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甲流乙流疊加來襲如何應對

發布時間:2024-01-17 10:26:00來源: 北京日報

  甲流未走,乙流又至。國家流感中心日前發布的流感監測數據顯示,此前占據傳(chuan) 播優(you) 勢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明顯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現大幅上升,其中,北方的乙流占比高達47.3%。

  從(cong) 近期呼吸科門診的接診情況來看,的確存在甲流回落、乙流升高的趨勢。在流感病毒疊加來襲的時期,大家更要重視日常預防,同時在出現疑似流感症狀後應及時就醫根據毒株類型接受診治,不建議在病情不明的情況下自行購藥、服藥,更不能諱疾忌醫,等待“自愈”。

  甲流乙流症狀相似不宜自行判斷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chuan) 染病。流感病毒分為(wei) 甲、乙、丙、丁四型,它們(men) 在基因組結構、多肽組成、感染性和致病性等方麵存在諸多差異。其中,僅(jin)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類重要的臨(lin) 床疾病和季節性流行,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ya) 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係。

  近來在社交媒體(ti) 上,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患病感受,諸如“乙流是王中王,骨頭縫裏都疼”“甲流高燒了好幾天,頭疼欲裂”之類。其實,根據接診經驗,甲流和乙流導致的症狀較為(wei) 相似,很難從(cong) 症狀上進行區分,需配合實驗室相關(guan) 檢驗來協助診斷。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僅(jin) 從(cong) 感官上進行判斷,應就醫明確診斷。

  甲流、乙流病毒均是通過血凝素與(yu) 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麵的唾液酸受體(ti) 結合,來啟動感染。流感病毒通過細胞內(nei) 吞作用進入宿主細胞,進行轉錄和複製後,可誘發細胞因子風暴,導致感染中毒症。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chuan) 染源,從(cong) 潛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傳(chuan) 染性,潛伏期一般為(wei) 1-7天,大多為(wei) 2-4天。相較而言,甲流更容易引起大範圍流行,傳(chuan) 染性更強,病情也會(hui) 更重;而乙流起病急(潛伏期短),症狀變化快,體(ti) 溫迅速升高,部分患者還會(hui) 表現為(wei) 消化道症狀。

  甲流、乙流較為(wei) 相似,均表現為(wei) 流感的一般症狀,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ti) 溫可達39℃-40℃。同時,患者也可有畏寒、寒戰,多伴有全身肌肉關(guan) 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症狀,常有咽喉痛、幹咳,以及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麵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

  兒(er) 童作為(wei) 特殊群體(ti) ,當感染流感時,發熱程度通常高於(yu) 成人。患乙流時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也比成人多見。新生兒(er) 可能僅(jin) 表現為(wei) 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

  部分流感患者會(hui) 出現並發症,肺炎是其中最常見的並發症,這是因為(wei) 流感病毒可以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其他並發症有神經係統損傷(shang) 、心髒損傷(shang) 、肌炎和橫紋肌溶解、休克等。兒(er) 童流感患者並發喉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的情況比成人要多。

  流感患者若無並發症呈自限性,多於(yu) 發病3-5天後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不過咳嗽、體(ti) 力恢複通常需要較長時間。

  哪些人群易發展為(wei) 重症

  那麽(me) ,哪些人群更容易發展為(wei) 重症呢?從(cong) 臨(lin) 床經驗來看,以下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發展為(wei) 重症病例,應給予高度重視,盡早到醫院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並且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1.年齡<5歲的兒(er) 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yan) 重並發症):免疫力較低;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免疫係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3.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心血管係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係統疾病、神經係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nei) 分泌係統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免疫功能抑製者:容易出現多種並發症,加重基礎疾病的惡化;

  4.肥胖者(體(ti) 重指數大於(yu) 30kg/m2):易合並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性疾病,容易導致不良預後;

  5.妊娠及圍產(chan) 期婦女:不僅(jin) 影響孕婦,還會(hui) 影響胎兒(er) 的生長發育。

  對於(yu)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及早就醫,醫生進行專(zhuan) 業(ye) 評估後會(hui) 給予經驗性抗流感病毒治療(如開始服用奧司他韋)。在發病48小時內(nei) 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並發症的發生、降低病死率並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48小時的重症患者依然可從(cong) 抗病毒治療中獲益。

