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文接萬古 藝越千年
作者:周由強(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
大型人文紀錄片《中國》深挖中國曆史文化資源,用視聽語言表現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hui) 具有深遠影響的人與(yu) 故事,編織出一幅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演進的曆史畫卷。特別是近日播出的《中國》第三季從(cong) 神話到曆史,上溯堯舜禹,時跨夏商周,用有理有據的情景描述、明白曉暢的敘事語言、疏密有致的故事結構,講述遠古中國的故事,對“中華文明從(cong) 何而來、如何而來”的時代之問給出富有藝術性和想象力的回答。
《中國》第三季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是創作者從(cong) 藝術哲學的高度把握好了曆史真實與(yu) 藝術真實、文字語言與(yu) 視覺語言、中國的世界與(yu) 世界的中國三組關(guan) 係。首先,作品把握好了曆史真實與(yu) 藝術真實的關(guan) 係,這是關(guan) 係到人文題材創作思想性的根本問題。中國曆史的少年時期,特別是夏商周三代,在政治製度、經濟發展、科技成就、文化傳(chuan) 統等方麵,為(wei) 後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現代中國的文化和價(jia) 值觀念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作品用12集的體(ti) 量,溯源中國曆史,用藝術想象表現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發展農(nong) 業(ye) 、組成家庭、運行社會(hui) ,建立早期信仰與(yu) 文化審美,開始五湖四海間的交流,形成區域古國和早期文明,開啟王朝時代,直至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偉(wei) 大曆程。從(cong) 神話進入信史,從(cong) 原始社會(hui) 到農(nong) 耕文明再到王朝國家,作品讓觀眾(zhong) 真切感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其次,作品把握好了文字語言與(yu) 視覺語言的關(guan) 係,這是關(guan) 係到人文題材創作藝術性的本體(ti) 問題。影像通史不是文字通史的簡單視頻化,需要進行符合影視生產(chan) 規律的邏輯重構。紀錄片《中國》第三季在回溯曆史的過程中,始終抓住曆史發展規律這條主線,將其貫穿於(yu) 一個(ge) 個(ge) 人物命運故事之中,在流暢的曆史敘事中融入深刻的哲學思考,激發觀眾(zhong) 一起探尋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根脈。在影像呈現上,作品充分發揮視聽語言的魅力,采取場景模擬、角色出演等方式講述曆史故事。創作還使用超寬畫幅,配合中國傳(chuan) 統美學的寫(xie) 意留白手法,使畫麵疏而不空,內(nei) 容滿而不溢,盡顯詩韻大氣。此外,作品文本準確而生動、樸實而深刻,做到了有理有據有節,而且配音與(yu) 畫麵高度匹配,動效與(yu) 文本精準對應,把聲音塑造形象、文字展現氣質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這些設置讓曆史一下子鮮活起來,拉近了觀眾(zhong) 與(yu) 作品的心理距離。
再次,作品把握好了中國的世界與(yu) 世界的中國的關(guan) 係,這是關(guan) 係到人文題材創作傳(chuan) 播性的重要問題。作品從(cong) 《山海》拋出人類在解決(jue) 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後、創造神話來安頓內(nei) 心開始,到《五帝》設立百官、創建各種製度,再到《擇中》的城邑選址、《模範》的青銅製造、《祭祀》的圖騰崇拜、《天道》的哲學源流、《禮樂(le) 》的政治製度,讓人們(men) 看到那個(ge) 時代的中華文明與(yu) 世界其他文明既有相似的關(guan) 切和追求,又有明顯的地理與(yu) 人文差異,讓觀眾(zhong) 理解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個(ge) 獨特的存在形式,同時也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內(nei) 容顯示出主創團隊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高遠追求。
總之,紀錄片《中國》立足於(yu) 當下中國人的精神關(guan) 切,講述了富有專(zhuan) 業(ye) 性、大眾(zhong) 性、國際性的中國古代故事,並帶領觀眾(zhong) 從(cong) “創世”角度切入,去理解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之間的關(guan) 聯,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觀眾(zhong) 打開了一扇梳理中國文化根脈、了解中國曆史故事的窗口。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該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不失為(wei) 近年來一部難得的良心之作、用心之作、精心之作。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7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