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鄉間金曲自飛揚

發布時間:2023-12-18 10: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鄉(xiang) 間金曲自飛揚

  講述人:河北金音樂(le) 器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學孔

  1989年,我在天津管樂(le) 廠製作樂(le) 器零配件。改革開放後,人們(men) 腦筋活起來,我謀劃著開一家西洋樂(le) 器工廠。老家衡水武強縣的周國芳也有類似想法,大家一拍即合。那會(hui) 兒(er) ,他還在周窩鄉(xiang) 開水暖件廠,可以提供場地,而我能提供樂(le) 器配件的技術。於(yu) 是,周國芳任廠長,我任生產(chan) 技術廠長,武強縣通達樂(le) 器廠當年就在周窩鄉(xiang) 掛牌成立了。

  生產(chan) 西洋樂(le) 器,對於(yu) 莊稼人來說是個(ge) 難事兒(er) 。當時企業(ye) 是典型的“六無”:無設備、無技術、無工人、無銷路、無資金、無品牌。許多人嘲笑說:“農(nong) 把式造樂(le) 器,能成事嗎?”

  於(yu) 是,我們(men) 在一間破舊廠房裏,沒日沒夜地摸索生產(chan) 樂(le) 器零件的門道。偶然的機會(hui) ,我們(men) 聽說國內(nei) 來了一個(ge) 專(zhuan) 做樂(le) 器銷售的國外客商,便輾轉了幾個(ge) 城市,最終找到了他。見麵後,他大為(wei) 感動,當即跟我們(men) 到廠子參觀,並簽下了廠裏的第一筆大單——90支單簧管。

  不過,當我們(men) 把一支成品單簧管拆開,看到這100多個(ge) 或呈“S”形,或呈“Z”形的零部件時,立馬傻了眼。沒有模具,怎麽(me) 辦?我們(men) 試著用銼刀銼,用鋸子鋸,試圖打磨出雛形。同時“節衣縮食”,高薪聘請外廠技術人員來傳(chuan) 授技藝。經過幾十個(ge) 日夜的鑽研,大家終於(yu) 掌握了生產(chan) 技術,提前完成了任務。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men) 也迎來了打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國外某公司慕名前來訂貨。隨後,我們(men) 開始接一些出口海外的大單子,企業(ye) 發展越來越快。此後,英國、荷蘭(lan) 、法國等多國客商接踵而至,我們(men) 廠生產(chan) 的樂(le) 器逐步成為(wei) 國外采購商心中的搶手貨。

  進入新世紀,一係列現代企業(ye) 運營管理模式得到應用:新建科研中心、增加研發資金、改進交流合作服務,與(yu) 30餘(yu) 家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產(chan) 品合作關(guan) 係。此外,為(wei) 了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廠子內(nei) 部還成立了內(nei) 貿、外貿兩(liang) 個(ge) 營銷部。

  2012年,為(wei) 追趕新時代的腳步,縣裏以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基礎,開始了一係列嶄新規劃:打造創意民宿、咖啡屋、樂(le) 器體(ti) 驗館……一時間,周窩村成了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音樂(le) 小鎮。小鎮先後舉(ju) 辦了中國吉他文化節、大學生音樂(le) 節等活動,接待遊客超百萬(wan) 人次。

  回首往事,我常常感慨,我和樂(le) 器廠的奮鬥史,也是改革開放發展史的一個(ge) 生動注腳。在時代浪潮中,我們(men) 遇到了好政策、趕上了好時機,最後在這一領域站穩了腳跟,並且沉澱了不少經驗。如今,我們(men) 生產(chan) 的西洋樂(le) 器產(chan) 品涵蓋了木管、銅管、提琴、吉他四大係列的所有品種,暢銷歐美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一件件金音製造的樂(le) 器,在世界各地奏響了美妙樂(le) 章。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耿建擴、陸健、蘇雁、崔誌堅、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廖瑩、黃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8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