  病情不明別自行購藥服藥

  我國現已上市的抗病毒藥物有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如奧司他韋)、血凝素抑製劑(如阿比多爾)和M2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3種。比如,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奧司他韋(膠囊/顆粒)對甲流、乙流均有效,成人每次75mg,每日2次,兒(er) 童需遵醫囑根據年齡、體(ti) 重進行相應的調整,但需連吃5天。瑪巴洛沙韋作為(wei) RNA聚合酶抑製劑,同樣對甲流和乙流有效,適用於(yu) 成人及年齡≥12歲的青少年,體(ti) 重40kg-80kg的使用劑量為(wei) 40mg,體(ti) 重≥80kg的使用劑量為(wei) 80mg,隻需服用1次就能完成一個(ge) 療程。

  由於(yu) 服用抗病毒藥物後,流感病毒隻是得到了抑製,咳嗽、咳痰等症狀還會(hui) 持續一段時間,所以通常醫生會(hui) 針對性地為(wei) 患者選用一些退熱、化痰、止咳的藥物同時服用。

  在門診中,不少患者有這樣的疑問:得過甲流還會(hui) 再得乙流嗎?由於(yu) 甲流和乙流是流感的兩(liang) 種不同亞(ya) 型,不具備交叉免疫機製,再加上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因此,當身體(ti) 抵抗力下降或沒有接種過疫苗時,依然有可能感染另一種亞(ya) 型的流感病毒。但對於(yu) 同一種亞(ya) 型,人感染後會(hui) 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在3-6個(ge) 月內(nei) 不會(hui) 再次感染這一亞(ya) 型。

  還有患者提出,現在市麵上有許多流感抗原檢測試劑,在家自行檢測的結果可信嗎?在線上線下平台售賣的流感抗原檢測試劑,優(you) 點是檢測速度快,但缺點是敏感性低於(yu) 核酸檢測。患者自測的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結果支持診斷,但陰性結果也不能排除流感。也就是說,結合發熱、咳嗽、肌痛等臨(lin) 床症狀及抗原檢測試劑陽性結果,可以確診;如果抗原檢測結果為(wei) 陰性,但有臨(lin) 床症狀,也不排除出現“假陰性”的可能,此時建議到醫院明確診斷。

  一些人擔心去醫院就診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寧願在家裏自行服藥。對此,醫生不建議大家自行購買(mai) 藥物服用,因為(wei) 可能存在多種病原體(ti) 感染的情況,病情不明擅自用藥,可能會(hui) 適得其反。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患上流感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原因是青黴素、頭孢類等抗生素對流感無效,錯誤使用會(hui) 給身體(ti) 增加負擔,建議遵醫囑在有細菌感染指征時使用。

  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總結一下,對於(yu) 流感的治療主要需遵守4點原則:1.早隔離:通過控製傳(chuan) 染源切斷傳(chuan) 播途徑,防止將病毒擴散到易感人群中,流感患者在家中盡量單間居住,減少與(yu) 其他家庭成員的接觸;2.一般治療:保持房間通風,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飲水,食用易於(yu) 消化和富有營養(yang) 的食物(肉、蛋、奶),增強自身抵抗力;3.藥物治療:包括對症治療和相關(guan) 的抗病毒治療,高熱者可進行物理降溫、應用解熱藥物,咳嗽、咳痰嚴(yan) 重者給予止咳祛痰藥物,必要時進行氧療;4.必要時住院治療:病情嚴(yan) 重者或年老體(ti) 弱者千萬(wan) 不可等待“自愈”,以免造成更嚴(yan) 重的健康損傷(shang) 。

  治療重要,預防同樣重要。說到預防,有的人發現周圍有流感患者,便想著提前服用抗病毒藥物來進行預防,這種方法是否可行呢?雖然醫生建議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觸者(且未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力者)在暴露後(不要遲於(yu) 暴露後48小時)可以進行藥物預防,如服用奧司他韋等,劑量同治療量,每日一次,連用7天,但由於(yu) 用藥的限製及其可能出現的相關(guan) 副作用個(ge) 人無法評估,因此仍然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再進行預防用藥。

  從(cong) 預防的角度而言,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醫生推薦60歲及以上老人、6月齡至5歲兒(er) 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er) 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每年優(you) 先接種流感疫苗。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流感疫苗工作組也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降低流感相關(guan) 重症和死亡負擔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在流感流行季還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ge) 人衛生習(xi) 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chuan) 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保持居住或工作環境的清潔和通風;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xi) 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流感樣症狀應注意休息及做好自我隔離,前往公共場所或就醫過程中需佩戴口罩。

  (作者:北京友誼醫院呼吸內(nei) 科醫師、呼吸內(nei) 科主任醫師 馬瑞敏 徐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