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微短劇:有科幻外殼,還要文化內核
【影視銳評】
作者:王婧(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zhuan) 業(ye) 副研究員)
近年來,科幻微短劇創作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規劃備案通過的科幻微短劇有149部、3100集,上線備案通過的科幻微短劇有13部、250集,2023年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提升。然而,科幻微短劇在數量提高的同時,質量卻有待進一步提升,口碑好、有影響力的出圈之作少之又少。有的作品偷換概念,披著科幻題材的外衣,講述奇幻、架空、穿越的故事,劇情經不起推敲,設定不符合常理。有的作品想象力匱乏,又缺乏嚴(yan) 謹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的創作態度,隻是將科幻當成吸引眼球的背景或元素。有的作品為(wei) 了炫技,在短小篇幅中架構平行世界、蟲洞等過於(yu) 龐大複雜的世界觀,使劇情信息量過載,出現故事時間與(yu) 空間錯亂(luan) ,現實與(yu) 虛擬雜糅等問題。有的作品過分強調強情節、大反轉,導致敘事混亂(luan) ,思維跳躍,邏輯不通,使觀者不知所雲(yun) 。還有的作品特效和道具粗糙劣質,使科幻場景充滿塑料質感,讓觀眾(zhong) 很難進入故事情境之中。凡此種種,遭到觀眾(zhong) 詬病,導致科幻微短劇很難突破固有圈層,在更廣闊的社會(hui) 範圍內(nei) 引發受眾(zhong) 關(guan) 注。
科幻微短劇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與(yu) 部分創作者對科幻文化乃至科幻題材影視創作的認識不夠充分,對微短劇在創作科幻題材上的優(you) 勢認識不足等密切相關(guan) 。在人們(men) 的固有認識中,科幻題材是影視工業(ye) 的金字塔尖,往往意味著高成本、長周期、大投入,需要高度標準化、專(zhuan) 業(ye) 化的工業(ye) 集群協同作戰,以及高精尖科技鼎力支持。然而,微短劇主打短平快、小體(ti) 量,很難做出如科幻電影和科幻劇那般的恢宏場景、視覺奇觀。所以,微短劇如何發揮自身獨特優(you) 勢,推出既符合傳(chuan) 播媒介需求,又彰顯科幻文化魅力,還具備藝術價(jia) 值的優(you) 質作品,值得業(ye) 界深入思考。
在立意方麵,創作者不應一味地將創作視野聚焦於(yu) 宏大主題以及大投資的IP孵化,而是要利用創作周期相對較短、對市場變化和社會(hui) 熱點反映較快的特點,關(guan) 注更多具有時效性的話題,積極回應大眾(zhong) 的現實關(guan) 切,激發人們(men) 的良性思考和積極探索,賦予作品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文化格局和價(jia) 值取向。例如,某微短劇通過“未來商店”的設定,聚焦職場性騷擾、職業(ye) 偏見、情感困擾、親(qin) 子關(guan) 係等都市生活中可能會(hui) 麵臨(lin) 的問題和困擾。另一部作品則聚焦元宇宙、AI等時下熱門的科技概念,讓觀眾(zhong) 在充滿現實感和想象力的光影世界中思考人類未來發展的問題。
在敘事方麵,與(yu) 長劇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複雜敘事和邏輯推理不同,微短劇以強情節、快節奏、小切口見長。創作者可以將科學想象與(yu) 懸疑、愛情、喜劇、動作等比較成熟的影視類型有機結合,在符合科學理念和現實邏輯的基礎上,通過巧妙的劇情設定和氛圍營造,增加戲劇張力和情感力量,使觀眾(zhong) 獲得新穎獨特的觀賞體(ti) 驗。例如,某微短劇讓演員一人分飾多角,講述幾位長相酷似但命運截然不同的人物,因為(wei) 一款神秘的社交軟件卷入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並不斷抽絲(si) 剝繭,探尋真相,最終解開謎題的故事,劇情反轉不斷,懸疑氛圍拉滿,契合“Z世代”追求刺激燒腦的觀賞訴求。
在呈現方麵,微短劇創作者可以利用豎屏形式的獨特優(you) 勢,探索科幻題材藝術表達的更多可能性。豎向構圖可以讓受眾(zhong) 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焦點人物身上,關(guan) 注他的姿態、表情、言語,從(cong) 而產(chan) 生“麵對麵”的交互感。某作品抓住了豎屏微短劇這種長於(yu) 塑造人物的特點,選取虛擬偶像為(wei) 主角,以“虛擬+真人”形式和“國風+賽博朋克”風格,全方位展現人物的魅力。
微短劇可以利用人無我有的優(you) 勢,在科幻領域走出一條全新的創作道路,形成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廣大製片方和創作者一方麵要端正創作態度,始終將藝術堅守和價(jia) 值引領作為(wei) 創作第一要務,不斷提高作品的製作水平,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另一方麵要打開思路,大膽嚐試各種新技術、新理念,探索微短劇與(yu) 科幻文化相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在創作端持續發力的同時,相關(guan) 主管部門也看到科幻題材和微短劇蘊含的巨大潛力,從(cong) 政策層麵對科幻微短劇進行扶持引導。202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實施科幻產(chan) 業(ye) 發展扶持計劃,推進科技傳(chuan) 播與(yu) 影視融合,加強科幻影視創作,為(wei) 科幻題材影視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良好環境。從(cong) 2022年6月1日起,國家廣電總局對網絡劇片正式發放行政許可,其中包括網絡微短劇在內(nei) 的國產(chan) 重點網絡劇片上線播出時,使用統一的“網標”。這些舉(ju) 措都助推科幻微短劇告別原來的野蠻生長模式,向精品化時代進發。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未來的科幻微短劇不僅(jin) 會(hui) 有炫酷的外殼,還有堅實的文化內(nei) 核,為(wei) 中國科幻影視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9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