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項有關大氣汙染治理政策文件密集發布

發布時間:2023-12-04 10:31:00來源: 法治日報

  去年超四分之一城市PM2.5不達標 現階段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yan) 峻

  多項有關(guan) 大氣汙染治理政策文件密集發布

  核心閱讀

  藍天保衛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會(hui) 通力合作,需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強化財政、稅收、價(jia) 格等政策支持。生態環境部將從(cong) 嚴(yan) 控增量、減排存量、加大監督幫扶力度等方麵發力。

  本報記者 張維

  連日來,有關(guan) 大氣汙染治理的政策文件密集發布。

  1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審議通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會(hui) 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jue) 策部署,再接再厲、久久為(wei) 功,紮實深入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征求《低效失效大氣汙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擬全麵開展低效失效大氣汙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工作,建立排查整治清單,“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

  生態環境部近日還召開部常務會(hui) 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這意味著,我們(men) 仍然需要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此前所表示的,藍天保衛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會(hui) 通力合作,需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強化財政、稅收、價(jia) 格等政策支持。生態環境部將從(cong) 嚴(yan) 控增量、減排存量、加大監督幫扶力度等方麵發力。

  今年秋冬大氣汙染形勢嚴(yan) 峻

  京津冀地區近期又經曆了一輪汙染天氣。

  以北京為(wei) 例。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表示,從(cong) 11月20日開始區域整體(ti) 擴散條件不利,南部重汙染帶逐漸形成,並在偏南風作用下向北傳(chuan) 輸,汙染範圍不斷擴大。截至22日早9時,全市空氣質量達到中度汙染水平,其中有六區陷入重度汙染。

  這個(ge) 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形勢被認為(wei) “異常嚴(yan) 峻且緊迫”。且不說秋冬季本就是大氣汙染的“重災區”,從(cong) 今年整體(ti) 情況來看,形勢就不容樂(le) 觀。

  在今年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黃潤秋坦承,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you) 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ge) 百分點。

  不僅(jin) 上半年,目前為(wei) 止形勢依舊嚴(yan) 峻。“今年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及疫情防控調整後經濟活動恢複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大氣汙染有所反彈。”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jun) 說。

  生態環境部的數據支撐了上述說法。11月20日,生態環境部通報10月和1月至10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1月至10月,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85.1%,同比下降1.2個(ge) 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1.6%,同比上升0.8個(ge) 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7%。

  究其原因,有多個(ge) 方麵的因素。據了解,今年以來氣象條件極為(wei) 不利,受亞(ya) 洲冬季風周期性活躍影響,全國沙塵過程明顯增多,僅(jin) 在上半年就達37次,其中15次為(wei) 大範圍沙塵過程,為(wei) 15年來同期最多。今年6月,華北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2天,致使當月臭氧超標天數異常偏高。

  氣候條件不利於(yu) 大氣汙染物擴散,同時排放也有所增加。隨著疫情後經濟活動逐漸恢複,冶金、建材、石化等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增長,汙染物排放也隨之增加。比如,上半年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chan) 量同比增長了8%。

  排查整治低效失效治理設施

  不可否認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製定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zhong) 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但是上述種種現象說明,現階段大氣汙染形勢仍然十分嚴(yan) 峻,大氣環境穩中向好趨勢尚不穩固。“2022 年,全國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城市PM2.5不達標,京津冀及周邊等區域重汙染天氣依然高發、頻發,亟須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這也是生態環境部擬開展低效失效大氣汙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的動因所在。據介紹,近年來,在執法檢查、監督幫扶等工作中發現,工業(ye) 企業(ye) 大氣汙染治理設施簡陋、運行低效問題突出,影響治理效果,導致頻繁超標排放,成為(wei) 製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短板。

  在今年4月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主辦的首屆生態環境司局長與(yu) 環保企業(ye) 對話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wei) 曾坦言,在大氣汙染防治過程中,我國環保產(chan) 業(ye) 和市場領域中存在簡易低效設施大行其道、部分治理設施質量低劣、運維管理效率低下、在線監測數據失真、全過程治理技術亟須攻關(guan) 這五大問題。

  根據《征求意見稿》,治理設施低效失效的情形包括:治理工藝不適用,去除效果較差、無穩定達標排放能力;治理裝備簡陋,必要配套設施未安裝,未形成穩定可靠的副產(chan) 品和消納去向,建設質量低劣,關(guan) 鍵組件達不到規範要求,自動化水平不高,控製係統功能缺失;治理設施操作運行低效,關(guan) 鍵組件、關(guan) 鍵參數未按相關(guan) 技術規範或設計要求運行維護,管理台賬記錄不全、不規範;為(wei) 掩蓋超標排放等違法事實,不正常運維甚至幹擾自動監測,篡改、偽(wei) 造監測數據等。

  《征求意見稿》要求全麵開展低效失效大氣汙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工作,建立排查整治清單,“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不成熟、不適用、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治理工藝;整治關(guan) 鍵組件缺失、質量低劣、自動化水平低的治理設施;提升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水平及管理台賬質量;健全監測監控體(ti) 係,自動監測設備實現應裝盡裝,全麵提升自動監測和手工監測數據質量,有力提升地方大氣汙染治理能力,深入挖掘多汙染協同減排潛力,助力完成“十四五”確定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任務,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近日原則通過的《方案》,專(zhuan) 門針對重點地區的大氣汙染治理進行了部署。《方案》目前尚未公布,具體(ti) 內(nei) 容還不可知。但從(cong) 今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guan) 於(yu) 此項行動方案的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方案》要求各地研究修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優(you) 化重汙染天氣預警啟動標準。

  有信心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審議通過的《行動計劃》尤為(wei) 重要。

  馬軍(jun) 認為(wei) ,要想達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目標,必須有《行動計劃》指引。《行動計劃》特別強調統籌高水平的保護和高質量的發展,也就是要在發展的同時實現保護。一方麵經濟發展要求擴大生產(chan) ,一方麵汙染治理要求降低排放,隻有走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之路。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認為(wei) ,從(cong) 宏觀來看,《行動計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以改善空氣質量為(wei) 核心,以減少重汙染天氣為(wei) 重點,繼續以PM2.5控製為(wei) 主線,協同控製臭氧汙染。著力推進NOx和VOCs減排。具體(ti) 來說,通過深化移動源汙染治理,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重點行業(ye) 提標改造,強化NOx減排;圍繞源頭減排、過程嚴(yan) 控、末端治理,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

  黃潤秋此前表示,將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汙,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發力:一是嚴(yan) 控增量。堅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發展,堅決(jue) 遏製“兩(liang) 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加快能源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ti) 係,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you) 先采用鐵路和水路。二是減排存量。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重點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公轉鐵”、“公轉水”等重大工程,以更大減排量衝(chong) 抵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不確定性。三是持續組織開展好重點區域監督幫扶,推動攻堅任務落實落地。

  “在預測的經濟增長和減排量前提下,我們(men) 有信心把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劉炳江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