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職業技術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看點在哪裏?
冰啟
最近,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下稱“深職大”)的一個(ge) 新動作吸引了眾(zhong) 多目光,該校宣布,將從(cong) 2024年起與(yu) 香港理工大學共同招收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12月24日《南方日報》)
上半年剛剛“升艙”本科,下半年就聯合名校培養(yang) 博士,深職院有什麽(me) 新計劃?一個(ge) 是職業(ye) 本科裏的佼佼者,一個(ge) 是本科老牌名校,為(wei) 何他們(men) 會(hui) “牽手”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
剛升本的職業(ye) 技術大學,就與(yu) 高校聯合培養(yang) 博士,這是推進職普融通,把職業(ye) 教育建設為(wei) 與(yu) 普通教育平等發展的類型教育的新探索。職業(ye) 本科與(yu) 普通本科聯合培養(yang) 博士,應聚焦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博士,開展博士層次的職業(ye) 教育,以此扭轉社會(hui) 存在的“職業(ye) 本科低於(yu) 普通本科”,“職業(ye) 教育是低層次教育”的陳舊認知。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的定位是層次教育,一提職業(ye) 教育,大家想到的就是中職、高職專(zhuan) 科。其實,高等職業(ye) 教育不但有高職專(zhuan) 科層次,還有本科層次、碩士層次與(yu) 博士層次。2019年,我國新增一批職業(ye) 本科院校——職業(ye) 技術大學,到目前為(wei) 止,職業(ye) 本科院校已有34所。但仍有部分學生和家長把職業(ye) 本科視為(wei) 比普通本科低一層次的院校。
這就需要加快推進把職業(ye) 教育建設為(wei) 類型教育的改革探索。2022年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把職業(ye) 教育定位為(wei) 類型教育,並明確“高等職業(ye) 學校教育由專(zhuan) 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ye) 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大力發展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碩士與(yu) 專(zhuan) 業(ye) 博士教育,是落實《職業(ye) 教育法》,形成合理的人才培養(yang) 結構的必然選擇。
最近,教育部發布《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提出我國未來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隻開展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為(wei) 主。以國家重大戰略、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進一步提升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發展碩士與(yu) 博士層次的職業(ye) 教育,關(guan) 鍵在於(yu) 要堅持職業(ye) 教育定位,形成鮮明的類型教育特色。如要推進職普融通,實行職業(ye) 教育、普通教育學分互認,實施產(chan) 教融合,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雙導師”製,等等。
據報道,香港理工大學與(yu) 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聯合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的具體(ti) 培養(yang) 方案是,被錄取學生在兩(liang) 所學校的學習(xi) 時間各占一半,且同時擁有兩(liang) 位導師,畢業(ye) 後授予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與(yu) 深職大結業(ye) 證明。這批學生今後獲得的博士學位是香港理工大學授予的,深職大並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這類似於(yu) 其他中外合作辦學培養(yang) 碩士、博士的方式。
從(cong) 兩(liang) 校聯合培養(yang) 博士的招生規模與(yu) 專(zhuan) 業(ye) 看,走的是“小而精”戰略路線,據報道,兩(liang) 校2024年度聯合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額不超過10人,而且招生領域為(wei) 工科(不含信息類)與(yu) 信息類學科,9個(ge) 招生專(zhuan) 業(ye) 均為(wei) 兩(liang) 校的重點或王牌學科。
新升本的職業(ye) 技術大學,與(yu) 普通高等學校名校聯手培養(yang) 博士,絕不是追求提升學曆層次,更不能以學曆為(wei) 導向辦學,這會(hui) 令人才培養(yang) 簡單參照學術人才培養(yang) 而失去特色,進而影響社會(hui) 對職業(ye) 技術大學人才培養(yang) 質量的認可度。職業(ye) 技術大學參與(yu) 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要堅持培養(yang) 拔尖應用人才的培養(yang) 定位,並圍繞這一定位,加強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