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雙碳”目標 推動城市綠色轉型發展
作者:劉美萍(中共廈門市委黨(dang) 校)
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和全球治理共同的重要議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從(cong) 內(nei) 涵來看,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具有內(nei) 在一致性。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實現我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是一項重要課題。
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的價(jia) 值意蘊
我國的碳排放主要是以生產(chan) 領域為(wei) 主,進而帶動消費領域的碳排放,生產(chan) 和消費呈現高度正相關(guan) 性。控製碳排放促進經濟發展,短期可以通過控製消費領域的碳排放,增加生產(chan) 領域的碳排放來獲得發展優(you) 先權。
具體(ti) 體(ti) 現在:第一,我國的碳排放主要以煤炭為(wei) 主,一方麵體(ti) 現生產(chan) 發展的能源需要,另一方麵也說明煤炭的碳排放效率如果進一步提高,可為(wei) 我國的碳排放事業(ye) 作出巨大貢獻;第二,我國碳排放雖然體(ti) 量大,但由於(yu) 國土麵積廣袤,人均溫室效應並不明顯,這凸顯了碳排放權益交易的重要性,有利於(yu) 構建整體(ti) 的發展優(you) 勢;第三,我國的溫室效應主要來自電力、供熱方麵,其次是生產(chan) 、建築領域,所以,控製碳排放主要針對電力、供熱部門,還要規劃好生產(chan) 、建築的碳排放問題。
經濟發展並不必然帶來環境破壞。在環境友好的情況下,經濟也可以保持正常增長,關(guan) 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努力提高發展質量,把以碳排放的總量控製為(wei) 核心的“雙碳”目標作為(wei) 我們(men) 追求的目標。要探索通過優(you) 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促進地區碳排放交易等方式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長遠看,碳中和與(yu) 經濟發展兼具是最佳目標組合。
在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提升的同時,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城市的發展中,“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對城市的舒適性、安全性,生活的便捷性、和諧性以及環境的生態化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既要看增量也要看質量,兼顧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在關(guan) 注經濟總量的前提下,統籌兼顧生活、生態、安全等。
城市綠色轉型麵臨(lin) 的挑戰與(yu) 製約因素
我國正加快推進工業(ye) 化進程,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仍然是主要工作,加之能源結構偏碳,實現“雙碳”目標任務依然艱巨。此外,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有完善的基礎條件,強大的人才、技術支持,在綠色創新能力方麵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裝備,在綠色標準體(ti) 係的構建上比較健全,跨區域溝通協調體(ti) 係比較順暢,而我國在某些方麵仍然比較薄弱。
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還受到多種因素製約,例如,在一些地區傳(chuan) 統經濟比重仍然較高,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碳排放量的增加。同時,也要考慮經濟發展的階段和技術水平等綜合因素。人口數量也會(hui) 影響到能源需求量,進而影響能源消費量。
在環境和資源的雙約束下,規製政策具有規製效應。必須製定科學合理的碳排放政策和建立相應的環境規製,幫助企業(ye) 降低能耗,促進環保。環境規製應該包括三大類:對傳(chuan) 統企業(ye) 的環境規製,防止高汙染及其形成的汙染效應;對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升級或者嫁接改造的環境規製,引導企業(ye) 或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對新興(xing) 低碳化和綠色企業(ye) 的規製,主要是引導和示範效應建設。城市發展與(yu) 城市碳排放之間有著複雜關(guan) 係,要因地製宜製定碳排放政策,做好環境規製與(yu) 引導。
促進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路徑
一個(ge) 有競爭(zheng) 力的城市,不光有健全的產(chan) 業(ye) 、發達的商業(ye) 、有吸引力的社會(hui) 環境和服務,還有自我迭代和自我修複能力,促進城市低碳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ge) 前進路徑。
一是調整能源結構,確保我國能源有效和安全。推進低碳化是逐步進行的,不可一蹴而就。當務之急是確定碳減排標準,實施碳減排行動戰略,對碳排放實施總量控製,加強碳排放檢測,逐步減少碳排放的強度和頻次,形成符合城市實際又符合國際標準的、世界先進或適度超前的碳排放行動。我國要積極采取碳減排措施,推行低碳生產(chan) 模式和低碳生活模式。
二是促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社會(hui) 服務水平。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是使用新技術,形成新產(chan) 業(ye) 。二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經過新技術改造,形成改造產(chan) 業(ye) 或者新品質產(chan) 業(ye) 。三是把不盈利的公益活動,通過產(chan) 業(ye) 化的方式進行運作形成新產(chan) 業(ye) 。隨著我國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繼續發揮工業(ye) 企業(ye) 的乘數帶動效應,新興(xing) 工業(ye) 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會(hui) 不斷融合發展,高端製造業(ye) 、新技術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服務業(ye) 等會(hui) 不斷提高城市的品質。
三是加強環境規製,提高城市轉型發展的可持續性。不同城市實施不同的規製辦法,同個(ge) 城市不同區域也可以實施差別化的規製辦法。在不同環境規製水平下,我國各類投資的碳減排作用存在差異,環境規製水平的提高有利於(yu) 各類投資發揮積極碳減排作用。要有明確的準入和退出機製,促進低碳和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還要實施環保責任製,避免高汙染企業(ye) 進入,實行誰批準誰負責。
四是促進碳排放交易,協調不同地區發展權和環境權。碳排放交易是一個(ge) 可交易的配額製度,富裕地區可以向落後地區購買(mai) 一定的碳排放權,雙方在一定程度上交換環境權和發展權,充分利用資源,有利於(yu) 盤活地區經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