓,惠及茶農(nong) 2萬(wan) 多人次,培養(yang) 56名高技能人才,結對幫扶100餘(yu) 戶貧困茶農(nong) ,通過創新的模式、設備、產(chan) 品帶領貧困茶農(nong) 脫貧致富。
“在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是吉林省長春市軍(jun) 隊離退休幹部西安橋外休養(yang) 所軍(jun) 休幹部、省盲人協會(hui) 主席王琦,湖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夏昭炎和上海第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幹部陶依嘉的共同追求:身殘誌堅的王琦,在軍(jun) 醫崗位上為(wei) 5萬(wan) 餘(yu) 名部隊官兵和群眾(zhong) 消除病痛,協助180餘(yu) 名盲人就業(ye) ,組織盲人誌願者開展義(yi) 務按摩服務5000餘(yu) 人次;夏昭炎從(cong) 當兵入伍到文化教員再到退休回鄉(xiang) ,從(cong) 未停止過傳(chuan) 播文化,他在家鄉(xiang) 建起村文化活動中心、農(nong) 家書(shu) 屋、老年學校等,讓更多人通過讀書(shu) 改變命運;41年前,陶依嘉在南京路上推出了第一輛為(wei) 民服務的小車,為(wei) 過往行人提供量血壓、稱體(ti) 重等免費服務,如今,該活動已吸引軍(jun) 地雙方50餘(yu) 家單位參加,涵蓋理發、縫紉等60餘(yu) 個(ge) 服務項目。
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慈善協會(hui) 副會(hui) 長紮塔和山東(dong) 省人民藥業(ye) 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裴樹清來說,回報社會(hui) 、熱心公益是他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紮塔自籌資金950萬(wan) 元興(xing) 建5萬(wan) 立方米水塘,解決(jue) 村民飲水灌溉問題,捐助500萬(wan) 元修建防洪壩。他出資建立技術學校,對貧困生免學雜費、食宿費,投入各類扶貧濟困愛心資金累計達3600萬(wan) 餘(yu) 元。退役後奮鬥創業(ye) 的裴樹清,經過近20年打拚,帶領公司成為(wei) “全國醫藥商業(ye) 百強企業(ye) ”。他積極支持退役軍(jun) 人工作,為(wei) 460餘(yu) 名退役軍(jun) 人、軍(jun) 屬提供工作崗位,幫扶救助困難退役軍(jun) 人員工30餘(yu) 人,資金累計達240餘(yu) 萬(wan) 元,還將公司560餘(yu) 平方米的商鋪無償(chang) 提供出來,設立退役軍(jun) 人服務站。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7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