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鍛造更多“大國重器”
作者:張廠育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圍繞科技製高點的大國競爭(zheng) 不斷加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已成為(wei) 大國競爭(zheng) 的主戰場。國有企業(ye) 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ye) ,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緊緊依靠科技進步驅動產(chan) 品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近年來,央企強化大局意識,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頭號任務”,集中力量和資源,先後建成700多個(ge) 國家級研發平台,投入研發經費年均增速超過10%,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實質性提升,在關(guan) 鍵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零部件等領域攻克了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科技進步驅動產(chan) 品創新成效顯著,一大批行業(ye) 領先、國際領先產(chan) 品和國之重器紛紛湧現,展示了科技創新國家隊的實力和擔當,也促進企業(ye) 和國家競爭(zheng) 力進一步提升。
也要看到,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的技術圍堵一刻也沒有放鬆,密集打壓高科技企業(ye) 、技術“卡脖子”問題愈加突出。我國整體(ti) 科技實力特別是企業(ye) 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不強,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狀況尚未從(cong) 根本上消除,很多行業(ye) 和產(chan) 品仍處於(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中低端。為(wei) 此,需增強使命感和危機感,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推動產(chan) 品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有效途徑,多措並舉(ju) 推動科技力量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
立足“國之大者”,提升企業(ye) 科技創新能力。國有企業(ye) 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針對數字技術、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薄弱環節,努力打造科技攻關(guan) 重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創新特區,加快建設自主創新領軍(jun) 企業(ye) ,促進國產(chan) 化替代,努力多出從(cong) “0”到“1”的原創性成果,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發揮主體(ti) 作用,建立高效協同創新體(ti) 係。國有企業(ye) 應堅持係統思維,統籌做好創新體(ti) 係建設,通過發揮企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加強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完善激勵保障機製、推動大中小企業(ye) 上中下遊協作,打通了從(cong) 科技強到產(chan) 品強、產(chan) 業(ye) 強的通道。為(wei) 了進一步完善創新體(ti) 係,還要持續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支持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ye) 聚集,打造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核心圈”,構築技術和產(chan) 業(ye) 的“朋友圈”,形成帶動廣泛的“輻射圈”,推動更多產(chan) 品和產(chan) 業(ye) 進入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
聚焦自主創新,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國有企業(ye) 須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技術攻關(guan) ,在高端芯片、操作係統、重大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受製於(yu) 人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技術性能。同時,鞏固航天航空、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方麵的優(you) 勢和領先地位,加強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領域,加快研發和掌握更多的行業(ye) 領先、國際領先產(chan) 品和大國重器,搶占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製高點。(張廠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