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創新驅動 增益世界——讀懂中國經濟的“大邏輯”之三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創新驅動 增益世界——讀懂中國經濟的“大邏輯”之三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
年終歲尾,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尤其是來自海外多重重壓,持續回穩向好,這一成績實屬不易。這得益於(yu) 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快速增長,最根本的還是中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中國不斷湧現的發展新動能所造就的新優(you) 勢。
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其中6個(ge) 指標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擁有24個(ge) 全球頂級科技集群,在全球頂級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多項數據都表明,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正在持續提升。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正從(cong) 過去依賴資源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增長模式,向更加創新、智能、可持續和服務導向的模式過渡。在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期,部分國家熱衷於(yu) 搞“脫鉤斷鏈”、築“小院高牆”,使世界經濟和貿易環境更加複雜嚴(yan) 峻。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新形勢下中國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前不久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列為(wei) 九項重點任務之首,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凸顯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大力夯實創新基礎,大力促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發展,大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以增量創新代替存量博弈,驅動中國經濟向上向好的同時,為(wei) 世界經濟開辟新空間,注入新動力。
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為(wei) 代表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中國發展迅速,雲(yun) 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等“三新”經濟蓬勃發展,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三新”經濟增加值超2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相當於(yu) GDP的比重為(wei) 17.36%,比2015年提高2.6個(ge) 百分點。鋰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出口比重大幅上升,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chan) 品成為(wei) 出口新增長點。智庫機構布魯塞爾歐洲與(yu) 全球經濟研究所發現,在與(yu) 大多數經濟體(ti) 的貿易中,中國的出口國內(nei) 附加值顯著增長,表明中國已經向全球價(jia) 值鏈上遊移動,不少科研成果已進入商業(ye) 轉化階段。
中國科技創新催生眾(zhong) 多新業(ye) 態,開辟出增量發展新空間。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在數字支付、電子商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有力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美國麥肯錫谘詢公司報告認為(wei) ,作為(wei) 應用數字技術的先行者,中國正在改寫(xie) 全球數字化格局,並為(wei) 遠在海外的創業(ye) 公司提供支持和啟迪,極有可能對全球經濟產(chan) 生重大影響。在綠色經濟領域,中國在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創新極大推動了全球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比亞(ya) 迪近日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chan) 基地,預計為(wei) 當地創造數千個(ge) 就業(ye) 崗位。肯尼亞(ya) 智庫非洲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劉易斯·恩迪舒認為(wei) ,中國借助技術和規模優(you) 勢,探索出一條高效、清潔的發展路徑,在全球能源係統轉型進程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樹立了全球標杆。
中國對外共享科技創新資源,為(wei) 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新機遇。中國與(yu) 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guan) 係,簽訂了116個(ge) 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成20多個(ge) 農(nong) 業(ye) 技術示範中心和70多個(ge) 海外產(chan) 業(ye) 園,建立10個(ge) 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建設9個(ge) 跨國技術轉移中心。作為(wei) 中國共享科技成果的典型案例,雅萬(wan) 高鐵的開通運營,標誌著中國高鐵全係統、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走出國門,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惠及印尼民眾(zhong) 。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外資外企看好中國創新資源和環境,紛紛加大在華研發投入。2023年,德國西門子新增固定資產(chan) 投資11億(yi) 元人民幣,在成都建設西門子工業(ye) 自動化產(chan) 品中國智造基地;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在合肥建設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
作為(wei) 創新大國,中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內(nei) 生動力不斷增強。作為(wei) 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關(guan) 鍵力量,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留下了鮮明印記,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培育新動能開辟新空間。在國際格局變亂(luan) 交織的當下,中國是持續推動世界經濟前行的關(guan) 鍵力量,為(wei) 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