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防艾主題融進劇本殺,年輕人感知真實世界的方式不斷創新
作者:馬青
2023年12月,第36個(ge) “世界艾滋病日”後,福建福州某學生團隊原創的全國首個(ge) “防治艾滋病”劇本殺正式上線,發起並指導這次創作的是福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團隊創作者認為(wei) ,發生在大學校園的艾滋病情是不可忽視的,然而在校園裏談論這種疾病有某種“禁忌”色彩,而劇本殺則能讓年輕人代入一名艾滋病患者某一具體(ti) 時刻的經曆和感受。
劇本殺是年輕人喜歡的一種線下體(ti) 驗式遊戲,簡單說,就是一幫人聚在一起,共讀一個(ge) 劇本,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按照劇本給出的情節與(yu) 線索演繹故事,推理劇情,尋找真相。把“防艾”主題融進劇本殺,是一個(ge) 非常有年輕感的創意,是對傳(chuan) 統防艾宣傳(chuan) 的破圈。
對於(yu) 青年群體(ti) 來說,高校教育場景內(nei) ,某些知識、觀念的宣傳(chuan) 手段比較單一,觸達率或許不低,但是年輕人遇到未必“看見”,未必能夠感知並留下印象,更不用說理解內(nei) 涵。如今,宣傳(chuan) 手段的創新嚐試,為(wei) 年輕人提供了沉浸式體(ti) 驗,可以讓一些年輕人增強同理心,打破刻板印象,促進觀念的變革。例如通過劇本殺的方式宣傳(chuan) 防艾,就是創造了一個(ge) 開放的對話平台,讓年輕人在遊戲中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經驗,促進更廣泛的社會(hui) 討論,對傳(chuan) 播預防信息也是事半功倍,比如這個(ge) 劇本在最後隱藏了一個(ge) 任務,“遊戲結束時,主持人要能清楚地告訴玩家,離本店最近的艾滋病病毒阻斷藥取藥地點在哪裏。”創作劇本對這幫大學生來說,更是一種無法忘卻的經曆,創作的過程本身,就像打開了一個(ge) 從(cong) 未接觸過的社會(hui) 的結界。
什麽(me) 是真實社會(hui) ?每個(ge) 人看到、接觸到的社會(hui) 都是局部的碎片,真實社會(hui) 是這些碎片的拚圖。但網絡在拉平了世界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層層包裹的“信息繭房”。有時,我們(men) 沉溺在海量信息中,卻忽略了這些信息是通過某種篩選機製才出現在麵前,而且會(hui) 在這種機製下越來越同質化,眼界會(hui) 變得狹窄、思維會(hui) 變得固化。很多人會(hui) 自我辯解:現實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娛樂(le) 休閑就是單純想放鬆不行嗎?於(yu) 是,那種主打一兩(liang) 分鍾一個(ge) 反轉的短視頻劇動輒播放量千萬(wan) 上億(yi) ,網絡小說中爽文也是一個(ge) 非常受歡迎的大類。這種對荷爾蒙的刺激產(chan) 生的快感是很快會(hui) 消散的,但情緒的閾值被不斷提升的後果,有可能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痛苦的麻木。
這幫因喜愛寫(xie) 作而相聚的年輕人創作“防艾”主題的劇本殺,是防艾宣傳(chuan) 的破圈,又何嚐不是他們(men) 自己破繭而出的一次行動,感知真實、參與(yu) 社會(hui) 、幫助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文藝創作並不隻是用於(yu) 造夢的,還要有腳踏實地的厚重,碰觸禁忌的勇敢。這次是劇本殺,以後還會(hui) 有更多優(you) 質的作品。(馬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