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明年1月1日起,煤電將迎來“兩部製”電價政策

發布時間:2023-11-29 09:5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明年1月1日起,煤電將迎來“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政策

  ——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要來了

  煤電“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政策即將落地。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jue) 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這意味著,中國將迎來煤電容量電價(jia) 和電量電價(jia) 的“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政策。

  什麽(me) 是容量電價(jia) 機製?它將給電力用戶帶來哪些影響?

  為(wei) 何建立“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

  ——穩定煤電行業(ye) 預期,保障電力係統安全運行

  談及煤電電價(jia) 機製,可從(cong) 國內(nei) 現行的單一製電價(jia) 說起。

  電力是一種即發即用的商品,發電企業(ye) 發出電力並售賣給用戶,能獲得相應的發電收益。這種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並能靈敏反映電力市場供需、燃料成本變化等情況的電價(jia) ,通常被稱為(wei) “電量電價(jia) ”。

  “煤電經營成本包括折舊費、人工費、修理費、財務費等固定成本和燃煤等變動成本。目前,我國對煤電實行單一製電價(jia) ,即煤電隻有發電才能回收成本。電力市場成熟國家通常實行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即容量電價(jia) 主要回收機組固定成本、電量電價(jia) 主要回收變動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價(jia) 格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伴隨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有序推進,煤電的功能定位發生了一定轉變。當前,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曆史性超越煤電,但可再生能源發電波動性、不穩定性突出,“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不穩時,還需要煤電機組兜底保障。

  “煤電逐步從(cong) 電量型電源轉向基礎保障型和係統調節型電源,利用小時數明顯下降。據統計,煤電機組的年發電小時數由2015年的5000小時以上降低到去年的4300小時,未來其發電小時數還將進一步降低,通過單一電量電價(jia) 已無法回收其固定成本。”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介紹,受多重因素影響,近些年煤電企業(ye) 大麵積虧(kui) 損。據統計,2021年國內(nei) 主要發電集團虧(kui) 損1203億(yi) 元,虧(kui) 損麵達80.1%,近兩(liang) 年雖有所改善,但今年上半年仍虧(kui) 損超100億(yi) 元,虧(kui) 損麵達50.6%,有41.1%的電廠負債(zhai) 率超75%,嚴(yan) 重影響煤電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和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一邊是新能源快速發展,仍需煤電機組發揮配套保障作用;另一邊是現行電量電價(jia) 已難以覆蓋煤電經營成本,亟須建立相應價(jia) 格機製以保障電力係統穩定運行。因此,建立容量電價(jia) 和電量電價(jia) 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恰逢其時。

  “煤電是我國最重要、成本較低的支撐調節電源,推動煤電加快向提供容量支撐保障和電量並重轉型,平常時段為(wei) 新能源發電讓出空間、高峰時段繼續頂峰出力,對促進新能源進一步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國家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說,“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通過容量電價(jia) 回收部分或全部固定成本,從(cong) 而穩定煤電行業(ye) 預期,是保障電力係統安全運行、為(wei) 承載更大規模的新能源提供有力支持和更好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要求。”

  煤電容量電價(jia) 怎麽(me) 算?

  ——按照回收煤電機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確定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全國火電裝機容量約13.7億(yi) 千瓦。那麽(me) ,是否所有在運煤電機組都能享受煤電容量電價(jia) ?各地能源發展有所差異,具體(ti) 電價(jia) 如何計算?

  “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適用於(yu) 合規在運的公用煤電機組。燃煤自備電廠、不符合國家規劃的煤電機組以及不滿足國家對於(yu) 能耗、環保和靈活調節能力等要求的煤電機組,不執行容量電價(jia) 機製。”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從(cong) 具體(ti) 電價(jia) 水平來看,《通知》明確,煤電容量電價(jia) 按照回收煤電機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確定。其中,用於(yu) 計算容量電價(jia) 的煤電機組固定成本實行全國統一標準,為(wei) 每年每千瓦330元;通過容量電價(jia) 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綜合考慮各地電力係統需要、煤電功能轉型情況等因素確定,2024至2025年多數地方為(wei) 30%左右,部分煤電功能轉型較快的地方適當高一些,為(wei) 50%左右。2026年起,將各地通過容量電價(jia) 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於(yu) 50%。

