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鮮燈禁令”首月,食材“本色回歸”成效如何

發布時間:2024-01-15 09:57: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趙文君)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生鮮燈禁令”實施首月以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檢查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者30餘(yu) 萬(wan) 家次,對仍在使用“生鮮燈”的近3萬(wan) 家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經營主體(ti) 責令整改,對拒不改正的開出多張罰單。群眾(zhong) 普遍反映,原先市場裏紅紅綠綠的“生鮮燈”不見了,終於(yu) 能看清肉菜瓜果的自然本色了。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從(cong) 2023年12月1日起,銷售生鮮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

  辦法實施以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以農(nong) 批(農(nong) 貿)市場、商場超市、生鮮果蔬門店等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場所為(wei) 重點,對可能影響消費者感官判斷的“生鮮燈”使用情況進行全麵排查,對使用不符合要求燈具的商戶現場提出整改要求,並督促落實。

  今年元旦過後,湖南省鳳凰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到沱江鎮某市場突擊檢查。執法人員在該生鮮市場的活禽、蔬菜、鮮肉、水產(chan) 、熟食等區域仔細檢查,現場發現某食品店使用了一盞“生鮮燈”,執法人員當即從(cong) “生鮮燈”區域拿出肉品在普通照明燈光下進行比對,呈現的肉品顏色大相徑庭。店老板坦承,市場監管人員此前已多次上門宣傳(chuan) ,但自己仍抱有僥(jiao) 幸心理,在店內(nei) 3盞照明燈中使用一盞較為(wei) 隱蔽的“生鮮燈”,市場監管執法人員當即責令整改。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製定生鮮門店食品安全規範治理行動方案,將燈光照明要求納入安全管理規範,督促生鮮經營戶規範使用照明燈具。寧波市對全市農(nong) 貿市場、農(nong) 貿市場周邊及社區生鮮店鋪、大中型商超開展專(zhuan) 項整治行動,目前全市240家農(nong) 貿市場肉類交易區域照明燈具完成整改,1036家生鮮店鋪和大中型商超率先整改到位,累計更換生鮮燈4700多盞。江蘇省通過暗訪與(yu) 檢查同步等方式,全麵開展“生鮮燈”禁用排查治理行動。

  禁用“生鮮燈”固然重要,但什麽(me) 樣的照明等設施才是符合要求的?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新修訂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全過程管控措施,實現從(cong) 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全鏈條監管,這就迫切需要從(cong) 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銷售環節明確相應銜接要求。

  據介紹,《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規定了商店、超市、農(nong) 貿市場等各類公共建築的照明標準值(包括照度標準值、統一眩光值、一般照明照度均勻度和顯色指數),可以作為(wei) 商超、超市、集中交易市場、生鮮門店等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經營場所設置照明燈具的參考依據。

  一些地方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多種形式進一步細化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經營場所照明等設施監管要求。記者走訪一些市場發現,各家檔口此前鮮豔的“生鮮燈”幾乎看不到,白色的節能燈已經是“主旋律”,擺放的食材去掉“美顏”“濾鏡”,更能直觀看到產(chan) 品原本的色澤,消費者購買(mai) 起來也更放心。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建立基層監管所、市場開辦者、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者和消費者“四方協調”機製,把對菜市場照明燈具使用的認識統一到“還肉菜瓜果自然本色”上來,明確了“參照選用接近日光原色照明燈具,不得使用有色光源、不得加蓋有色燈罩、不得誤導消費者”等標準,為(wei) 燈具替換提供了既符合傳(chuan) 統認知、又有技術標準支撐的可操作依據。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接專(zhuan) 業(ye) 技術機構開展燈具技術指標的比對實驗,開展農(nong) 貿市場肉類攤位燈具實證活動,將“農(nong) 貿市場肉類交易區燈光照明采用合理技術值”列入放心農(nong) 貿市場認定標準,在全省新申請創建的370家農(nong) 貿市場中先行更換2.8萬(wan) 多盞規範照明燈具。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防止“生鮮燈”反彈回潮,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