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兩岸一家親 共建和美鄉村——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觀察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海峽聚焦】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福建福清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的黃色火龍果引人駐足、浙江麗(li) 水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悉數亮相、從(cong) 台灣引進種植的高山茶葉香氣撲鼻……日前,2023年海峽兩(liang) 岸現代農(nong) 業(ye) 博覽會(hui) ·海峽兩(liang) 岸花卉博覽會(hui) 在福建廈門和漳州同步舉(ju) 行。本次博覽會(hui) 以“兩(liang) 岸農(nong) 情 融合發展”為(wei) 主題,吸引來自兩(liang) 岸1500餘(yu) 家企業(ye) 和2300多家采購商參展,兩(liang) 岸優(you) 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在此薈萃,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人才交流碰撞,助力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農(nong) 業(ye) ,是兩(liang) 岸交流合作起步最早、基礎牢固、成效明顯的領域之一。從(cong) 1988年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界人士闊別40年後首次在香港實現會(hui) 晤,到如今800多家涉台企業(ye) 入駐大陸28個(ge) 國家級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30多年來,海峽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交流合作不斷加深,為(wei) “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寫(xie) 下生動注腳。

  產(chan) 銷對接 兩(liang) 岸合作潛力巨大

  “今天收獲不小,剛買(mai) 了些台灣百香果,買(mai) 之前特意嚐了一下,酸甜爽口、香味特別濃。”2023年海峽兩(liang) 岸現代農(nong) 業(ye) 博覽會(hui) 舉(ju) 行期間,來逛展的廈門市民李女士拎起手中的幾個(ge) 袋子,笑著向記者展示她的“戰利品”。

  博覽會(hui) 期間,展館內(nei) 隨處可見像李女士這樣拎著大包小包、收獲滿滿的觀眾(zhong) 。與(yu) 此同時,兩(liang) 岸參展商和采購商同樣聊得火熱。

  在福建展區,來自廈門同安閩台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園的個(ge) 頭碩大的牛油果、來自仙遊縣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的仙遊甜柿等果蔬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和采購商的目光。“這個(ge) 牛油果是從(cong) 台灣引進的品種,單個(ge) 重量有一斤多,種植時使用有機肥,雖然市場價(jia) 格較高,但這兩(liang) 天已經有幾家企業(ye) 來跟我們(men) 簽訂了協議,一次訂購一噸以上。”參展商林忠太告訴記者。

  “我們(men) 統籌考慮產(chan) 業(ye) 分類、產(chan) 品特色來設計展會(hui) 分區,涉及農(nong) 林漁果茶等領域,覆蓋從(cong) 初級產(chan) 品到精深加工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力求把博覽會(hui) 辦成展示兩(liang) 岸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人才廣泛交流的大舞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經濟師、辦公廳(對台灣農(nong) 業(ye) 事務辦公室)主任魏百剛介紹,廈門國際會(hui) 展中心設有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展區、台灣縣市展區,福建省市展區、主賓省等省團展區以及漁業(ye) 展區、農(nong) 墾展區、企業(ye) 展區等。漳州花博園以花卉為(wei) 主,兼顧林業(ye) ,分為(wei) 海峽兩(liang) 岸精品花卉、漳州精品花卉、南方特色林業(ye) 精品等板塊。此外,博覽會(hui) 聚焦產(chan) 銷對接,組織采購商和專(zhuan) 業(ye) 觀眾(zhong) 參會(hui) 采購,開展“花開兩(liang) 岸——好物節”直播推介專(zhuan) 場活動,幫助大陸和島內(nei) 企業(ye) 拓展銷路、擴大市場。

  記者了解到,在產(chan) 銷對接方麵,本屆博覽會(hui) 最終意向簽約金額合計達125.6億(yi) 元,充分顯示了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合作發展的巨大潛力。

  不斷延伸 農(nong) 業(ye) 合作領域繼續拓展

  在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展區,一些觀眾(zhong) 正品嚐衝(chong) 泡好的高山烏(wu) 龍茶。“這些茶出自福建漳平永福鎮的台品櫻花茶園。”來自台灣南投的台商謝東(dong) 慶告訴記者,1996年,他來到永福鎮租地種茶,如今茶園的麵積已達1800畝(mu) 。“台灣的農(nong) 場一般不大,但在大陸,上千畝(mu) 甚至上萬(wan) 畝(mu) 的農(nong) 場很常見。大陸有很多好政策,為(wei) 台商台農(nong) 帶來了很多發展機遇。”謝東(dong) 慶說。