  “用於(yu) 計算容量電價(jia) 的煤電機組固定成本實行全國統一標準,為(wei) 每年每千瓦330元。這樣安排,一方麵是由於(yu) 煤電機組固定成本地區差異總體(ti) 較小,不同類型機組之間差異也有限,具備全國實行統一標準的基礎,可操作性較強;另一方麵也充分體(ti) 現了價(jia) 格上限管製舉(ju) 措,特別是百萬(wan) 千瓦級先進煤電機組固定成本略低於(yu) 全國統一標準,單位煤耗更低、發電效益更高,能夠激勵市場主體(ti) 自主優(you) 化擴建技術方案,降低煤電機組建設運營成本。”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說。

  分具體(ti) 地區看,記者查閱《省級電網煤電容量電價(jia) 表(2024~2025年)》發現,2024至2025年,河南、湖南、重慶、四川、青海、雲(yun) 南、廣西7省(區、市)執行容量電價(jia) 為(wei) 每年每千瓦165元,除此之外,各地在此期間煤電容量電價(jia) 均為(wei) 每年每千瓦100元。“這7地能源轉型速度較快,對煤電機組兜底保障需求較突出。其他多數地區按30%的比例起步,先行建立容量電價(jia) 機製,有利於(yu) 充分釋放政策信號,給相關(guan) 煤電主體(ti) 吃下‘定心丸’,穩定煤電行業(ye) 發展預期,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向50%的比例過渡銜接,能更好地‘以時間換空間’,確保政策實施效果。”曾鳴說。

  除了規定容量電價(jia) 具體(ti) 比例,《通知》還明確了相應的懲罰機製:正常在運情況下,煤電機組無法按照調度指令提供申報最大出力的,月內(nei) 發生兩(liang) 次扣減當月容量電費的10%,發生三次扣減50%,發生四次及以上扣減100%。也就是說,煤電機組有多少容量電價(jia) 收益,取決(jue) 於(yu) 其是否保質保量完成了電力保供任務,這一機製將有利於(yu) 其在電力係統安全穩定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

  誰來支付煤電容量電價(jia) ?

  ——工商業(ye) 用戶按當月用電量比例分攤,不涉及居民和農(nong) 業(ye) 用戶

  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出台後,煤電將迎來一筆新的收益。對此,不少電力用戶存在疑問:這是否意味著我們(men) 需要承擔的電費更高了?

  據介紹,煤電機組可獲得的容量電費,根據當地煤電容量電價(jia) 和機組申報的最大出力確定,煤電機組分月申報,電網企業(ye) 按月結算。各地煤電容量電費納入係統運行費用,每月由工商業(ye) 用戶按當月用電量比例分攤,由電網企業(ye) 按月發布、滾動結算。此外,對納入受電省份電力電量平衡的跨省跨區外送煤電機組,送受雙方應當簽訂年度及以上中長期合同,明確煤電容量電費分攤比例和履約責任等內(nei) 容。

  站在居民等電力用戶角度,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政策不涉及居民和農(nong) 業(ye) 用戶,這些用戶用電仍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jia) 政策。

  “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在穩定煤電行業(ye) 預期、保障電力係統安全運行、促進新能源加快發展的同時,對於(yu) 終端用戶用電成本的影響,無論是從(cong) 短期還是從(cong) 長期看,都是積極正麵的。”該負責人說,“短期看,對終端用戶用電成本的影響總體(ti) 較小。由於(yu) 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主要是電價(jia) 結構的調整,煤電總體(ti) 價(jia) 格水平是基本穩定的,特別是電量電價(jia) 小幅下降,將帶動水電、核電、新能源等其他電源參與(yu) 市場交易部分電量電價(jia) 隨之下行,工商業(ye) 用戶終端用電成本總體(ti) 有望穩中略降。”

  長期看,建立煤電容量電價(jia) 機製,首次實現對煤電這一主力電源品種電能量價(jia) 值和容量價(jia) 值的區分,可有力推動構建多層次電力市場體(ti) 係,引導煤電、新能源等市場參與(yu) 者各展所長、各盡所能、充分競爭(zheng) ,全麵優(you) 化電力資源配置,提升整個(ge) 電力係統的經濟性,從(cong) 而對降低終端用戶的用電成本起到積極作用。

  “完善煤電容量電價(jia) 形成機製,將煤電基準價(jia) 進一步拆分為(wei) 電量電價(jia) 和容量電價(jia) 兩(liang) 部分,有助於(yu) 明確不同電源在電力係統中應承擔的義(yi) 務、應享受的權利和應獲得的合理收益,這將有效促進電力市場建設,有利於(yu) 推動新型電力係統電價(jia) 機製的形成。”楊昆說。(記者 廖睿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