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用心用情傳承非遺
11月30日,來自遼寧省朝陽市的幾位遊客走進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dong) 縣克東(dong) 滿繡傳(chuan) 承基地。他們(men) 認真聽了講師對滿繡技藝的講解後,在講師的指導下實踐起來,從(cong) 最開始的笨拙到後來的飛針走線,最後每個(ge) 人都拿到了自己繡出的滿繡作品,特別開心。大家紛紛表示,這趟克東(dong) 非遺之行,超值!
克東(dong) 滿繡非遺體(ti) 驗是克東(dong) 縣推動非遺傳(chuan) 承的一個(ge) 縮影。克東(dong) 縣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楊舒華說,克東(dong) 縣始終把非遺傳(chuan) 承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挖掘非遺項目、創建展示中心、開展非遺傳(chuan) 承活動等,讓非遺項目“活”起來、非遺傳(chuan) 承“亮”起來、非遺惠民“熱”起來。
齊齊哈爾市級非遺項目董氏泥塑,原本散落民間、默默無聞。克東(dong) 縣文化館發現後,對其傳(chuan) 承曆史進行了認真調查,經逐級申報於(yu) 2017年成為(wei) 市級非遺項目。董氏泥塑代表作品——《東(dong) 北十八怪》充分展現了東(dong) 北民俗特色,深受遊客喜愛。該項目非遺傳(chuan) 承人董桂珍表示,今後要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泥塑、傳(chuan) 承泥塑。
近年來,克東(dong) 縣對非遺項目進行地毯式排查,成功申報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滿族刺繡、省級非遺項目克東(dong) 腐乳和克東(dong) 刀刻書(shu) 畫、齊齊哈爾市級非遺項目董氏泥塑及克東(dong) 縣級非遺項目張氏木刻、邊氏剪紙、鴕鳥蛋雕刻等15項,並有針對性地對這些非遺項目進行保護。
克東(dong) 縣對非遺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寫(xie) 入克東(dong) 縣“十四五”發展規劃,為(wei) 非遺建設指明了方向。據克東(dong) 縣文化館館長孫良介紹,克東(dong) 縣以保護傳(chuan) 承為(wei) 使命,著眼確認、立檔、研究、保護、宣傳(chuan) 、弘揚、傳(chuan) 承、振興(xing) 等保護措施,把非遺保護作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
2014年,克東(dong) 縣成立了集保護、傳(chuan) 承、展示、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克東(dong) 縣非遺展示中心。該中心除了對所有非遺項目用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進行記錄外,還舉(ju) 辦了剪紙、鴕鳥蛋雕刻、刀刻畫等上百個(ge) 非遺傳(chuan) 承培訓班,積極向廣大群眾(zhong) 傳(chuan) 授非遺技藝。
據了解,克東(dong) 縣通過請上來走下去、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僅(jin) 近5年就培訓了上萬(wan) 名非遺傳(chuan) 承學員,這些學員遍及大街小巷、鄉(xiang) 鎮村屯,營造出濃鬱的非遺傳(chuan) 承氛圍。同時,克東(dong) 縣以展覽、講座、研討會(hui) 等形式,積極開展非遺進機關(guan) 、進鄉(xiang) 村、進社區等“七走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hui) 效果。
自2008年起,克東(dong) 縣就開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組織鴕鳥蛋雕刻、邊氏剪紙等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走進寶泉鎮第四中學等20多所中小學,以“展覽+解說+培訓”的形式,把非遺技藝傳(chuan) 授給學生。克東(dong) 縣第三小學的學生劉禹桐說,自從(cong) 接觸了剪紙,他慢慢改變了之前馬虎大意的毛病,並且還學會(hui) 了剪紙技藝。
今年7月,克東(dong) 縣舉(ju) 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購物節,克東(dong) 腐乳、鴕鳥蛋雕刻、剪紙等上百件非遺產(chan) 品亮相。在糖畫展台,孩子們(men) 目不轉睛地觀看神奇的糖畫製作過程,糖漿宛如魔法一般變化成各種形狀和圖案,甜蜜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刺激著人們(men) 的嗅覺。
克東(dong) 縣把非遺與(yu) 群文活動相結合,以展覽、展演的方式融入社區文化藝術節、百姓春晚、農(nong) 民文化藝術節等各種節慶活動中,得到了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以該縣“激情夏日廣場”係列文化活動為(wei) 例,每屆活動都專(zhuan) 門設有非遺展區,並以展覽、展演、講述、體(ti) 驗等多種方式呈現,受到了群眾(zhong) 和遊客的歡迎。
“非遺+旅遊”已成為(wei) 克東(dong) 縣非遺傳(chuan) 承的重要方式。克東(dong) 縣除了組織非遺項目走進飛鶴廣場、二克山公園、兢山廣場等各大景區、景點進行展覽展演外,更是把克東(dong) 滿繡、克東(dong) 腐乳、鴕鳥蛋雕刻等非遺產(chan) 品轉化為(wei) 旅遊紀念品,在克東(dong) 縣及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地的各大景區進行銷售,擴大了克東(dong) 縣非遺的美譽度。
國家級非遺項目滿族刺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劉雅梅創辦了刺繡作坊,400多名農(nong) 村女性尤其是殘疾女性有了就業(ye) 崗位,實現了文化傳(chuan) 承和百姓富裕的一舉(ju) 兩(liang) 得。據克東(dong) 縣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羅洋介紹,克東(dong) 縣把傳(chuan) 承非遺項目作為(wei) 文化惠民的重要舉(ju) 措,鼓勵非遺項目牽手廣大百姓,通過傳(chuan) 授技能、回收產(chan) 品等方式,使得很多群眾(zhong) 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生活。
據介紹,克東(dong) 縣已有上千人從(cong) 事非遺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加工,已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楊舒華說,克東(dong) 縣將在打造非遺品牌上下功夫,力爭(zheng) 通過5年時間打造非遺文化節、非遺展覽、非遺展演等十大非遺品牌,通過品牌影響力的帶動,促進克東(dong) 縣非遺建設高質量發展。(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張建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