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成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截至11月份,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8家,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建設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1月至9月,園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2.33萬(wan) 億(yi) 元,同比名義(yi) 增長7.11%,占全國比重為(wei) 13.5%。”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在日前舉(ju) 行的“發揮國家高新區作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高新區不斷深化改革探索,促進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對接,綜合實力快速提升,為(wei) 新時期高水平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高新區是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2022年,國家高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7.3萬(wan) 億(yi) 元,創造了全國14.3%的GDP,貢獻了13.6%的稅收。國家高新區也是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基石,支撐建設了38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集聚了三分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ye) 、三分之二的科創板上市企業(ye) 。中關(guan) 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dong) 湖光電子、張江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的規模分別占全國的17%、50%和35%。
通過強化創新策源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國家高新區已成為(wei)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從(cong) 基地平台看,國家高新區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78%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從(cong) 研發投入看,國家高新區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超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近一半。從(cong) 成果產(chan) 出看,國家高新區企業(ye) 擁有發明專(zhuan) 利占全國近一半;智能機器人、衛星導航等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在高新區加速產(chan) 業(ye) 化,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個(ge) 量子通信衛星等均誕生在高新區。”吳家喜說。
國家高新區自誕生以來就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chan) 業(ye) 化”的初心使命,在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方麵具有重要優(you) 勢。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介紹,將推動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創新基地平台向國家高新區布局,進一步支持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引導園區通過聯合共建、跨境合作等方式,集聚國內(nei) 外高端創新資源,加快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標誌性重大戰略產(chan) 品。支持國家高新區聚焦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深入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優(you) 勢;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強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科技支撐;麵向前沿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
據統計,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ye) 收入37.6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22%,實現利潤總額3.32萬(wan) 億(yi) 元,經濟運行持續企穩。其中,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總額1.5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2%,連續4個(ge) 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在推動國家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對接方麵,吳家喜表示,將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以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引導高新區支持企業(ye) 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組建體(ti) 係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ti) ,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等。(黃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