  近年來,台胞台企在大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創業(ye) 興(xing) 業(ye) 的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圍繞兩(liang) 岸經濟、文化、農(nong) 業(ye) 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31條措施’‘26條措施’以及‘農(nong) 林22條措施’等惠台政策先後出台,投資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有力帶動了兩(liang) 岸經貿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鄧小剛介紹,永福高山茶、仙遊甜柿、欽州大蠔等成為(wei) 兩(liang) 岸家喻戶曉的品牌。

  在展會(hui) 上,記者遇到不少來自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的台商台農(nong) 。說起園區的優(you) 惠政策,他們(men) 如數家珍,說起創業(ye) 的成績和感受,他們(men) 侃侃而談。

  “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已成為(wei) 台農(nong) 台商在大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投資發展的主要集聚地。園區示範帶動效應明顯,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注重從(cong) 島內(nei) 引進農(nong) 業(ye) 優(you) 良品種和實用技術,培育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帶動園區及周邊農(nong) 民增收致富。”魏百剛舉(ju) 例說,比如漳平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引進台灣優(you) 良茶樹品種、製茶設備和技術,建成大陸最大的台灣高山茶生產(chan) 基地,每年可解決(jue) 當地勞動力就業(ye) 1.2萬(wan) 人次,帶動園區內(nei) 農(nong) 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此外,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合作領域繼續拓展。來自台灣台北的曾芝穎如今是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hui) 台灣省籍執行秘書(shu) 長。在福建閩清策劃活化梅城印記特色曆史文化街區,設計閩清縣雄江鎮庫區移民文化館,在福建尤溪、泰寧、仙遊等地開展鄉(xiang) 建鄉(xiang) 創陪伴式服務……曾芝穎說:“來大陸7年多,我幾乎走遍了福建的鄉(xiang) 村。在這裏,我們(men) 充分挖掘每個(ge) 村莊的美,很有成就感、獲得感。”

  除了傳(chuan) 統種養(yang) 業(ye) ,越來越多台農(nong) 台商在大陸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休閑農(nong) 業(ye) 、特色民宿、直播電商等產(chan) 業(ye) 。“很多台胞團隊特別是台灣青年紮根大陸鄉(xiang) 村和社區,為(wei) 村莊規劃設計、人居環境改善、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出謀劃策,為(wei)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貢獻了經驗和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首席獸(shou) 醫師李金祥說。

  持續發力 進一步深化交流融合

  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nong) 業(ye) 強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為(wei) 兩(liang) 岸人士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廣闊舞台。怎樣進一步深化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交流合作、讓更多台灣同胞更好融入大陸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曆史進程,成為(wei) 本屆博覽會(hui) 上人們(men) 關(guan) 注的話題。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為(wei) 台胞台企紮根大陸發展創造了全方位的政策環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正在研究製定“三農(nong) ”領域相關(guan) 政策文件,圍繞現代農(nong) 業(ye) 、海洋漁業(ye) 、鄉(xiang) 村建設等出台具體(ti) 措施,加大支持在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方麵先行先試,在用地、融資等方麵為(wei) 台胞台企提供更多便利。

  與(yu) 此同時,平台建設將進一步完善,以深化兩(liang) 岸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合作。據了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會(hui) 同國務院台辦等,通過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等渠道,加大對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的支持力度,選擇條件具備的鄉(xiang) 鎮建設一批海峽兩(liang) 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作基地,在資金、培訓、服務上給予傾(qing) 斜支持,努力把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合作基地建設成為(wei) 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的示範樣板。

  融合發展少不了交流互動。作為(wei) 今年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領域規模最大、內(nei) 容最豐(feng) 富的交流活動,本屆博覽會(hui) 通過舉(ju) 辦海峽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論壇等活動為(wei) 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從(cong) 業(ye) 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我們(men) 將進一步擴大交流互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鄧小剛表示,還將繼續發揮好海峽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交流協會(hui) 和茶業(ye) 交流協會(hui) 的橋梁紐帶作用,吸納更多台胞台企參與(yu) ,繼續擴展交流途徑,同島內(nei) 農(nong) 漁社會(hui) 團體(ti) 和基層民眾(zhong) 建立良好溝通機製,暢通兩(liang) 岸長效常態聯係合作通道。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1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