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判斷感冒類型
今年冬季呼吸道感染人數較多,而且感染者以兒(er) 童和青壯年人群為(wei) 主,老年人群相對較少,全球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其實,肺炎支原體(ti) 的感染也有流行周期,每隔3至7年會(hui) 有比較明顯的流行高峰。加上過去幾年,大家通過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外出等措施降低了各種呼吸道病原體(ti) 的感染,從(cong) 而導致群體(ti) 對呼吸道病原體(ti) 的免疫屏障下降。
萬(wan) 一“中招”,需要盡量分析評估自己感染的是哪種病原體(ti) 。那麽(me) 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病原體(ti) 感染?
一是根據接觸史判斷。盡量了解自己接觸的人群中是否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是否有人已經確診流感或者肺炎支原體(ti) 感染,這些接觸史對判斷自己感染的是哪種病原體(ti) 具有重要意義(yi) 。例如接觸流感病例後出現發熱和咳嗽、咽痛等症狀,很可能是被傳(chuan) 染了流感病毒。
二是根據症狀判斷。流感的典型表現是起病快,有高熱、咳嗽、咽痛和明顯的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關(guan) 節痛等症狀;而肺炎支原體(ti) 感染起病相對慢一些,典型表現是反複高熱,早起以幹咳為(wei) 主,後期可以有咳痰;而普通感冒症狀比較輕,不發熱或者隻有低熱,典型症狀通常是鼻塞、流涕、打噴嚏和咳嗽、咽痛,一般3到5天可以自愈。
患者了解自己是感染的哪種病原體(ti) ,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有意義(yi) ,尤其是流感,早診斷可以盡早抗病毒治療,降低重症風險,縮短病程,降低傳(chuan) 染風險。對重症病例高風險人群,盡早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危重症風險。
感冒發燒,達到什麽(me) 情況要就診?普通感冒一般症狀比較輕,3~5天左右可以自愈,通常不需要到醫院就診,主要是在家休息,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鎮咳祛痰藥物等緩解不適症狀。如果超過3天仍有反複高熱、有呼吸急促、喘憋、吸氣費力、胸悶、胸痛、進食差、精神萎靡、嗜睡等嚴(yan) 重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感冒發燒後,如果在家護理要注意什麽(me) ?出現感冒發熱症狀,應該及時休息,盡量與(yu) 家人保持隔離,盡量選擇待在有單獨窗戶的房間。如果無法避免接觸家人,雙方都要戴好口罩,盡量保持一定距離,減少家庭傳(chuan) 播風險,尤其是需要保護好家裏的老人、兒(er) 童、孕婦等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近距離接觸。患者自己要保證充分休息,適當增加液體(ti) 攝入,根據症狀情況選擇解熱鎮痛藥物、止咳化痰藥物。病情如果明顯加重,或者超過5天沒有緩解趨勢,需要及時就診。
(作者:李侗曾,係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