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地理信息數據安全風險專項排查治理
當前,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發展,地理信息數據與(yu) 數字經濟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要素保障。地理信息數據既是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又是新型生產(chan) 要素,可廣泛應用於(yu) 精準農(nong) 業(ye) 、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行業(ye) 領域及我們(men) 日常快遞網購、外賣送餐、家政服務等生活場景。但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和人員,卻利用地理信息係統軟件,企圖竊取涉密敏感地理信息數據,對我國家安全帶來了威脅和隱患。
伸向地理信息數據的黑手
地理信息係統軟件是具備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存儲(chu) 、分析、管理、共享等功能的專(zhuan) 業(ye) 軟件。這些軟件功能強大,能夠將采集的各類地理信息標注在地圖上,並根據需要進行分析和展示,坐標精度甚至能夠達到厘米級。
然而,個(ge) 別境外組織、機構和人員卻盯上了地理信息數據這塊“大蛋糕”,企圖利用地理信息係統軟件開展情報竊密活動。手段包括:在軟件使用過程中自動連接境外服務器,無限製收集用戶數據;蓄意在軟件中預置“後門”,為(wei)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打開方便之門等。
另外,少部分用戶的數據安全意識薄弱,將城市管網、軍(jun) 事目標、涉密單位的高精度地理位置坐標標注在地圖上,產(chan) 生嚴(yan) 重失泄密風險隱患,可能會(hui) 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專(zhuan) 項排查整治斬斷黑手
地理信息數據屬於(yu) 高價(jia) 值情報,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情報竊密的重點。通過竊取我國高精度地理信息數據,可還原出我交通、能源、軍(jun) 事等重要領域特定區域的三維地貌圖,為(wei) 偵(zhen) 察監視、軍(jun) 事行動提供關(guan) 鍵支持,將嚴(yan) 重威脅我軍(jun) 事安全。
近期,國家安全機關(guan) 工作發現,我國有關(guan) 重要行業(ye) 領域使用的境外地理信息係統軟件存在搜集外傳(chuan) 地理信息數據的情況,部分數據重要敏感,甚至涉及國家秘密,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yan) 重威脅。
針對上述情況,國家安全機關(guan) 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地理信息數據安全風險專(zhuan) 項排查治理,指導、協助涉事單位開展清查整改,及時消除重大數據竊密、泄密等安全隱患。
國家安全機關(guan) 提示
一、《數據安全法》規定,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製度,組織開展數據安全教育培訓,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安全。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在開展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和處理活動時,應當選用安全可靠的地理信息係統軟件,根據數據重要程度設置嚴(yan) 格的訪問權限,確保“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國家安全機關(guan) 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工作協作機製,共同維護國家重要數據安全。
二、《反間諜法》規定,境外機構、組織、個(ge) 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nei) 機構、組織、個(ge) 人與(yu) 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mai) 、非法提供關(guan) 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數據,屬於(yu) 間諜行為(wei) 。公民發現有關(guan) 行為(wei) 可通過撥打12339舉(ju) 報受理電話,登錄www.12339.gov.cn互聯網舉(ju) 報受理平台,或通過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zhong) 號舉(ju) 報受理渠道向國家安全機關(guan) 舉(ju) 報。(總台央視記者李本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